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7篇
  免费   77篇
  国内免费   127篇
测绘学   42篇
大气科学   69篇
地球物理   91篇
地质学   86篇
海洋学   209篇
天文学   28篇
综合类   50篇
自然地理   56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4年   1篇
  1915年   1篇
  1905年   2篇
  1900年   1篇
  18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了湛江沿海中华乌塘鳢个体生殖力及其与生物学指标的关系。结果表明 :个体绝对生殖力为 840 0~ 3 3 2 70粒 ,个体相对生殖力FL 为 5 67 6~ 1 83 3 2粒 /cm ,Fw为 1 5 5 6~ 482 7粒 /g ;个体绝对生殖力与体长、体重、空壳重、卵巢重呈直线相关 ,与年龄呈二次函数相关 ,与成熟系数和肥满度相关关系不显著 ;个体相对生殖力FL 与各生物学指标正相关 ,Fw除了与卵巢重、肥满度和年龄相关关系不显著外 ,其余均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2.
"868"菌粉作饲料添加剂提高甲鱼免疫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0.5%量添加"868"菌粉作甲鱼饲料添加剂,喂养3个月,用甲醛灭活的嗜水气假单胞菌免疫后,观察甲鱼抗体产生和中性白细胞吞噬能力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868"菌粉可促进甲鱼抗体产生,且甲鱼白细胞吞噬率提高了4.1%,吞噬指数提高了8.4%.  相似文献   
3.
用同工酶谱法发现中华乌塘鳢Bostrichthy sinensis四个群体的遗传变异水平很低,在所检测的30个基因座位中,多态座位比例只有0—10%,平均杂合度仅为0.2—0.5%,物种的平均杂合度为0.33±0.10%。四个群体共享常见的等位基因。虽然其中三个群体拥有特有的等位基因,但其基因频率都未超过5%。四个群体的Nei氏遗传距只有1.68—12.13×10~(-5)。据分析,近交可能是遗传变异水平低和形态特征分化差的主要原因。种苗生产上应注意广泛采集不同地理群体的鱼作亲鱼,以丰富养殖群体的基因库。  相似文献   
4.
于2001年10月—2002年3月在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海洋生物技术实验室进行摄食-生长实验(实验周期为56天)。实验在水温30℃的条件下进行,设饥饿、1%、2%和饱食4个摄食水平,研究了中华鳖(Trionyxsinensis)幼鳖(296.60—396.09g)的生长和能量收支。结果表明,中华鳖幼鳖的特定生长率随摄食水平的增加,其湿重、干物质、蛋白质和能量的特定生长率均呈二次曲线增加,其中干物质的特定生长率(SGRdr)与摄食率(Rl)的关系式为SGRdr=-0.3621+0.8809Rl-0.1352Rl2(r2=0.896,n=26,P<0.01);除湿重的转化效率外,干物质、蛋白质和能量的转化效率在2%组均达到最大,分别为27.47%、31.48%和25.01%;摄食水平对中华鳖氨氮排泄率和尿素氮排泄率以及氨氮占总氮排泄率的比例均有显著影响(P<0.01),总氮排泄率、氨态氮排泄率和尿素氮排泄率均随摄食水平的增加而升高,从饥饿组到饱食组的变动范围分别是4.71%—38.70%、3.50%—24.64%和1.21%—6.48%,而氨氮占总氮比例的变化规律与上述指的标略有不同,饥饿组的比例略高于1%组,摄食组的比例随摄食水平的增加而增加,该比例的变动范围是71.92%—83.20%,回归分析表明,幼鳖的总氮排泄率[μmol/(g·d)](GN)、氨氮排泄率[μmol/(g·d)](NH3N)及尿素氮排泄率[μmol/(g·d)](UN)与其蛋自质摄入率(%体重  相似文献   
5.
