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59篇
  免费   1761篇
  国内免费   1368篇
测绘学   606篇
大气科学   598篇
地球物理   3651篇
地质学   5250篇
海洋学   547篇
天文学   14篇
综合类   768篇
自然地理   354篇
  2024年   59篇
  2023年   267篇
  2022年   289篇
  2021年   303篇
  2020年   249篇
  2019年   358篇
  2018年   230篇
  2017年   256篇
  2016年   219篇
  2015年   288篇
  2014年   477篇
  2013年   434篇
  2012年   560篇
  2011年   453篇
  2010年   455篇
  2009年   519篇
  2008年   538篇
  2007年   426篇
  2006年   438篇
  2005年   409篇
  2004年   342篇
  2003年   391篇
  2002年   355篇
  2001年   425篇
  2000年   322篇
  1999年   315篇
  1998年   320篇
  1997年   275篇
  1996年   317篇
  1995年   316篇
  1994年   232篇
  1993年   226篇
  1992年   184篇
  1991年   154篇
  1990年   138篇
  1989年   83篇
  1988年   35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22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4篇
  1976年   4篇
  1954年   3篇
  194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1∶5万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和遥感解译手段,对日照市矿山进行了全面的调查,查明各类矿山546处,主要集中在莒县和五莲县境内。除莒县刘官庄煤矿外,其余全部为露天开采矿山,主要选用直接开挖的方式,不仅破坏了地表环境,而且矿山生产活动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占用了大面积的土地。该文根据矿山地理位置及开采方式的不同,将相同类型的多个矿山划分为同一治理区,针对不同治理区的特点,采取科学有效的治理方法,建立健全矿山地质环境监督管理机制,切实解决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改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2.
重塑黄土抗剪强度对黄土重大工程的长期稳定与安全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然而,由于传统测试方法的限制,对于结合水与抗剪强度之间关系的认识并不充分。本文基于无损、可靠、精确与便捷的核磁共振技术,针对不同含水率的重塑黄土开展了结合水发育特征与重塑黄土抗剪强度的试验研究。利用结合水与自由水的冰点不同,寻找二者的核磁共振信号界限—T_2截止值,然后获取不同含水量直剪试样的核磁共振驰豫曲线,最后结合快剪试验分析结合水含量与土体抗剪强度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1)重塑黄土内结合水含量随含水量的上升而增多,且增长趋势逐渐变缓,结合水所占比例也在不断地下降。(2)当土体内含水量增大时,并不会单独发育某一赋存状态的水,而是在某个含水率区间内主要发育某一种赋存状态的水。(3)重塑黄土中结合水的增加会导致粘聚力的降低,对内摩擦角没有明显影响。重塑黄土试样内结合水主要是通过削弱土体的粘聚力从而降低黄土土体抗剪强度,且土体内结合水含量与粘聚力c值及抗剪强度大小呈线性负相关。本文研究成果可为非饱和黄土边坡与高填方工程的稳定性计算等方面提供技术支持与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平衡剖面的制作流程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平衡剖面技术是地质思维和计算机技术的结晶,使对断层构造的研究提高到定量阶段,其依据是在垂直构造走向的剖面上,地层长度和面积(2D)或体积(3D)是均衡的。在此原理基础上利用数学手段对盆地的构造发育史进行正演和反演模拟,直观地再现地下构造的原始几何形态,迅速提供地震剖面的构造解释方案,并对解释结果进行检验(不平衡的剖面其解释一般有问题),为深刻认识构造发育史、分析油气运移及聚集规律提供依据,提高了工作效率。其结果也为盆地模拟、油藏模拟、定量计算构造伸缩量等地质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  相似文献   
4.
5.
本文在潮汐应力、构造应力、地震断层和岩石破裂滑动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潮汐应力对地震断层作用的力学模式,该模式将潮汐应力与地震应力作用相结合,描述了沿地震主压应力和地震主张应务方向的附加潮汐应力对发震断层的力学作用方式,从而切入潮汐应力触发地震的物理机制,认为潮汐对地震的触发作用在实质上归结为潮汐应力对地震断层的促滑作用,这种促滑作用分增压型和减压型。在此模式基础上,对中国大陆及邻区的不同类型地震的潮汐触发性进行了研究,内容包括:计算了中国及邻区一千多个地震震源处沿主压应力P轴和主张应力T轴方向的附加潮汐应力分量,分析了这些量对发震断层的作用方式,按纬度区域统计了受到潮汐应力促滑作用的发震断层类型以及它们与潮汐应力作用方式的关系,得到了如下结论:受到潮汐应力促滑作用的发震断层的比例随区域纬度增加有减小趋势,其中,走滑型断层的比例在低纬区较大,而倾滑斜型断层的比例在中高纬度区较大;对整个统计区域而言,受增压型潮汐应力促滑作用的发震断层数比例大于受减压型潮汐应力促滑作用的发震断层;对不同的纬度区域,不同的潮汐应力作用方式与之促滑的发震断层类型也有不同的分布特征。最后,本文将中国及邻区受到潮汐触发作用的地震按构造应力区域划分,计算了这些地震发震时刻的日月位置参数,得到了各构造区域上具有潮汐触发物理机制的地震发震时的日、月位置参数分布图象。  相似文献   
6.
青藏块体东北缘断层形变与中强地震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对祁连山-海原断裂带近期断层形变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发现多场地,大范围的断层活动异常是中等强度地震发生的显著背景,并且往往与大陆地震活动的阶段性总体状况相呼应;区域形变存在明显的特征量,包括特征形态和特征时间,同一场地在不同地震前的异常特征具有重复性,但会受到背景差异显著的不同地震的影响,目前形变状况表明研究区仍具有发生中强地震的地壳运动背景。  相似文献   
7.
虽然采矿活动影响的面积相对较小,但它能对环境产生巨大的局部影响。从采场释放的金属最初是通过矿山排放酸水和废石,尾矿的侵蚀产生的。本文简述了对矿山酸水排放所释放的金属进行预测的现有方法。一项应用地球化学模型预测矿山排放酸水和尾矿带入影响河系中铜浓度研究表明,实测的结果与预测的吻合良好。对于大规模的工业矿山开采,现已有方法对其进行预测并使其免遭污染。但是,大量小规模的采矿活动很难控制。巴西采金矿活动中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忻州市土地整理现状,通过分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长诏断裂带垂直运动与地震关系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跨断层短水准资料分析了长诏断裂带断层活动特征,结果表明:长诏断裂带总体活动性质基本相同.分时段活动性质有所不同。断层各段多数以压性逆断为主,不同于历史地质考察结果。此外,长诏断裂带各断裂都具有分段活动特点。  相似文献   
10.
In recent years, many coal-producing countries have paid great attention to the land subsidence causedby coal cutting. In China, because of the dense population in coalfield areas, the land subsidence hazard is more seri-ous. After a brief analysis on the mechanism of land subsidence, this paper gives a comprehensive and systematical ac-count on all kinds of hazards caused by the land subsidence in China. The study shows that land subsidence has endan-gered land, buildings, traffic and communication lines, dykes and dams. It also causes damage to ecological and socialenvironment. In order to lessen the hazard of land subsidence, preventive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to reduce the col-lapse amount, such as extraction with stowing, banded mining system, succession and coordination mining system, orhigh-pressure mudflow between rock strata. Measures of reinforcing or moving certain buildings should also be taken toreduce the destructive degree. In order to harness the subsidence land and bring them under control for fanning,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such as filling with spoil or fine breeze, excavating the deeper and covering the shallower lan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