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1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7 毫秒
1.
武汉砂土动剪切模量与阻尼比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武汉地铁4号线二期工程越江段饱和砂土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GDS动力三轴试验,较为系统地研究了在单向循环荷载作用下砂土的动剪切模量和阻尼比规律特性及其影响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动剪切模量、阻尼比与动剪应变的关系可以用Hardin-Drnevich双曲线模型进行描述;动剪切模量随动应变的增大而减小,随围压和固结比的增大而增大,而阻尼比的变化规律与动剪切模量相反。从而为工程建筑物的抗震设计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3T心脏磁共振成像探讨心肌梗死择期PCI治疗前后心肌相对梗死量、左室心功能、梗死远端节段、梗死邻近节段、梗死节段的局部室壁增厚率的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收集本院2014年8月至2016年3月22例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在术前、术后1周内、术后6个月行磁共振检查。观察并比较三组病例心肌相对梗死量、左室心功能、梗死远端节段、梗死邻近节段和梗死节段的局部室壁增厚率的差异。结果:心肌相对梗死量的比较,术前术后1周内、术后6个月分别为(13.1±7.6)%、(9.4±6.6)%,(8.9±6.4)%,重复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左室心功能的比较,左室心功能指标随着时间的延长渐进增强。左室射血分数分别为(43.9±10.9)%,(46.7±10.8)%,(52.3±12.5)%。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分别为(161.4±54.0) mL、(168.6±53.0) mL、(168.5±52.6) mL。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SDV)分别为(91.62±43.5) mL、(91.3±43.7) mL、(82.5±43.4)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室壁增厚率的变化,远端节段、近端节段及梗死透壁程度为1%~25%、26%~50%、51%~75%的心肌节段在术后1个月及半年室壁增厚率增加。梗死透壁程度在75%~100%的室壁增厚率在各时间点均未见明显改变。术前磁共振检查所见心肌梗死区域透壁程度越大,室壁增厚率越低,P<0.05。结论:择期PCI治疗可能缩小梗死心肌范围,改善总体心功能及局部心功能。3T心脏磁共振能够准确评价冠心病PCI疗效。   相似文献   
3.
基于模糊C均值聚类和数学形态学的图像分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肌细胞钙离子实时激光扫描共聚焦光学切片呈现为点状分布的荧光图像并且受到噪声的严重干扰,单独利用模糊C均值聚类不能对这种图形进行有效分割。针对这种特定的图像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C均值聚类和数学形态学的图像分割算法。首先利用邻域平均对图像预处理,然后利用模糊C均值聚类做分割,最后利用数学形态学的方法对图像做了平滑、连通和去噪处理。这种方法,不但有效地抑制了噪声,而且分割出的图像边缘连续、清晰。  相似文献   
4.
采用大鼠 SC异丙肾上腺素 (Iso) 4.0 mg· kg-1· d-1× 2 d造成的心肌损伤模型 ,观察东海三豪口服液对心脏的保护作用。实验结果表明东海三豪口服液能显著降低 Iso所致心肌缺血大鼠整体心电图 J点的变化 ,减少心肌细胞中 L DH、CPK的释放 ,增强血清、心肌中 SOD、GSH- PX活性 ,降低心肌、血清 MDA水平 ,此外还能明显减少血清、心肌 FFA的生成 ,缩小心肌梗塞面积 ,阻止 Ca2 内流 ,稳定心肌细胞钙的含量。证实东海三豪口服液对大鼠实验性心肌缺血有明显保护作用 ,提示东海三豪口服液可能是一种作用多环节多途径、口服易吸收、毒副作用小 ,疗效显著的抗心肌缺血的保健食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肌桥的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成像特点及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方法:对92名患者进行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及图像后处理(最大密度投影、曲面重组、容积重组),分析其影像改变及特点;并分析左前降支肌桥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关系。结果:92例病例共检出心肌桥23例,检出率25%。其中左前降支中段18例,占78.2%;临近心肌桥段冠状动脉与无心肌桥相同部位冠状动脉斑块的发生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旋CT血管造影是诊断心肌桥的有效且无创的方法之一;心肌桥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64排CT冠脉成像(CTCA)与PET-CT心肌灌注显像(MPI)对相关冠状动脉狭窄,及准确定位"罪犯"血管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09年3月到2014年12月,在四周内进行CTCA与MPI的临床确诊及可疑的冠心病(CAD)患者59例,由2名有经验影像与核医学医师进行图像及数据分析,按照冠状动脉节段性供血特点,分析冠状动脉供血区域和心肌节段对应关系,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Pearson相关和Kappa检验方法。