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6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12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干草原羊草群落的水分平衡及水分利用进行了探讨 ,结果为 :1 羊草群落水分亏缺主要出现在雨季前 ,全年水分亏缺 5 7mm ;2 土壤含水量通常在 6、7月份较差 ,植物易受到干旱胁迫 ;3 羊草的水分利用效率前期高后期低。在水分充足时 ,水分利用效率受植物生长节律的控制。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温带半干旱羊草草原N2O通量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利用静态箱 -气相色谱法于 2 0 0 1~ 2 0 0 3年对内蒙古锡林河流域羊草草原进行了连续 2年的野外定位试验 ,获得羊草草原原状群落与土壤N2 O年排放通量分别在 3 91~ 4 71μgm- 2h- 1以及 5 5 0~ 10 0 3μgm- 2 h- 1范围内变动 ,证明内蒙古温带半干旱羊草草原生态系统是大气中N2 O的源 ;系统分析了羊草草原N2 O通量的季节变化、源汇特征以及关键的环境因子对草地N2 O通量的影响等 ,建立了N2 O通量与环境因子间的回归方程 ;并利用两年连续完整的观测数据对羊草草原N2 O年排放量进行了估算  相似文献   
3.
利用静态暗箱法对内蒙古半干旱羊草草原2001~2002年不同物候期原状群落与土壤呼吸通量日变化进行了野外定位试验研究, 并就水热因子(气温、表层地温、土壤表层含水量)及生态因子(地上活体现存量、地下生物量、凋落物现存量)对原状群落和土壤呼吸通量日变化规律及日呼吸量差异的贡献进行了相应的统计分析. 结果表明: 原状群落和土壤呼吸具有明显的日变化规律, 不同物候期呼吸通量的日变化模式基本相同, 环境因子的变化通常只对CO2排放强度产生影响, 而对草地CO2排放通量的日变化模式影响较小; 整个羊草草原在不同物候期原状群落日呼吸总量的变化范围为1.34~10.13 g·m&#8722;2, 土壤日呼吸总量的变化范围为0.98~5.17 g·m&#8722;2; 原状群落呼吸和土壤呼吸通量的日变化均与气温及地表温度显著相关(p<0.05)或极显著相关(p<0.01), 而与表层5 cm以及10 cm土壤温度相关性较弱; 多元回归分析表明, 不同物候期原状群落日呼吸量的差异约80%是由地上活体现存量的差异引起的, 其余各因子的变化能够共同解释原状群落日呼吸量变化的20%左右; 而不同物候期土壤日呼吸量的变异约有83%左右是由0~20 cm地下生物量的变化引起的, 此外, 表层土壤含水量也是影响羊草草原土壤日呼吸量变异的重要环境因子, 但其与土壤日呼吸量的偏相关系数未达到0.05的显著性水平.  相似文献   
4.
科尔沁草原羊草生态条件和净初级生产综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羊草是我区科尔沁草原(哲盟、兴安盟)主要的天然植被。依据1981—1995年当地气象资料和1985—1990年11个样点、41个子样点试验调查,对羊草生态条件和净初级生产进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当地气温、光照、降水都能满足羊草正常生长。地面净初级生产与降水呈明显线性关系,22个高、中产样点分布在中温带多雨区,年产量每平方米达120克以上;19个低产样点分布在少雨区,每平方米年产量在100克以下。41个子样点统计,每平方米产量71.5—196.4克。  相似文献   
5.
站在田间,望着一望无际的等待收获的星星草、羊草,双城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张玉波的脸上洋溢着春天般的笑意。  相似文献   
6.
详细地介绍了长春地区的地层特征及每个地层中矿产。以羊草沟煤矿为例,描述了了赋煤地层、煤质特征等。通过对层控型矿产的介绍,为在该区找矿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2007年和2008年生长季内蒙古羊草和大针茅草原湍流观测资料,分析了两种典型草原下垫面生长季的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水汽和二氧化碳通量交换特征及其控制因子。主要结果如下:(1)在植被生长峰值期,日尺度上,干旱条件下土壤湿度是潜热通量的主要控制因子,而土壤水分条件较好时潜热通量主要受净辐射控制。(2)与大针茅草原相比,羊草草原叶面积指数较大,水分条件较好时,其潜热通量平均值更大,CO2吸收能力更强,吸收CO2更多;但在土壤水分胁迫出现时,羊草草原叶面的气孔闭合度急剧增加,大针茅草原的潜热通量、和CO2吸收反而更大,表现出更为耐旱的植被特性。(3)地表导度可以用来解释土壤水分条件对羊草和大针茅草原碳水通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羊草对CO_2倍增和水分胁迫的适应机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羊草草原是欧亚大陆东部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地区特有的地带性草原植被类型,面积达4.2×107 hm2,其中一半以上分布于中国境内,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可是,由于人类活动及现代工业的迅速发展导致的地球大气中温室气体,特别是CO2浓度,已由工业革命前的280×10-6增加到当前的360×10-6,据估计到21世纪中后期将达到700×10-6.  相似文献   
9.
干旱和复水对羊草碳氮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的碳氮营养及其相互关系是最重要的基本生物过程之一,阶段性干旱对植物碳氮分配的影响研究甚少。实验以中国北方草原的典型植物羊草为材料,研究不同干旱持续期复水对羊草碳氮含量、分配及其相互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短期和中期干旱使植株生物量、氮素水平和单株总氮量增加,但长期干旱使之降低。水分处理对碳含量的影响不显著。干旱后复水降低了各器官特别是绿叶的碳氮比。中度持续干旱的氮素利用率(NUE)最高、短期干旱最低。羊草各器官氮素绝对量占整株的百分比从大到小依次为:绿叶、根茎、根、枯叶和茎鞘,其中叶片的氮素总量占植株的一半以上;随着干旱持续期的增加,氮素对根部的投资亦加大。羊草受到适当干旱驯化后复水引发的超补偿作用可促进羊草植株生长、提高氮素水平,并在一定程度上通过碳氮分配的调节作用来适应于阶段性的干旱胁迫。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羊草沟煤矿煤矸石的高温相变特征;不同温度下煅烧煤矸石的Si、Al活性;以煅烧煤矸石等为原料在常压蒸汽养生条件下制作的轻质墙体材料制品高强度形成机制及反应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