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7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3篇
测绘学   97篇
大气科学   40篇
地球物理   15篇
地质学   9篇
海洋学   4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50篇
自然地理   4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全球定位系统》2008,33(2):22-22
GPS导航定位技术目前正应用到手机上,这是今年2月份在巴塞罗那举行的全球移动通信大会上最热门的发展动向之一。 最大的手机制造商和GPS专家已开始生产配有个人导航软件的手机,这种手机能利用详细的数字地图规划线路和指点行人。  相似文献   
2.
7月10日晚7时许,刚从矿山上巡查归来,还没来得及吃饭的陕县宫前国土资源中心所监察员小任的手机又响了。他不由一阵紧张,心里暗想:十有八九又是一起宅基地水路、通道纠纷求援电话,看来今晚的安生觉又不能睡了!  相似文献   
3.
4.
本刊讯 11月5~6日,区局科技开发中心在呼和浩特市举办了全区第一届气象系统手机、“121”气象短信息业务骨干培训班。  相似文献   
5.
美国加里福尼亚州的Maxim集成电子公司推出一种名为Max2741型L1频带GPS接收机。这种接收机可供移动手机,PDA和车载装置使用。这种总电压增益为90dB和噪声系数为3dB的接收机,可为室内跟踪解决方案提供-185dBW的接收灵敏度。这是一种双重变频器,它首先将  相似文献   
6.
《测绘信息与工程》2004,29(6):43-43
联通公司在长沙全新开放了“定位之星”业务 ,把地图都装进了“133”特制手机里 ,只需在手机上按下“炫”键 ,手机用户就可以轻松自如地知道当前位置、第三方位置、路线、周边环境信息 ,图文并茂 ,范围可达 30 0 0m ,精度达 5m。其功能相当于一张活“地图” ,手机用户所在位置周边的各种餐饮、交通、娱乐、服务、公共设施等信息以地图形式一一展现。它又是一个好“导游” ,即便进入异地他乡 ,也能快速了解当地的实时信息。除个人的“定位”服务应用外 ,联通方面介绍 ,行业应用将大有可为。定位手机登陆长沙…  相似文献   
7.
《海洋世界》2011,(3):8-8
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会失眠或者睡眠质量不高?问问你手中的电子产品吧。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的地图文件和雷达产品文件的二进制数据结构,给出数据解析方案。针对搭载iOS操作系统的iPhone手机,使用Objective-C编程语言在集成开发工具Xcode上开发一款手机APP,将天气雷达的地图和雷达产品绘制到APP中,通过手势捏合操作对雷达产品进行缩放,实现雷达产品的动画播放,使其具备不亚于PC端PUP程序的展示效果。  相似文献   
9.
丁亮  钮心毅  宋小冬 《地理学报》2016,71(3):484-499
利用手机信令数据识别上海市域内手机用户的工作地和居住地,获取就业者的通勤数据,测度上海中心城的就业中心体系.首先用就业者工作地数据生成就业密度分布图,基于中心城的就业密度识别就业中心.随后,用就业者工作地和居住地数据分别从就业密度和通勤联系两方面测度各中心的能级,分析各中心的腹地和势力范围.研究发现:① 上海中心城的就业中心呈主中心强大的弱多中心体系;② 就业密度越高的中心与其他地区的通勤联系一般也越强,但通勤联系在各中心间的差异更显著;③ 能级越高的中心腹地面积越大,但势力范围不一定越大;④ 相比于能级,职住功能混合度对职住平衡的影响更大;⑤缺少就业中心的地区势力范围呈交替状.本研究一定程度上能有助于解决既往就业中心体系研究因空间单元较大,缺少通勤数据在中心识别,通勤联系测度等方面受到的局限,希望能为构建上海中心城就业多中心体系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0.
个体轨迹数据已经广泛用于人群活动的研究中。在静止的局部空间开展的活动是个体日常生活的基本元素,在轨迹数据中对应停留部分。因此学者常从轨迹数据中识别停留来研究个体活动信息。然而,轨迹数据的时间采样间隔会对停留识别带来影响。针对该问题,首先提出了一个框架,量化不同持续时间长度的活动在不同时间采样间隔的轨迹数据中被识别为停留的概率。其次,考虑到个体出行网络依赖于停留识别结果,基于该框架,研究分析了时间采样间隔对出行网络分析结果的影响。最后,利用该框架分别对深圳市居民出行调查数据和手机轨迹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在面向人群活动的研究和应用中,该框架能支持时间采样间隔的选择决策和面向活动类型的研究结果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