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2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87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1.
萨尔图油田南二区东部140号断层以东地区葡11—4油层,以多段多韵律和正韵律沉积为主,平均孔隙度30.0%,平均空气渗透率1980×10^-3μm2。水驱结束时该油层平均含水92%,采出程度39.5%。计划对该区块实施聚合物驱开采。以往经验认为,组合段塞调整注聚技术能够有效改善流度控制作用。然而对组合注入情况下如何进一步提高驱油效果、注入井分注时机、层段注入强度对开发效果有何影响却很少探讨。通过室内驱油实验,在聚驱的组合段塞注入不同时机(水驱空白阶段、含水下降阶段、含水稳定阶段、含水回升阶段)下调整注入强度实施分注以及在含水回升分注基础上进一步调整注入强度,同时对比不分注实验,评价各方案驱油效果。实验表明:不实施分注时聚驱采收率在水驱基础上提高了19.07个百分点,而组合段塞注入时实施分注均能够在不分注基础上进一步提高驱油效果;空白水驱时实施分注采收率提高幅度最大,为26.55个百分点;随着分注时机的滞后采收率提高幅度增加值依次递减,分注时机越早越好。  相似文献   
2.
利用蒙特卡罗方法模拟研究405和632 nm波长的高斯光束和均匀光束照射胃正常和肿瘤组织时,光在组织内的传输特性.得到漫反射率和透射率随径向半径r的分布规律和组织内能流率随组织厚度z和径向半径r的二维变化关系及等值线分布.模拟结果表明:632 nm波长光照射时,漫反射率和透射率以及穿透深度均>405 nm波长的值;相同功率和光束半径下,高斯光束的径向传播范围比均匀光束小,中心光场附近光能量集中但衰减较快,穿透深度小于均匀光束;对于632 nm激发光,光在胃正常组织中的穿透深度小于在肿瘤组织中的穿透深度,而对于405 nm激发光,光在胃正常组织中的穿透深度大于在肿瘤组织中的穿透深度.  相似文献   
3.
荒漠灌丛树干茎流及其入渗、再分配特征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王正宁  王新平 《中国沙漠》2010,30(5):1108-1113
运用铝箔收集法测定了荒漠灌木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 Kom.)树干茎流;利用时域反射仪连续测量土壤剖面水分含量,分析树干茎流影响下柠条根际区水分入渗与再分配过程。结果表明,柠条灌丛产生树干茎流需要2.2 mm的前期降雨量,树干茎流占降雨量的7.9%,平均汇流率是89.8。土壤表层含水率对降雨过程响应明显; 当降雨量达到6 mm时,树干茎流有利于增加根际区土壤水分增量,补充深层土壤水分,对荒漠植被在干旱条件下存活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汶川地震震中"爆烈式泥火山"引发Ms8.0大地震,造成巨大破坏和惨重损失,但此多点的泥火山群场景,较2009年提名为"世界最有价值自然遗产——爱沙尼亚泥火山",更具人类解密地内超临界水流(熔)体奥秘的典型意义。5.12地震中泥火山(群)的地下深处,临震前聚集能量的超临界流体(SCW),与常态水比较,它在壳幔地体中,表明张力和粘度极低,扩散迁移能力极强;密度、热导率、电性能、比热容及对地内物质的溶解力均有成百至数千倍的差异;巨大的内能;在临瞬间爆发退相,造成体积流率达N×109m3的气流动能等,SCW的这一切自燃特征决定了他是地震的成因,也是地内壳幔中一切内生地质作用的原动力。SCW引发的地震分为三类:主震有喷发活动的汶川型泥火山-地震(包括:2009—3—18汤加浅海边气火山伴Ms7.9地震)、主震无喷发活动的唐山型(包括中源深源地震)及主要在深海喷发海啸-地震(印尼2004-12-26海啸伴8.7级地震)。SCW为高温高压热流体,它的大量运移,集聚地及临震减压排气进而退相爆发等特点,采用当代地球物理探测技术,至少对浅源的SCW"看得见、摸得着",成功短临预报现实用地-空红外探测技术即可实现。  相似文献   
5.
半世紀來,水文学在發展的过程中已進入了定量分析的途徑;工程師們曾用各种經驗性的方法依據降水的资料推演河槽裹水流的現象,以应各种工程建設对於水文分析的要求。但是对於降水集流的过程始終祇有一些零星、片面的数值分析,没有一套完整的理論系統,因此阻碍着水文学在理論与应用方面的發展。作者曾用流体力学的分析法初步建立了降水集流的理論系統,把降水集流的过程分為三個階段:雨降地面逕流的產生、地面流、槽流之滙集,分别予以分析。本文便是其中第一階段,亦即最基本水文現象的分析。这些建立了的理論可以用為指導各种水文分析的南針,用為評論各种水文計算法的依據,並可用以創造一种近似而合理的方法,从降水資料推算逕流資料。本文中作者貢献一套理論,以分析地面點上降雨產生逕流的过程,揭發了基本水文現象的本質,最後並列舉实例的計算。早年郝登(R.E.Horton)曾依據郝納(W.W.Homer)的地面流实驗資料建立了一套在小地域內降水和逕流關係之理論,其後学者們根據他的理論和方法,用人工降雨法或流域資料实測法來確定降水和逕流間的關係。郝登的分析並没有从準確的動力学观點出發。在实際分析中發生了欠缺理論基礎的根本問題。这方面作者持着不同的意見。本文中根據作者的理論指出了郝登分析法的癥結所在,並估計了人工降雨实驗法的实用價值之限度。波達闊夫曾建議暴雨逕流之一种計算法,引起了苏联学者的廣泛討論,很多人持有不同的意見。作者於文中指出了波氏等方法發生問題的症結所在;並用实例計算和作者的方法比較,說明了波氏法在实用中的準確限度。  相似文献   
6.
本文叙述了离子色谱法测定地下水中7种阴离子的方法,详细探讨了测试条件,进行了淋洗剂的浓度和流率对保留时间、峰高、分辨率及淋洗周期的影响试验,并考查了各离子的检出限和精密度。一次进样可同时测定F~-、Cl~-、NO_2~-、HPO_4~(3-)、Br~-、NO_3~-、SO_4~(2-)-7项阴离子,其检出限分别为0.01、0.01、0.1、0.11、0.07、0.05、0.14ppm,相对标准偏差<7%。  相似文献   
7.
刘振京 《水文》1997,(4):36-39,31
湿润地区的流域汇流计算,常常以不同水源分别的进行汇流计算,需将总径流量划分为直接径流量和地下径流量两部分,流域稳定下渗率FC是划分径流量的重要参数,通常用试错法确定,对固定流域取为常数。本文考虑流域各处透水性能并不均一,设想类似于流域蓄水容量曲线,在下渗面上存在着流域稳渗率分布曲线,并表达为少数参数方便,以便于地区综合,提高划分水源,流域汇流计算的精度。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