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5篇
海洋学   5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3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青年女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T2WI特征,联合ADC值与Ki-67表达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至2019年经手术或穿刺活检证实的青年组浸润性导管癌患者13例(≤35岁)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MRI平扫序列中病灶组织的T2加权信号特征和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并选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计算出Ki-67(增殖细胞的活性)的百分比值。结果:青年女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的ADC值范围为(0.78±0.08)10-3/mm2,所检测的Ki-67的阳性表达率约为92%。在病灶组织中,T2WI呈现稍高信号,与Ki-67的阳性表达率呈正相关,ADC值与Ki-67在一定范围内呈负相关。结论:青年女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MRI检查中T2WI序列信号特征多表现为稍高信号(84%)或等信号(16%);伴随有ADC值下降至一定范围(<1×10-3/mm2),Ki-67呈现阳性表达率显著增高。T2WI信号特征联合ADC值对青年女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诊断、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及预后的预估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选取123例乳腺病理性矿化样品,利用光镜、扫描电镜对乳腺矿化进行了微形貌分类研究,并利用统计学方法探讨了乳腺矿化集合体类型与患者年龄、乳腺病变类型和癌变阶段的相关性。研究发现,根据乳腺矿化在光学显微镜下的可分辨形态,将其分为两种类型:粒状集合体与块状集合体;其中粒状集合体为小于200μm的规则粒状钙化,少部分有环带结构,和有机组织结合紧密;而块状集合体则为大于200μm的片状钙化,形状不规则。统计分析数据显示,随年龄增加,块状集合体出现病理比例增加,粒状集合体出现病理比例减少,敏感年龄分区界限为50岁;粒状集合体在50岁以上和50岁以下患者中单独出现的概率分别为24%和53%;块状集合体在乳腺原位癌(71. 4%)患者中占主导,粒状集合体在乳腺纤维腺瘤(64. 5%)患者中占主导。该研究可为未来乳腺癌的诊断提供基于乳腺矿化精细矿物学特征的辅助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乳腺纤维瘤是发生于乳腺的良性肿瘤,育龄期的青年女性多发。情志不畅、肝气郁滞、痰湿血瘀、经络阻滞为其发生的主要病因病机,采用自拟乳没四子膏(乳香、没药、苏子、莱菔子、白芥子、吴茱萸)配合针刺(双侧肩井、屋翳、乳根、合谷、三阴交及瘤体上下左右)治疗,收效颇佳。附验案1则,以证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基于经络辨证的温灸刮痧疗法治疗肝郁痰凝型乳腺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 例肝郁痰凝型乳腺增生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 例。治疗组采用经络辨证的温灸刮痧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小金丸治疗,2组均治疗3个月。观察比较2组治疗前后乳房疼痛、肿块大小、肿块硬度评分,并评价综合疗效。结果:治疗过程中,治疗组脱落3 例,对照组脱落4 例。总有效率治疗组为 88.89%(24/27),对照组为61.54%(16/2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乳房疼痛、肿块大小、肿块硬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且治疗组的改善幅度更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经络辨证的温灸刮痧疗法治疗肝郁痰凝型乳腺增生疗效颇佳,且操作性及重复性强,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选取9例乳腺炎症、7例乳腺增生的钙化样品,利用光学显微镜(OM)、环境扫描电镜(ESEM)、微区X射线衍射(μ-XRD)等矿物学分析方法对样品进行了原位形貌观察、分离后结构及成分的测试分析,探讨了病灶中钙化的矿物学特征及其组成成分和形成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发生在炎症病灶中的钙化主要类型是脂肪坏死后的钙化,其发生和死亡的脂肪细胞和周围病变后期修复性Ⅲ型胶原有直接关系。增生症中的钙化主要有发生在扩张的导管内和在束状深度交联胶原中的坏死型钙化,扩张的导管边缘处Ⅳ型胶原和大片变性Ⅲ型胶原为钙化提供了成核位点,继而参与无机矿物的形成过程,最后形成较为致密的钙化。乳腺炎症和增生症中的钙化的主要成分均为碳羟磷灰石。  相似文献   
6.
目前中国妇女乳腺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据报已居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尤其是患 乳癌的年轻妇女逐年上升,应引起诊断医生和社会的重视。早期癌症的发现对其治疗和预后的重要意义。作者自1983年以来,为以乳腺病就诊断的患者行X线摄影9183例,并与有关胸部乳腺CT片相对比,总结其中资料完整均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518例,(包括2例男性乳癌)进行影像学和临床方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正"一个人如果不工作了,那生活还有什么意义?"这句话出自一位女性之口——一个在国土资源系统工作了20年的共产党员。她叫李倍彰,是广西防城港市国土资源局防城分局的一名工作人员,主要负责用地报批工作。2012年11月,长期超负荷工作的李倍彰感到身体不适,在查出患有乳腺肿瘤后,面对一项项紧迫的用地报批任务,她不顾家人的劝说,向同事隐瞒了  相似文献   
8.
选取8例乳腺纤维腺瘤的钙化样品,利用光学显微镜(OM)、环境扫描电镜(ESEM)、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显微红外光谱仪(FTIR)、微区X射线衍射等矿物学方法对样品进行了原位和分离后形貌、结构及成分的测试分析,探讨了病灶中钙化的矿物学特征,初步探讨了钙化的组成及形成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乳腺纤维腺瘤中的钙化是由病变后期玻璃样变性胶原中的羟基和羧基为钙化提供了成核位点,伴随病情发展最后形成OM下可见的以羟磷灰石为主要成分的坏死钙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系统评价刮痧疗法治疗乳腺增生症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WANFANG DATA)、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PubMed、医药学文献资料库(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检索时间为自建库至2023年3月2日,搜集有关刮痧治疗乳腺增生症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采用Review Mannager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20篇文献,共1448 例患者,其中治疗组728 例,对照组720 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在有效率[OR=3.79,95%CI=(2.71,5.29),P<0.00001]、乳房疼痛评分[MD=-1.95,95%CI=(-2.85,-1.06),P<0.0001]、肿块大小评分[MD=-0.44,95%CI=(-0.84,-0.03),P=0.03]、肿块范围评分[MD=-0.57,95%CI=(-0.99,-0.16),P=0.007]、肿块硬度评分[MD=-1.20,95%CI=(-1.81,-0.58),P=0.0001]、孕酮水平[MD=3.14,95%CI=(2.57,3.71),P<0.00001]、雌二醇水平[MD=-15.30,95%CI=(-20.91,-9.70),P<0.00001]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刮痧疗法能有效改善乳腺增生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0.
乳腺专用CT(DBCT)系统中,图像质量和人体所受辐射剂量是倍受关注的两个重要因素。本文采用蒙特卡罗模拟方法研究球管电压和滤片对图像质量和剂量的影响,并引入与图像分辨率、噪声、辐射剂量相关的剂量效率η,综合评估辐射剂量和图像质量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选择合理的管电压值能够获得较好的剂量效率,并且通过优化滤片的形状可以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降低人体所受剂量,为乳腺专用CT的临床应用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