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5篇
地球物理   65篇
综合类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论述了我国目前在长期、中期和短临预报中所面临的主要科学问题,提出了从哪些方面进行突破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德令哈6.6级地震发生在青海省地震局2003年度会商确定的应注意地区内,震前测震学出现多项中短期异常。该地震序列从其能量释放比、震级差均符合主震一余震型判断指标,为主震-余震型序列。序列跟踪工作总结出该序列早期阶段(20天内)预测强余震的几项指标。  相似文献   
3.
4.
马桂芳  孙加林 《中国地震》1994,(A00):133-140
本文选取小震释放能量,地震活动度、小震动态参数,地震活动时间信息熵,小震调制比速率和地震空间分布信息维等6种测震学参数,应用多因子灰箱动态系统模型,对1973年以来全国21个中强以上地震孕震信息水平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具有一定预报效能的短、临预报(半年之内)的空间场,数学模型和异常数据指标。  相似文献   
5.
顾瑾平  钱家栋  王琤琤 《地震》2001,21(2):46-52
通过对测震学各单项指标的预测效能调研,为进一步提取前兆信息,选择了7项测震学指标:频次、地震蠕变、6值、缺震、η值、GL值和调制比,进行综合概率分析。7项指标对关注地区的全时空扫描并考虑了空间单元异常与中强震地点对应的模糊关系,得到指标在各空间单元异常后发生中强震的条件概率。根据历史上每个单项指标的预报效能求计算综合概率时的指标权重,按贝叶斯定律得到相应不同指标在不同时间窗和不同空间单元时中强震发生的加权综合概率。计算结果(1970年以来)表明,对华北地区和川滇地区这一综合概率方法预测效能的R值评估超过0.5。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国家地震局组织的实用化攻关研究的基础上,按日常预报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分析研究了江苏及邻近地区几次地震前缺震曲线、波速比变化、b值时间扫描、累计无震单元数、尾波参数特征和地震活动性时间分维6个指标的短临异常信息,得到以下初步结论:(1)一些测震学指标在中强震发生之前三个月左右出现前兆变化;(2)短临前兆异常的幅度与震级大小的关系不明显;(3)在预测检验过程中,对于多数指标R约为0.5—0.6左右。  相似文献   
7.
8.
Introduction Digital seismic observation systems originated from 1970′s. It has developed greatly in the past 30 years up to now. Its performances were improved, dynamic range and resolution increased a lot, the power consumption decreased a lot, and so on (YOU et al, 2003a, b). In a word, the dream of broad frequency-band, big dynamic range, digitalization of seismic observation has come true already. But, the previous digital seismic observation systems only support communica-tion based o…  相似文献   
9.
某些测震学指标与地震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军  黄显良 《地震》1998,18(2):171-176
通过对10项测震学指示宾10a的大范围时空扫描得出的有震和无震“预报”进行了与5.0级以上的地震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证明这10项指标当显性水平较低时,均可通过统计检验,表明是有效的提取异常指标。作还依统计检验结果对10项测震学指标与地震相关性好坏进行了排序,并通过分析得到各指标今后优化方向.  相似文献   
10.
1993年 7月底至 8月中旬在咸宁发生的ML4 .1震群是一比较典型的有感震群 ,通过多种测震手段对该震群进行分析和处理 ,得到下列认识和结果 :1、该震群是一个非前兆震群。 2、此震群是一个主震型震群 ,地震主要发生在两个阶段 ,每个阶段均出现密集 -平静过程。 3、该震群可能与NE向潜山断裂的活动有关。 4、对咸宁震群的各种测震学参数计算表明 ,有一些参数在湖北省比较适用 (如b ,η ,U ,K ,ρ等 ) ,而有些则不适合 (如h ,F 等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