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03篇
  免费   605篇
  国内免费   584篇
测绘学   242篇
大气科学   147篇
地球物理   909篇
地质学   1553篇
海洋学   254篇
天文学   67篇
综合类   397篇
自然地理   423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79篇
  2021年   100篇
  2020年   110篇
  2019年   134篇
  2018年   106篇
  2017年   94篇
  2016年   125篇
  2015年   138篇
  2014年   157篇
  2013年   155篇
  2012年   170篇
  2011年   142篇
  2010年   132篇
  2009年   156篇
  2008年   142篇
  2007年   200篇
  2006年   177篇
  2005年   163篇
  2004年   150篇
  2003年   176篇
  2002年   117篇
  2001年   135篇
  2000年   114篇
  1999年   86篇
  1998年   109篇
  1997年   94篇
  1996年   82篇
  1995年   85篇
  1994年   70篇
  1993年   57篇
  1992年   49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IntroductionAccordingtogeologicalstructure ,theGansu Ningxia Qinghaiareabelongstothenortheastmar ginofQinghai Tibetblock .Thisareahasbeenpaidmuchattentionby geo specialistsinChinaandabroadbecauseofitssignificanttectonicmovement,itsintensiveseismicity ,anditsimportanceinearth quakehazardmitigation .IntheDevelopmentPro gramonNationalKeyBasicResearchesundertheProject“MechanismandPredictionofContinentalStrongEarthquakes”,themechanismsofcontinen talstrongearthquakesarestudied ,usinghypo…  相似文献   
2.
昆仑山8.1级地震前中国大陆的构造应变背景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利用“网络工程”1998~2001年累积的1181个测站的GPS重复观测资料,采用双三次样条函数模型建立中国大陆水平运动模型速度场,用大地坐标在椭球面上计算各类应变场,详细分析了2001年昆仑山8.1级地震前中国大陆水平构造应变场空间分布特征。各类构造应变场的最高值都出现在喜马拉雅构造带与昆仑山地块内(地震断裂带南侧),鲜水河—安宁河断裂带次之。分析表明,昆仑山8.1级地震正好发生在张性面膨胀应变率的高值区,第一、第二和最大剪应变率高值区边缘的突变区和最大、最小主应变率的高值区。  相似文献   
3.
地震前后垂直形变场动态演化的量化指标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提出一种表达垂直形变场动态演化过程的量化指标——区域应变率、应变集中度。在此基础上,对南北地震带各水准监测区近30年的垂直形变资料进行了实际计算.并结合具体震例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量化指标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地震前后形变场的动态演化过程和地壳运动状态,对地震的中长期预报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已有数据处理方法的基础上,利用近代数值逼近理论,给出了从时空域角度描述地壳垂直运动过程的一种具体的函数解析形式。最后给出了一个实际算例。  相似文献   
5.
6.
定水头注水引起的含水层水平运动和应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基于含水层固体颗粒与孔隙水不可压缩的假设 ,本文导出了单井注水情况下泰斯承压含水层水平运动速度与水头之间的基本关系式。然后利用注水井壁处的应力、应变边界条件 ,进一步导出了单井定水头注水引起的泰斯承压含水层水平运动速度、位移和应变解析表达式。该水平位移与应变由两部分组成 :一部分为由注水压力本身引起的经典弹性力学解项 ,它仅随半径而变化 ,与注水时间无关 ;另一部分为由地下水头变化引起的水动力学位移和应变解项。其中 ,含水层水动力学水平位移随时间加长呈指数增长特征 ,水动力学径向应变则表现为近井处拉张、远井处挤压的分区特征 ,且近井拉张区随时间加长逐渐向外扩展。单井注水含水层水动力学水平位移、应变解的导出 ,完善和发展了单孔内压经典弹性平面力学问题解  相似文献   
7.
应用地壳波浪与镶嵌构造学说对富氏谱分析法提取地壳垂直形变信息的科学性做了地质学意义上的阐释 ,并提出了根据多期形变资料提取特定波段上构造策应力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8.
We present wide-field     multiband ( BVI ) CCD photometry (down to     of the very low surface brightness dwarf spheroidal galaxy Sextans. In the derived colour–magnitude diagrams we find evidence suggesting the presence of multiple stellar populations in this dwarf spheroidal. In particular, we discover (i) a blue horizontal branch tail that appears to lie on a brighter sequence with respect to the prominent red horizontal branch and the RR Lyrae stars, very similar to what was found by Majewski et al. for the Sculptor dwarf spheroidal, (ii) hints of a bimodal distribution in colour of the red giant branch stars, (iii) a double red giant branch bump. All of these features suggest that (at least) two components are present in the old stellar population of this galaxy: the main one with     and a minor component around     . The similarity to the Sculptor case may indicate that multiple star formation episodes are also common in the most nearby dwarf spheroidals that ceased their star formation activity at very early epochs.  相似文献   
9.
1INTRODUCTIONUrbanrelationshipaswellasurbansystemhas beenthemostimportantandlastingdirectioninthestudyofur-bangeographysinceCHRISTALLER(1933)putfor-wardthecentralplacetheory.Alongwiththepaceofglobalizationinthe1980s,somepioneer researchessen-sitivelyexpoundedaworldcitysystem,includingworldcity,internationalcity,nationalcity,regionalcityandlocalcity(FRIEDMAN,1986).Lotsofresearchesfo-cusedonthedevelopingmechanismofthebigcitiesandurbansystemnetwork(GU,2000;ZHOU,1997;CUI,1992;HUeta…  相似文献   
10.
青藏块体东北缘地壳水平运动状态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应用青藏块体东北缘1999~2003年多期GPS观测资料,计算了不同时段GPS点水平运动速率。通过分析发现:甘青块体可分为东部块体和西部块体,东、西部块体的运动状态存在明显的差异;受2001年11月14日昆仑Ms8.1地震的影响,震后地壳运动状态发生了明显的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