氨氮胁迫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 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实验室条件下构建不同氨氮浓度环境和养殖时间的组间差异,研究氨氮胁迫对中华绒螯蟹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华绒螯蟹在NH 4-N3.0mg/L10天或1.0mg/L20天时,其血淋巴血细胞密度极显著地低于对照组(P<0.01)。NH4 -N2.0mg/L和3.0mg/L无论10天或20天,血细胞吞噬百分率均分别为显著(P<0.05)和极显著(P<0.01)地低于对照组。NH4 -N3.0mg/L10天或2.0mg/L20天,血细胞吞噬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NH4 -N1.0mg/L和2.0mg/L分别20天时,血清溶菌酶(LSZ)活力分别为显著(P<0.05)和极显著(P<0.01)地低于对照组。NH4 -N1.0—5.0mg/L10天时,血清酚氧化酶(PO)活力均极显著(P<0.01)下降;但NH4 -N1.0—4.0mg/L20天时,血清PO活力水平均比10天时有所上升。NH4 -N3.0—4.0mg/L10天或1.0—2.0mg/L20天,以及5.0mg/L10天或3.0—5.0mg/L20天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分别为显著(P<0.05)和极显著(P<0.01)地低于对照组。上述结果表明,随着氨氮胁迫浓度的增加和胁迫时间的延长,会引起中华绒螯蟹血细胞数量、血细胞吞噬能力、溶菌酶活力、酚氧化酶活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等的逐渐下降,使机体非特异性免疫防御系统遭到损伤,同时机体清除自由基的能力下降,机体细胞和组织受到伤害甚至出现死亡。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河蟹生长特点以及渔获物与放养规格的关系,用有序样品的Fish聚类分析法首次对中华绒螯蟹的渔获物组成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黄河三角洲广南水库沉砂池2000年河蟹渔获物可以分为3个群体,与其放养的3个不同规格群体相对应;据此推算了不同放养规格的回捕率;并对雌、雄生长和性成熟的差异以及合理的放养规格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以中华齿米虾(Neocaridina denticulata sinensis)基因组DNA为模板,根据胰蛋白酶基因保守序列设计简并引物,利用PCR技术获得一个基因。序列分析表明此基因与已报道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胰蛋白酶基因有较高的相似度,序列中包含一个内含子和两个不完整的外显子,编码182个氨基酸残基。该氨基酸序列与凡纳滨对虾胰蛋白酶氨基酸序列的相似度为83.5%;含有胰蛋白酶所特有的His、Asp和Ser组成的活性三联体、决定胰蛋白酶底物专一性的Asp、底物结合部位的G1y残基。综合分析认定该基因为胰蛋白酶基因片断。将其氨基酸序列与报道的其他动物胰蛋白酶氨基酸序列进行了系统进化分析。系统进化分析的结果与现有以表型特征为依据的虾分类结果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8.
Zooplankton sampling has been carried out by the Continuous Plankton Recorder (CPR) survey since the 1930s enabling the study of long-term changes in plankton populations, the elucidation of seasonal patterns of abundance, and more recently providing zooplankton biomass estimates for ecosystem models. Data for zooplankton abundance collected by CPR tows in the Western English Channel (between 1988 and 1998) were compared to vertically integrated samples collected from station L4 off Plymouth, UK. Comparisons were made for locally abundant copepods (including Acartia, Calanus, Para/Pseudocalanus, Centropages, Oithona and Temora) collected by CPR and WP-2 nets. All dominant species recorded at L4 were also common to the CPR data. However, the position of the taxa in the two datasets was not equivalent. Seasonal cycles revealed by CPR data were significantly similar to those recorded throughout the water column at L4 for most taxa. However, absolute levels of abundance differed for the two datasets: abundances were underestimated by CPR samples when compared to those of vertically integrated samples by a factor of between 2 and 35, with the exception of Centropages. The differing mesh sizes (200 and 270 μm) of the WP-2 net and CPR mesh could only partially explain these differences in abundance, implying that the behaviour of individual taxa and their depth in the water column also influenced the abundance recorded.  相似文献   
9.
10.
中华鲟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及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43,自引:5,他引:43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进行了连续3年(1995-1997)共70尾来源于长江水系中华鲟样本遗传分析,共用了40个10bp长的随机引物,在26种可供分析的引物中,只有OPK01、OPK02、OPK03、OPK09、OPK14和OPQ08RAPD-PCR产物有多态现象,多态引物占23%。26个引物中共扩增出108条稳定的DNA带。其中12条带为多态带,多态座位比例为11.1%。个体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