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地球物理   5篇
  202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1
1.
本文报告了4例在妊娠期间CT检查出来脑积水畸形病例,CT表现为幕上大片低密度区域,基底节和部分枕叶地结构完整,幕上脑室系统消失,脑组织形状结构不规则,大脑镰结构完整。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行手术确诊的特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患者的临床和MRI表现进行分析和总结,研究其临床、MRI特征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行分流术确诊的特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iNPH)患者临床和术前MR(包括3DT1WI、T2WI、T2 FLAIR)资料,对iNPH常见MR影像征象进行评估和描述。结果:56例iNPH患者中,步态障碍、认知障碍及尿失禁的发生率分别为91.1%、60.7%及42.9%,经典三联征为23.2%;常见合并症依次为高血压(51.8%)、糖尿病(28.6%)及帕金森病(PD)(12.5%)。对56例iNPH患者MR图像进行分析,82.1%患者胼胝体角呈锐角,39.3%患者蛛网膜下腔不成比例扩大征象(DESH)阳性,DESH评分平均得分(5.24±1.27)。结论:iNPH确诊患者最常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和PD,经典三联征较少,典型的MR征象阳性率不高,阴性患者的诊断和预后预测仍然存在挑战,应结合其他临床检查明确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3.
随医学影像学的发展,本病已非少见疾病,笔者就所收集的80例,对本病的某些问题作进一步讨论本病的CT诊断,国内外尚无统一标准。额顶区蛛网膜下腔扩大作为本病主要诊断依据,暂定为6mm,作为诊断参考,正确认识本病的重要意义在于鉴别于脑萎缩,以及硬膜下积液,与文献材料一致,本病以原发性者居多(67/80),而继发性者,本组病例中以化脓性脑膜炎为多见。强调对本病的诊断,不能以有无头围增大作为主要诊断依据,本  相似文献   
4.
外部性脑积水的CT与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讨外部性脑积水(EH)的CT与临床表现特点及关系。材料与方法:搜集24例EH的CT资料进行分析,并对其中10例进行了临床与CT复查.结果:24例CT上均有不同程度额顶部蛛网膜下腔增宽,大脑前纵裂增宽,并多伴有基底池扩大.复查显示,3个月全部为典型表现,6~12个月CT征象逐渐减轻,24个月大部分病例逐渐或完全恢复正常.临床症状随之减轻或消失.结论:EH是发生在婴儿早期的良性自愈性疾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外部性脑积水的CT特征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63例外部性脑积水的CT表现及测量脑室及颅腔横径(VT/ST)率。结果:EH的CT特征为:额顶区蛛网膜下隙对称性增宽(≥5mm),前纵裂池增宽(≥6mm),可有脑沟增宽,额顶叶边缘呈"花瓣状",可伴有双侧侧裂池及鞍上池扩大,脑室轻度扩大或不扩大,VT/ST率小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