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9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合理的地震动输入是定量解释震害和烈度异常的基础.以汉源老县城震害为评价基准,确定了汉源老县城高烈度异常区的汶川地震基岩地震动输入.基于汉源老县城周边的九襄、清溪、宜东和乌斯河4个强震台站记录,采用LSSRLI-1程序反演给出了各自台站的水平向基岩地震动;选取汉源县城典型场地,利用LSSRLI-1程序计算给出了不同强震台站基岩地震动作用下的场地地表加速度时程和反应谱,以最可能引起汉源老县城震害的强震台站基岩地震动作为汉源县城的基岩地震动输入.研究结果表明:九襄台站反演的基岩地震动最可能反映汶川地震时汉源老县城的基岩地震动特性,因而用九襄台站的基岩地震动作为汉源老县城的地震动输入解释汉源县城高烈度异常现象是合理的.本文的研究思路为定量解释震害的地震动输入确定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3.
汶川8.0级特大地震汉源县震害特点与烈度异常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汉源县地震灾害调查的基础上,通过收集前人在该区已取得的成果资料,采用综合分析、类比等方法,对汉源县地震烈度异常区震害及造成异常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探讨。汉源县建筑物破坏形式以水平地震作用造成的“X”型剪切破坏为主,竖向地震造成的破坏较少。地震波传播路径、场地土层条件和地形地貌条件三者的耦合是造成汉源县烈度异常的主要原因,其中场地土层中占优势厚度的砾石层是造成场地地震波放大的主要内因。本文取得的初步结论为更加深入地科学研究本区地震烈度异常的原因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汶川大地震汉源县城建筑物震害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汶川地震中,距离震中约200公里的汉源县出现了明显烈度异常现象,汉源县城建筑物震害表现尤为明显.为了解释这一现象,在汶川大地震第一阶段科学考察中,相关调查小组对汉源县城建筑物震害开展了相应的调查.调查结果表明,该处烈度异常现象确实存在,烈度异常与该处局部场地条件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5.
在介绍瓦板山磷矿含磷层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矿体厚度、品位、形态特征及矿石结构、构造、矿物组成、化学组分、风化特征、矿石类型等矿石特征。  相似文献   
6.
根据花岗岩同源岩浆演化序列,将汉源平等复式花岗岩体划分为6个单元,归并为一个超单元。岩石类型以二长花岗岩、钾长花岗岩为主体,具明显的成分一结构演化特征。岩石化学以富硅、钾,贫钙,岩石稀土以具明显的铕负异常为特征。本超单元同位素年龄为650Ma-700Ma,它是澄江期非造山带,沿火山裂谷侵位的A型花岗岩。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背后山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等进行了野外考察,揭示了背后山发育的古滑坡,圈定了古滑坡周界,分析了汶川地震对背后山古滑坡的影响.利用有限元软件ADINA估算了背后山古滑坡的卓越周期,并与汉源老县城附近的强震记录的卓越周期进行了对比,发现可能出现了共振现象.最后探讨了背后山古滑坡对汉源老县城建筑物震害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乱石岗滑坡形成机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乱石岗滑坡位于汉源罗卜岗新县城规划区中部,滑坡体积110.7×104m3,属大型滑坡,现今滑坡体在天然或暴雨状态下处于稳定状态。对滑坡形成机制进行深了入分析。  相似文献   
9.
汉源大树剖面厚11.2m,光释光测年结果显示其地质时代为中更新世晚期-晚更新世中期.频率曲线有两峰a型、三峰b型和带粗尾巴的三峰c型三种类型,具有1-2Φ、3-4Φ、4-5Φ、5-6.5Φ、6.5-8Φ、10-11Φ等6个众数,各众数在地层纵向各层段上变化趋势明显;具有a型频率曲线特征的沉积物反映湖水较深,而其余的则可能指示了水体较浅的滨浅湖相.粒度组成以粉砂为主,分选性较好,中值粒径平均为18.12μm.粘土与细粉砂、粉砂含量曲线呈正相关关系;中值粒径与砂、粗粉砂含量曲线也呈正相关关系,并与粘土含量曲线呈负相关关系.大树剖面粒度组成可分为八个沉积阶段,构成从细到粗的三个沉积旋回,各沉积阶段分别指示了不同的水动力条件.  相似文献   
10.
正2008年5月12日在汶川发生的8.0级特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这次历史罕见的地震灾害所造成的巨大破坏,举国震惊,举世关注。距震中近250km的汉源县城为这一特大地震Ⅵ度区内唯一的Ⅷ度异常区,是十分典型而又罕见的远震高烈度异常区。汶川地震发生后,这一现象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探索汉源县城震害异常成因,总结其形成条件和地震动特征,对促进场地条件工程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