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4篇
地质学   7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欢  高江波  侯文娟 《地理学报》2018,73(9):1674-1686
土壤侵蚀形成机制与影响因素识别是当前研究的核心与前沿议题,然而从多因素综合作用的角度进行定量归因仍需加强。以喀斯特典型峰丛洼地流域为研究区,基于GIS手段和RUSLE模型模拟土壤侵蚀,综合土地利用、坡度、降雨、高程、岩性、植被覆盖度等影响因子,应用地理探测器方法针对喀斯特不同地貌形态类型区进行土壤侵蚀的定量归因研究。结果表明,各影响因子对土壤侵蚀的解释力及因子间耦合作用程度在不同地貌形态类型区差异显著,其中土地利用和坡度是决定土壤侵蚀空间异质的主导因子,但在山地丘陵区,随着地形起伏度的升高,坡度的控制作用下降,即地理探测器q值表现为中海拔丘陵>小起伏中山>中起伏中山;生态探测器显示土地利用对土壤侵蚀的影响相比于其他因子有显著差异;双因子交互作用有助于增强对土壤侵蚀的解释力,土地利用与坡度的协同作用对土壤侵蚀的解释力达到70%以上;对于土壤侵蚀空间分布的差异性检验,风险探测器显示在小起伏中山、中起伏中山等地貌形态类型中,具有显著差异的影响因子分层组合数占比至少55%。因而,喀斯特地区土壤侵蚀的治理应综合考虑不同地貌形态类型区土壤侵蚀影响机制的空间异质性。  相似文献   
2.
选择云南省澜沧县三岔河坝子铅锌矿勘查区的西部,在前期1︰25 000土壤地球化学勘查的基础上,按100m×40m网度开展1︰10 000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分析Au,Ag,As,Co,Cr,Cu,Ni,Pb,Zn,Mo,Mn 11个元素,选取主要指示元素Pb,Zn,Ag,Cu,Mo异常区进行分析后,划分了10个组合元素异常区,圈定出9个靶区,包括1个A类靶区,5个B类靶区和3个C类靶区。  相似文献   
3.
曹妃甸某大型工程在工程桩施工前进行试桩,通过对后压浆钻孔灌注桩、三岔双向挤扩桩、支盘灌注桩3种试桩的竖向承载力试验、桩身内力试验、低应变检测、超声波检测及水平承载力试验等项目进行分析,检验成桩的可能性与可靠性,为工程桩桩型的选择及施工提供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4.
石朋  吴淼  陈喜  张志才  瞿思敏 《热带地理》2013,33(5):570-574
以贵州省三岔河流域为研究区,构建了一个以表层岩溶带产流过程为核心的岩溶流域概念性分布式水文模型。模型充分考虑了岩溶地区下垫面条件的复杂性,根据含水介质的不同,将岩溶水分为不同径流成分并分别汇流演算。模型中的大部分参数通过野外实验直接获得,通过对研究区1991―2012年共22 a逐日过程进行模拟演算,结果表明:该模型在三岔河流域有良好的适用性,径流深及洪峰误差均控制较好。  相似文献   
5.
三岔金矿位于中祁连新元古代-早古生代中晚期岩浆弧带,是一个陆块与岩浆弧叠置的构造单元。本文在详细的野外矿床地质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与金成矿密切相关的各期流体包裹体岩相学、显微测温、包裹体成分的LRM、碳-氢-氧同位素等方面的分析对比研究工作。结果表明:早期成矿阶段的隐爆石英角砾岩流体包裹体发育气液两相、含子矿物三相和富液相CO2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于200~280℃,盐度(w(NaCl))集中于6.00%~18.00%,密度集中于0.64~0.73 g/cm3;主成矿阶段的黄铁绢英岩主要发育气液两相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于160~240℃,盐度为2.00%~6.00%,密度为0.80~0.95 g/cm3;晚期的石英脉阶段主要发育气液两相包裹体,均一温度主要集中在120~190℃,盐度为2.00%~6.00%,密度为0.76~0.86 g/cm3。碳-氢-氧同位素组成揭示三岔矿床的成矿流体早期主要以岩浆水为主,至演化后期,成矿流体有大气水加入;硫同位素研究反映了成矿物质深源性特征。因此,认为三岔矿床属中温热液脉型矿床。  相似文献   
6.
在华北克拉通中东部的太行山南段丰峪一带,发现一处不整合于长城系大河组之下的蚀变正长花岗岩体。岩石类型为黑云母正长花岗岩,钾化、绢云母化蚀变明显。岩体低硅(SiO_2=67.46%~68.89%)、富碱(K_2O+Na_2O=8.09~9.62,K_2O/Na_2O远大于1),铝指数A/CNK=1.20~1.57,属过铝质、钙碱性A型花岗岩。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显著亏损Nb、Ba、Ta、Sr、P、Ti元素,稀土元素含量高(192~774μg/g,平均483μg/g)。用LA-ICPMS技术测得锆石的207Pb/206Pb年龄为(1790±22)Ma(n=22,MSWD=0.80),这是迄今为止太行山南段长城系底界直接的控制年龄。岩石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以及同位素年代学表明,丰峪蚀变正长花岗岩形成于板内伸展构造环境,为熊耳期三叉裂谷东北一支的存在提供了重要的岩浆岩石学证据,其所处的太行山区与熊耳群火山岩所处的豫西地区均为熊耳期三叉裂谷的组成部分,进而为太行山区与豫西地区的长城系对比提供了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7.
在新疆西准噶尔灰绿山西开展的地球化学剖面上,发现三岔沟金矿点。通过填图、钻探、槽探揭露,发现矿体随脉岩断续产出,品位0.10~13.1 g/t,深部延伸稳定。金矿石组合为黄铁矿、针铁矿、赤铁矿、磁铁矿、褐铁矿、自然金等中低温热液型矿石组合特征。金以自然金、碳酸盐包裹金、硫化物包裹金3种方式存在。将之与邻区金矿成矿特点进行对比,矿体产于泥盆系中酸性脉岩之中,具构造控矿和脉岩控矿双重控矿性。  相似文献   
8.
通过开展三岔顶一带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分析了研究Au,Ag,Cu,Pb,Zn,W,Sn,Mo,As,Bi,Sb,Cr,Ni,Co,Hg,Cd共16种元素地球化学参数特征及其相关性,认为该区元素的富集与地层、构造、岩浆岩明显相关;Hg,Cr,Ni,W,As,Au,Pb,Zn等元素变异系数较大,易于形成异常;Ag,As,Au,Co,Cr,Cu,Hg,Ni,Sb,Zn等10种元素不同程度富集,成矿可能性大。通过因子分析,提取了6种具有代表性的因子组合类型,讨论了各元素空间分布特征。全区共圈定31处地球化学综合异常,在综合异常查证的基础上,结合区域成矿地质条件、矿产地质特征,圈定出寒凝泉铬钴镍铜、黄沙河东铜银钼铅多金属、月牙湾铜银铅锌多金属3处找矿远景区,为该地区进一步开展找矿工作提供了基础地球化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三岔北山铜多金属矿地质特征、成矿特征、控矿条件的分析,提出了三岔北矿区深部找矿前景,并指出应加强地质与物探方法综合应用,以求在深部找矿上取得突破。  相似文献   
10.
三岔钼矿床为斑岩型钼矿床,是该区主要矿床工业类型.通过该矿床地质特征的论述,初步分析了矿床的成因,提出了该区找矿方向及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