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9篇
  免费   108篇
  国内免费   114篇
测绘学   2篇
地球物理   461篇
地质学   146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均匀土-箱基-结构相互作用体系的计算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通用有限元程序ANSYS,针对捱动台试验中的均匀土-箱基-结构试验进行了三维有限元分析,计算中土体的本构模型采用等效线性模型,利用面-面接触单元考虑土体与基础交界面的状态非线性。计算表明,基础底面和土体发生滑移,基础侧面和土体之间发生了滑移和脱离,上部结构柱顶加速度反应主要由基础转动引起的摆动分量组成,通过与试验结果的对照研究,二者得出的规律基本一致,验证了采用的计算模型与分析方法的合理性,为进一步计算研究和实际工程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根据前文所述的测试结果 ,本文主要分析了隔震构造、橡胶支座水平刚度、地震输入频谱特性、地震烈度、输入方向、桥墩高度、桥墩嵌固程度等因素对隔震效果的影响 ,揭示了隔震体系耗散地震能量输入的机理 ,所得出的结论对工程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用ANSYS模拟结构-地基动力相互作用振动台试验的建模方法   总被引:37,自引:6,他引:37  
本文以结构-地基动力相互作用振动台模型试验为基础,结合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结构-地基动力相互作用体系进行有限元计算建模的一些问题作了研究,主要包括柔性土容器的模拟、土体动力本构模型的选用、土体与结构交界面上的状态非线性模型、网格划分、重力的考虑、结构中钢筋的处理以及对称性的应用等。文中给出了利用上述建模方法对结构-地基动力相互作用体系进行计算的一些加速度时程结果,并与试验结果相对照,吻合较好。通过计算分析,验证了简化处理方法的合理性和计算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液化场地桩-土-桥梁结构动力相互作用振动台试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20  
本文在全面归纳与总结液化场地桩-土-桥梁结构动力相互作用振动台试验及与之相关领域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基础上,直接针对我国桥梁工程中的主要震害问题,提出在我国开展液化场地桩-土-桥梁结构动力相互作用振动台试验研究的必要性,并阐述作者对液化场地桩-土-张桥梁结构动力相互作用振动台试验中若干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本文简述了在大型模拟地震振动台主要性能参数的选定之后,怎样计算出关键液压部件的参数和容量。  相似文献   
6.
钢结构住宅体系墙板及墙板节点足尺模型振动台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本文对山东安尔发建筑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钢结构住宅体系的墙板及墙板节点足尺模型进行了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研究,分析了该体系的自振特性、地震反应特征和破坏现象,特别对外墙板及内墙的节点的抗震性能进行了深入研究,得出了有益的结论,为钢结构住宅体系的进一步推广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两结构高效阻尼控制体系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模拟地震动振动台试验,研究了两个相邻结构模型的地震响应,结构模型采用一种高效阻尼装置(High Efficient Damper for Multi—Structure System即HEDMS)连接。非线性时程分析与振动台试验结果都证明了该阻尼装置能高效发挥软钢阻尼器的耗能能力,从而显著减轻两结构模型的地震响应。同时,研究还指出了进行阻尼装置设计时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8.
地震模拟振动台振动对建筑物中人体的舒适感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给出了一种地震模拟振劝台振运对建筑物中人体的舒适感影响的分析方法,并结合实例进行了具体分析。文中给出的分析方法和实例计算结果对于地震馆的设计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地震模拟振动台初始状态调节和控制参数的匹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介绍正在研制的三向六自由度电液伺服地震模拟振动台的控制策略和有电反馈三级伺服阀的电液伺服系统初始状态的调节方法,控制参数的匹配原理及其在地震模拟台性能高度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0.
《岩土力学》2016,(1):133-139
基于相似性理论,设计并完成了2个含不同厚度水平软弱夹层的岩质斜坡。试验模型高度、长度、宽度分别为1.80、1.65、1.50 m,坡角约60°,软弱夹层厚分别为3、15 cm。输入不同类型、激励方向、频率和振幅的地震波,利用大型振动台试验中传感器记录的数据和正交试验,研究了斜坡的加速度响应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试验结果表明:斜坡动力加速度放大系数分布存在明显的坡内高程效应和坡面的非线性趋表效应。斜坡水平向坡面放大系数随斜坡高程增加呈波动性增大,薄夹层斜坡中、上部表现更为明显。竖直向坡面放大系数因软弱夹层厚度而异,薄夹层斜坡局部减小后增大,最大放大值出现在坡肩位置,而厚夹层斜坡最大放大值出现在软弱夹层底部。同等强度地震力激励下,坡内竖直向放大系数不及水平向,约为0.75倍。坡面上,水平和竖直向放大系数的相对大小与高程有关。软弱夹层以下,竖向放大系数大于水平向,夹层以上则相反。软弱夹层对斜坡动力响应的影响也因激励方向不同而有所区别,对水平向动力响应有一定的放大作用,而对竖直向动力响应则是吸收减弱。斜坡动力响应所选因素的影响大小顺序依次为斜坡高程、坡体位置、软弱夹层厚度、激励振幅、加载波形、激励方向,其中斜坡高程、坡体位置以及软弱夹层厚度对斜坡动力响应具有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