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2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5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山地学报》2006,24(B10):F0004-F0004
螺髻山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主峰海拔4359米。第四纪以来,螺髻山经历了多次冰川作用,留下了大量的冰川遗迹,如羊背石、冰溜面、U型谷、冰川刻槽、侧碛、垄岗、冰窖、冰斗、冰蚀湖和冰蚀洼地等等。当地群众称湖为“海子”。这些海子,大都深藏于原始森林中,四周冷杉密布,风景迷人。  相似文献   
2.
四川西昌螺髻山全新世植被与环境变化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通过对沉积物进行孢粉、植物碎屑、硅藻和矿物等的研究和表土的孢粉分析,发现外来孢粉可以远远多于原地沉积的孢粉。并证明该地区在12400年B.P.时,雪线已经高于3660m,从12000年B.P.开始进入全新世。作者在文献[1]中探讨了我国大气透明度系数的空间分布及其主要影响因子。本文则探讨大气透明度系数的时间变化,特别是它的长期变化及其成因。结果发现:火山爆发可使大气透明度系数明显减小;由于人类活动影响,冬季大气透明度系数P_z、P_d有明显的减小趋势,P_2、F_d与用煤量等污染指标有很好的负相关。文中还对大气可降水含量的气候学推算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四川螺髻山旅游资源及其开发战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四川古冰川遗迹发育螺髻山是川西南的重要风景名胜区。以螺髻山为中心,周边旅游资源综合性强、类型多、品位高、功能齐全。本文从旅游资源、区位、社会环境等方面,系统分析开发螺髻山的优势条件和制约因素,论述其开发价值和可行性,提出了开发发展战略构思。  相似文献   
4.
安宁河断层与则木河断层是青藏高原东南川滇地块东边界断裂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晚第四纪以来变形样式主要以左旋走滑运动为主。安宁河断层走向近SN向,以冕宁为界分为南北两段,北段古地震复发周期500~700a,全新世以来左旋平均位移速率约4mm/a。南段的古地震研究程度较低,通过在月华一带开挖探槽及大量14C测年限定其大地震平均复发间隔为600~800a。则木河断层北接安宁河断层,全新世以来平均左旋位移速率为2.4~3.6mm/a,大地震复发周期约2 300a。对比安宁河断层与则木河断层的古地震行为,发现安宁河断层大地震复发间隔相对较短,平均左旋位移速率稍大,存在着古地震行为的不协调性。安宁河断层与则木河断层走向不一致、螺髻山的快速隆升以及安宁河断层南侧SN向展布的走滑断层系统等可能是造成安宁河-则木河断层古地震行为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文章阐述该遗迹的独特性和重要性,并分析其保护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借鉴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遗迹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生态旅游是当今旅游发展的重点领域。生态旅游组织是研究相互关系的调控,营造生态旅游开发的产前一产中一产后组织环节的链接条件和外部环境,指导区域旅游健康发展和决策。结合实际案例,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上,重点分析了生态旅游开发的景观分区、总体思路、项目组织、拳头产品选择、生态旅游示范村设计和环境保育等组织程序,提出了保护区生态旅游组织的重点方向和宏观调控的市场运作方式。  相似文献   
7.
8.
螺髻山冰川地质遗迹景观地具有丰富的资源景观,如古冰川地貌景观、温泉景观、岩溶景观、土林景观。其中尤以螺髻山上有限的范围内却保存着齐全的各类冰川地质遗迹景观最具特色。这些地质景观资源具有重要的科学考察意义和旅游观赏价值,是螺髻山地区宝贵的资源。文章细述了各个景观资源的特征,提出了建设螺髻山冰川构造地质公园的构想建议。本项研究旨在以开发地质资源达到保护地质遗迹为目的,从而进一步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川西螺髻山清水沟保存着倒数第二次冰期(MIS 6)、末次冰期早期(MIS 4)和末次冰期晚期(MIS 2)较为完好的冰川沉积序列,该序列为螺髻山地区晚第四纪古环境重建提供了直接依据。基于野外地貌考察和冰川地貌特征确定出古冰川分布范围,计算古冰川物质平衡线高度(ELA),应用P-T模型和LR模型计算出各冰期时段的气温与降水。结果显示:清水沟MIS 6、MIS 4和MIS 2的冰川面积分别为3.44 km2、2.22 km2和1.20 km2,冰川体积分别为0.19 km3、0.12 km3和0.07 km3。各期次的古ELA分别为3 132 m、3 776 m和3 927 m,相对于现代ELA分别下降了1 716 m、1 071 m和920 m。冰川规模受气温和降水的共同影响,MIS 6气温大幅下降(8~12 ℃)是导致该阶段冰川规模最大的原因;MIS 4降水为现在的80%左右,而气温下降幅度(6~7 ℃)小于倒数第二次冰期,冰川规模小于倒数第二次冰期;MIS 2降水仅为现在的60%~80%,降温幅度(4~8 ℃)也不大,因此该阶段冰川规模最小。  相似文献   
10.
螺髻山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是确切存在第四纪古冰川遗迹的典型山地之一,该区冰川地貌演化对于研究环境变化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螺髻山东坡清水沟保存两套古冰川槽谷,分别为上槽谷和下槽谷,其中下槽谷保存完整,而上槽谷在3450~3600 m的阴坡部分出现缺失。采用野外地貌调查与模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冰川槽谷地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清水沟槽谷的抛物线模型中,|A|值在1.3101~15.2064 之间变动,B 值变化于0.9695~3.2965 之间,且随着海拔由高到低,都存在着先变小后变大的规律,A、B值同时反映出在海拔3450~3600 m处冰川槽谷的演化不符合常态。分析认为岩性差异和河流溯源侵蚀是影响上槽谷形态的主要原因。对保存在清水沟上下槽谷内的高、低侧碛进行ESR年代测定,结果显示:高侧碛形成于58-84 ka BP左右的末次冰期早期,对应深海氧同位素4 阶段(MIS4);低侧碛形成于13-17 ka BP,属于于全球末次冰盛期晚期的产物。两次冰川作用分别塑造出两套冰川槽谷,即在末次冰期早期冰川作用形成上槽谷,末次冰期晚期形成下槽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