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77篇
  免费   633篇
  国内免费   400篇
测绘学   458篇
大气科学   262篇
地球物理   684篇
地质学   996篇
海洋学   263篇
天文学   342篇
综合类   185篇
自然地理   320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108篇
  2022年   95篇
  2021年   134篇
  2020年   103篇
  2019年   132篇
  2018年   92篇
  2017年   88篇
  2016年   95篇
  2015年   101篇
  2014年   165篇
  2013年   132篇
  2012年   131篇
  2011年   148篇
  2010年   148篇
  2009年   152篇
  2008年   144篇
  2007年   130篇
  2006年   125篇
  2005年   103篇
  2004年   87篇
  2003年   91篇
  2002年   91篇
  2001年   73篇
  2000年   66篇
  1999年   70篇
  1998年   66篇
  1997年   87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55篇
  1994年   60篇
  1993年   56篇
  1992年   66篇
  1991年   53篇
  1990年   57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3篇
  1964年   5篇
  1943年   1篇
  1941年   1篇
  193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区域经济差异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本文以贵州省9个市州为研究单位,选取10个经济发展指标,运用全局主成分分析,结合GIS技术,测度了贵州省9个市州域2006~2016年10年来经济差异的时空演变。结果表明:贵州省各市州区域经济内部差异明显,经济增长存在较强空间关联性,上升区与下降区均集中分布;各项指标数值相对比较大的地区,最终得分不一定高。  相似文献   
2.
基于 SRP 概念模型的祁连山地区生态脆弱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生态敏感性-生态恢复力-生态压力度(SRP)概念模型,从地形、气候、植被和社会经济 因子选取 8 个评价指标,利用遥感和 GIS 技术,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求取权重,对祁连山地区启动 水源涵养区生态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规划研究前后近 10 a 的生态脆弱性程度进行系统、定量地评 估,旨在揭示生态脆弱性的分布特征、时空演变及动因,为区域生态保护、资源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从研究区生态脆弱性分布来看,祁连山地区主要以轻度和重度脆弱为 主,脆弱性程度从西北向东南地区逐渐减弱,西北地区植被覆盖度小,海拔高,生态环境较为恶劣 是导致脆弱性程度较高的原因;(2)祁连山地区 3 期生态脆弱程度呈逐渐下降趋势,综合指数分别 为 3.307、3.118 和 3.103;2005 年 生 态 脆 弱 性 较 高 ,极 度 脆 弱 面 积 为 28 610 km2,2010 年 下 降 为 11 723 km2,2015 年降低为 6 174 km2,极度脆弱面积逐渐减少;(3)从祁连山地区生态脆弱性演变动 因来看,8 个指标对生态脆弱性影响均较为显著,但在不同的时间影响程度各不相同,2005—2015 年 3 期数据中对生态脆弱性影响最大的均为植被指数,降水次之,地形因子影响最小。总体来看, 近年来祁连山地区生态脆弱性程度有所降低,但仍然需要加强保护力度,促进生态环境可持续 发展。  相似文献   
3.
本文依据稳恒磁场中的高斯定理和安培环路定理,用迭代法推导出对称轴上的磁感应强度与空间任意一点磁感应强度的关系式,从而可得出轴对称稳恒磁场的无电流分布空间的解式。  相似文献   
4.
Chromospheric lines, including Ha, Lyα, Lyβand CaⅡK, CaⅡ8542, are systemically and quantitatively investigated with respect to the non-thermal excitation and ionization due to particle beam bombardment for a series of solar semi-empirical atmospheric models. As a result we propose to use the contrast in the integrated intensity of hydrogen lines to estimate the total energy flux of the bombarding beam during the solar flare impulsive phase. Partial frequency redistribution is considered in the Lyαline calculation and a smaller intensity enhancement in the Ha line-centers is found than in the previous results of Fang et al.  相似文献   
5.
姜杰  汪景琇 《天文学进展》2005,23(2):121-134
太阳发电机理论主要解释太阳磁场的起源和演化,是太阳物理中最基本、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对它的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而且对空间天气的预测和空间技术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随着日震学的发展,该理论也得到了很大改进。从相关观测入手,综述了发电机理论需解释的观测事实,以及为发电机理论提供约束的太阳内部动力学结构;介绍了基本理论和近来的主流模型,并指出尚待解决的问题和进一步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6.
本文讨论了有质量的Dirac粒子在宇宙磁场中的演化。宇宙磁场使空间度规出现各向异性。通过求解Dirac方程,得到了中微子在宇宙磁场中的表观磁矩。  相似文献   
7.
针对多通道滤光器太阳磁场望远镜的磁场观测定标及掌握(所采用的)谱线特征之需要,取VAL宁静太阳大气模型计算了7条Fel光球线的Stokes轮廓、形成深度、贡献函数分布,从而较为系统地对多条反常及正常Zeeman线的特征及性质作出了分析与总结,解释了在磁光效应影响下Stokes Q,U参量的形成深度曲线在近线心区域处出现陡峭峰值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本以线性无力场模式下边界元法(BEM)为基础,根据Carrington1733-1742周的光球磁场观测数据,计算出相应各Carrington周日冕高度(2.5R⊙)全日面的太阳磁场,计算结果同势场模式下的级数解法(即待定系数法)的相应结果对比表明,两种方法都体现了较为一致的大尺度日冕磁场特征,但在数值上存在某些差异;有些Carrington周的磁中性线形状差异较明显;另外,两都没有反映出光球  相似文献   
9.
从知道某些天体具有磁场起,人们就对其磁场的起源提出种种解释,例如有电池说,转子说,化石说,发电机说等等。但由于这些学说都分别与某些观测事实相抵触而未被公认,因此星球磁场的起源一直是未能解决的命题。余先河先生提出,星球的磁场起源可能与所受的引力有关,行星的磁场强度正比于其所受卫星的引力;正比于卫星与行星的引力连线转动的相对角速度。本文对这两方面的命题分别进行了相关分析,得到其相关系数分别为:r=0.8481和r=0.8425,它们都在a=0.01的信度水平上相关。结果表明余新河关于行星磁场起源的设想是有基础的。本文还对其统计结果和可能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许多行星(如木卫三,水星,地球,木星和土星)和恒星(如太阳)具有内部磁场。对这些磁场的存在和变化的解释对行星科学家和天体物理学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本文试图总结行星和恒星的导电流体内部磁流体力学研究的新近发展和困难。一般由热对流驱动的流动通过磁流体力学过程产生并维持在行星和恒星中的磁场。在行星中磁流体力学过程强烈地受到转动,磁场和球几何位型的综合影响。其动力学的关键方面涉及科里奥利力和洛伦兹力间的相互作用。在太阳中其流线,即处于对流层的薄的剪切流层在太阳的磁流体力学过程中扮演了一个基本的角色,并由之产生了11年太阳黑子周期。本文也给出了一个新的非线性三维太阳发电机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