结果:59例患者按照LAD、LCX、RCA三支冠状动脉支配心肌部位来统计,合计177支血管,冠脉血管0级58支;Ⅰ级24支;Ⅱ级33支;Ⅲ级40支;Ⅳ级22支。灌注0分63支;1分30支;2分45支;3分27支;4分12支。三支冠状动脉CTCA与MPI分别行相关性分析和吻合度分析,两者为正性相关,吻合率较高。LAD r=0.764,P=0.000;LCX r=0.593,P=0.000;RCA r=0.831,P=0.000。LAD k=0.666,P=0.000;LCX k=0.601,P=0.000;RCA k=0.589,P=0.000。结论:CTCA的解剖学信息和MPI生理学功能性信息相互结合,有效互补,两者结合能够准确定位CAD患者的"罪犯"血管,大大提高CAD诊断准确率,为临床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壁冠状动脉(MCA)于舒张中、晚期的显示规律,并分析壁冠状动脉于舒张中、晚期的狭窄程度与载心肌桥厚度以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等的相关关系。方法:对754例临床疑似冠心病患者进行冠状动脉 CT 成像,在独立工作站上进行多平面重组(MPR,包括 CPR),观察冠状动脉与心肌的空间关系,确认完全性心肌桥。按照 MB 近、远端血管形态可分为两组:平滑弧形组和迂曲成角组。并按 MB 的厚度是否大于2 mm 进行分组,在重组成像中测量壁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并进行两组间 t 检验。按 MCA 近端有无斑块形成分为斑块组和无斑块组,对 MCA狭窄程度分别作两组间独立样本 t 检验。对斑块组和非斑块组成角迂曲的发生概率作χ2检验。分析81 MCA 患者静态心电图、心绞痛以及迂曲成角发生率与心肌桥厚度以及 MCA 近端有无斑块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在总计754例受检者中发现完全性心肌桥81例。心肌桥较厚(>2 mm)时,舒张期 MCA 狭窄程度较走行正常者严重,两组间 t 检验结果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 <0.05)。斑块组舒张期 MCA 狭窄程度较无斑块组重,两组间 t 检验结果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 <0.05)。斑块组和非斑块组成角迂曲的发生概率作四格表χ2检验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 <0.05)。对81例受检者分析其静态心电图,迂曲成角组静态心电图 ST-T 段改变以及心绞痛发生的比率明显高于正常组(P <0.05)。结论:心肌桥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展相关。舒张期 MCA 狭窄程度与 MB 厚度以及近端有无粥样硬化斑块有关,>2 mm 组舒张期狭窄程度大于≤2 mm 组,近端有斑块组舒张期狭窄程度大于无斑块组。MCA 近端有斑块时,动脉粥样硬化更易发生成角迂曲,且迂曲成角组受检者静态心电图 ST-T 段改变以及心绞痛发生率均高于平滑弧形组。  相似文献   
8.
对20名受试者进行动态心电频谱研究。结果表明:1.递增负荷运动时,未疲劳心肌的心电积分(IECG)、平均功率频率(MPF)和均方根振幅(RMS)与运动负荷、射血加速度、射血前期线性相关。随着运动负荷的增加,心电频谱发生“右移”,并出现“频率集中”现象。指出心电频谱指标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心肌的收缩性.可作为运动时评价心脏负荷的指标。2.优秀运动员的IECG、RMS及其相对值与无训练者有显著性差异。同级负荷工作时,相对值IECG/HR、RMS/HR可同时反映心率和每搏心缩强度的比例,指出该指标可作为评价训练程度的参考指标。同时还分析了心电频谱变化的原因,提出“心肌分级收缩形式”和“心肌收缩功能态”的概念。  相似文献   
9.
利用2002-2006年沈阳市逐日急性心肌梗塞死亡病例和同期逐日地面气象资料,分析气象条件对沈阳市急性心肌梗塞死亡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季节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死亡数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各个季节中最主要的影响因子是气压和气温,而春季相对湿度,夏季降水与死亡数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相关关系;为评价气象要素的综合作用,应用逐步聚类法,定性地给出了各个季节高发的天气类型,在同一季节内,不同性别高发的天气类型既存在一致性,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可能与男性和女性的生理条件和生活习惯有关。研究结果可为疾病的气象预报预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风浪是影响浅水湖泊物理生境环境重要的水动力要素之一。基于滆湖实测风浪数据, 建立了滆湖风浪模型, 验证结果表明模型可以较好模拟滆湖风浪随风场变化情况。在此基础上开展滆湖北部水域在人工地形重塑工程实施后的风浪变化情况分析。结果表明, 不同季节盛行风下, 风浪强度和湖底扰动强度均有一定程度的衰减, 这有利于水体透明度和水底光照条件的改善。风浪强度的衰减使得具有有利于水生植物生长与发育风浪条件的水域面积显著扩增。人工地形重塑的实施, 有利于滆湖北部水域水生植被物理生境环境改善, 从而为滆湖北部水域水生植被的修复提供较好的环境支撑, 也为其他浅水湖泊地形重塑工程的实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