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44篇
  免费   559篇
  国内免费   1325篇
测绘学   278篇
大气科学   78篇
地球物理   335篇
地质学   3074篇
海洋学   193篇
天文学   90篇
综合类   185篇
自然地理   95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130篇
  2022年   124篇
  2021年   104篇
  2020年   103篇
  2019年   170篇
  2018年   125篇
  2017年   99篇
  2016年   93篇
  2015年   140篇
  2014年   204篇
  2013年   141篇
  2012年   195篇
  2011年   181篇
  2010年   172篇
  2009年   175篇
  2008年   134篇
  2007年   154篇
  2006年   137篇
  2005年   146篇
  2004年   152篇
  2003年   143篇
  2002年   117篇
  2001年   149篇
  2000年   99篇
  1999年   87篇
  1998年   105篇
  1997年   86篇
  1996年   101篇
  1995年   65篇
  1994年   75篇
  1993年   70篇
  1992年   71篇
  1991年   62篇
  1990年   62篇
  1989年   37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8篇
  1979年   4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4篇
  1973年   3篇
  197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俞志尧 《天文学进展》2002,20(3):256-264
自从在活动星系核NGC4945的视线方向上发现第一个河外H2O超脉泽源以来,迄今为止已发现了19个河外H2O超脉泽源,对与活动星系核成协和河外H2O超脉泽源及分子谱线的观测和研究是探测和研究活动星系核核区中央源,拱核气体和尘埃环性质的非常有效的工具,主要评述对河外H2O超脉泽源及与其相关分子谱线的搜索,观测和理论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2.
The present study was undertaken to determine whether high intensity ultrasound could reduce the allergic properties of shrimp allergens. Reducing the allergenic properties of these allergens will be beneficial to allergic individuals. Samples of shrimp protein extract and shrimp muscle were treated by high-intensity ultrasound with water bathing at 0 ℃ or 50 ℃ for different time periods. The treated and untreated samples were then analyzed by SDS-PAGE, Western blots and competitive inhibition ELISA (Ci-ELISA) to determine the shrimp allergenicity. The results show that high-intensity ultrasound has no effect on allergenicity when the extracts were treated at 0℃. However, a significant decrease was observed in the level of the major shrimp allergen, Pen a 1, when the samples were treated at 50 ℃. In the determination of allergenicity with CiELISA, a reduction in IgE binding was also observed.  相似文献   
3.
1: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中,在柴达木陆块北缘首次发现古元古代变质镁铁—超镁铁质岩,获得成岩年龄为1952±15Ma,其岩石化学、地球化学特征反映出岩浆来源于亏损地幔,反映出该地区克拉通在古元古代(19亿年)发生了一次强烈的裂解(洋)事件,对于研究柴达木盆地北缘元古代结晶基底地质构造演化及进一步探讨柴达木盆地的起源及构造演化过程提供了重要地质线索。  相似文献   
4.
本根据视横向速度是否红移依赖对相对论束模型进行分类并提出对相应模型进行统计检验的方法,作为应用的例子,本利用前人献所给视超光速样本进行统计分析,并对有关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6.
高频VLBI观测揭示出河外射电源在pc或者亚pc尺度上大都有核-喷流的内部结构,尤其是对平谱致密射电源中毫角秒尺度的子源,能以相当高的概率观测到它的视超光速现象。多频观测可监测到一些新喷流子源的出现,特别在射电激变源中这些新喷流子源的出现与宽带内(从光学到γ射线)的爆发相关。且得到的一些源的核区谱指数分布,为确认源的VLBI核提供了支持。  相似文献   
7.
本文叙述南天区 5GHzVLBI普查中新发现的视超光速射电源 ,0 4 2 0— 0 1 4,1 334—1 2 7和 2 345— 1 67,这些结果尚待进一步的观测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8.
井孔水位微动态形成机理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井孔地下水位微动态是地壳附加应力作用下形成的。地壳中产生附加应力的主要因素有地球固体潮、大气压力变动、降雨与地表水体的荷载及断层活动等。井孔水位微动态形成的基本过程是:产生附加应力→含水层变形与孔隙压力变化→含水层—井孔间产生水流运动→井孔水位发生升降。本文从岩土力学与地下水动力学的观点,对于上述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单向固结结构(UST)是浅成侵位的岩浆出溶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殊结构,一般由梳状石英与细晶(斑岩)岩交互生长而成,少数产于斑岩与围岩接触部位,其内的原生包裹体被认为是初始流体出溶的可靠记录.作者在西藏驱龙铜矿床中首次发现了具有单向固结结构的石英.研究表明,驱龙UST石英存在于后期侵位的二长花岗斑岩与花岗闪长岩的接触部位,部分为高温β石英;UST石英中原生包裹体的成分主要为高盐度液相,除石盐子矿物外,还含有硬石膏等其他子矿物.阴极发光及显微测温结果表明,初始流体的出溶发生在高温(t≥573℃)、高压(P≥150~200 MPa)条件下,出溶的流体为高温、高盐度[w(NaCkeq)为44.5%~58%]流体,同时还具有较高的氧逸度.因形成压力较高,判断UST石英不可能由较浅侵位的二长花岗斑岩岩枝冷凝出溶而形成,从而推测驱龙铜矿床深部存在着孕育成矿斑岩的大型岩基.  相似文献   
10.
青藏高原拉萨地块西部赛利普地区新生代火山岩依据主量元素可划分为超钾质、钾质和钙碱性系列,主要的岩石类型为粗面安山岩、粗面岩,一个超钾质岩石的40Ar-39Ar年龄为17.58Ma,指示出火山活动为中新世.超钾质、钾质和钙碱性火山岩都显示出富集LREE及LILE(Th、U)、亏损HFSE(Nb、Ta、Ti)的特征.超钾质火山岩具有较高的K2O(6.31%~8.55%)、MgO(6.75%~8.96%)、Cr(270.7×10-6~460.4×10-6)、Ni(142.3×10-6~233.9×10-6)含量,较高的(87Sr/86Sr)i(0.71883~0.72732)和较低的εNd(-14.78~-15.37),指示可能起源于一个前期亏损并经后期俯冲作用改造的富钾的方辉橄榄岩富集地幔源区.钾质火山岩具有比超钾质火山岩低的K2O、MgO、Cr、Ni含量以及高的Ba、Sr含量,初始87Sr/86Sr为0.71553~0.71628,初始143Nd/144Nd为0.51197~0.51198,在空间上与超钾质火山岩共生,可能是前者母岩浆的演化产物.钙碱性火山岩具有较高的Sr(881.7×10-6~1309.2×10-6)、Sr/Y比值(50~108)和较低的Y(12.05×10-6~18.02×10-6),明显亏损重稀土Yb(0.93×10-6~1.30×10-6),类似于典型的埃达克质岩成分特征但相对高钾,并具有相对低的(87Sr/86Sr);(0.70928~0.71374)以及高的εNd(-7.90~-10.91),指示起源于富钾增厚下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区域上拉萨地块超钾质岩、钾质岩与N-S向地堑系在空间上共存、时间上相吻合,由此本文认为拉萨地块中新世钾质.超钾质岩和南北向地堑系的形成可能与中新世早期北向俯冲的印度大陆岩石圈断离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