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2篇
地球物理   3篇
海洋学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大鼠肝炎性假瘤模型的建立与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的目的是建立一种可供于影像学研究的大鼠肝炎性假瘤(IPL)模型,并研究其影像学的特征。所用的材料和方法是将弗氏佐剂01ml/只作大鼠深部注射,10天后观察大鼠病灶的影像学特征;并取标本做病理检查。结果发现了IPL发生率为90%,大小分别是032±018cm。IPL的影像学特征表现为强回声结节;CT平扫为低度圆形影,无强化或仅轻微强化;T1WI则呈等或高信号,T2WI为略高信号。病理学证实局部肝组织片状坏死并有纤维组织增生及炎细胞浸润。结论是本文研究的大鼠肝炎性假瘤模型具有易建立、容易复制、成功率高、制备周期短和影像学的表现较典型等特点,对今后探讨大鼠肝炎性假瘤的形成机制及影像学特征将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4.
病毒性肝炎,肝硬变与胆囊病变的CT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我院近两年来住院的病毒性肝炎患者500例和肝炎后肝硬变患者100例胆囊病变的CT检查结果作了回顾,结果表明急性肝炎、慢性活动型肝炎与肝硬变三组的胆囊病变发病率分别为68.6%、85.0%和94.0%。三组比较差异显著。急性肝炎以胆囊缩小、囊壁增厚和/或毛糙及胆囊周围炎为主;慢性活动型肝炎以囊壁增厚和/或毛糙、胆囊肿大为主,单纯胆囊缩小和胆囊结石较少;肝炎后肝硬变以胆囊肿大、胆囊结石和囊壁增厚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慢性重型肝炎并发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CT影像学特征,为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慢性重型肝炎并发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患者9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以氟康唑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CT影像学特征。结果:所有92例慢性重型肝炎并发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患者,共培养出176株病原菌。两组菌种均以假丝酵母菌属所占比例最高,对照组为44.44%,观察组为41.05%,其次为曲霉菌属,两组患者中所有病原菌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结节、磨玻璃影、网格或线样及胸腔积液比例相比于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中42例为曲霉菌属感染,35例为假丝酵母菌感染。假丝酵母菌与曲霉菌属感染患者在结节类型及个数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重型肝炎并发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患者行CT诊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假丝酵母菌属及曲霉菌属为主要病原菌,且各病原菌感染患者的CT影像学特征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