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29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48篇
地球物理   15篇
地质学   30篇
海洋学   8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2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基于毛乌素沙区10个气象站1961-2016年观测资料,应用Mann-Kendall方法和t检验法对各气象站年降水量进行了突变检验,借助小波分析讨论了各气象站年降水量的周期特征,根据降水量等值线划分结果对整个研究区分区分析了年、季、月和日尺度上的降水变化特征,并在两个时段上分析了季节性降水的差异。结果表明:毛乌素沙区年降水量空间特征差异明显,东部亚区呈上升趋势,中西部亚区呈下降趋势,但变化趋势不显著且无突变发生;降水年内分配不均,干湿季分明,降水集中在5-9月,夏秋季降水占全年降水比重大,季、月和日尺度降水量存在梯度递减变化;年降水量的年际变化过程存在多重时间尺度的自相似结构;近26年的冬春季降水增加显著,但降水波动幅度小于前30年。  相似文献   
2.
1 Introduction Nannochloropsissp .areoneofpotentialsourcesofpolyunsaturatedfattyacids ,especiallytheeicosapen taentaenoicacid (EPA ,C2 0∶5 ) ,whichisimportantforbothanimalsandhumans . Thefattyacidcompositionofthisalgaisaffectedbyvariousenvironmentalfactors ,suchaslightintensity(Sukeniketal.,1989;Sukeniketal.,1990 ) ,imply ingthatafactorinfluencingthephotosyntheticprocessmayaffectcellularfattyacidsynthesisandtheirmetabolism .AselectionprogramofincreasingcellularEPAcontenthasbeencarriedo…  相似文献   
3.
首次使用266nm激光脉冲对泥鳅受精卵进行辐照,引起畸变。辐照分别对全卵、只对胚盘、只对卵黄三种方式进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说明266nm激光对泥鳅受精卵的作用是光化学作用,而不是光致热效应,可能引起DNA分子结构—碱基的变化。核质关系实验证明了细胞质对细脆发育过程有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利用观测气象数据集(CN05.1)、地表水文数据集(VIC-CN05.1)以及大气再分析数据(JRA55)分析了我国西北地区1961-2016年暖季(5-9月)陆地水分收支的长期和年代际变化特征。通过对陆地水分收支(Land Water Availability,LWA)时间序列作Mann-Kendall突变检验,将1961-2016年划分为3个时段进行进一步分析(P1:1961-1978年;P2:1979-2008年;P3:2009-2016年)。主要结论如下:在1961-2016年间西北地区LWA呈上升趋势,区域平均的LWA时间序列具有明显的年代际特征。三个时段的LWA距平百分率分别为-5.45%、-0.46%和13.99%,总体表现为"减少-不变-增加"的特征,尤其是近些年地表水资源增加明显。三个时段的LWA距平百分率空间分布差异显著,尤其在新疆中部、甘肃东部和陕西。西北地区总体上水汽通量输送和垂直速度与降水年代际变化特征基本一致,且区域特征明显。西北地区蒸发受降水、向下长波辐射通量和风速变化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5.
1960—2019年西北地区气候变化中的Hiatus现象及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8—2012年全球地表平均温度发生变暖停滞(Hiatus),然而Hiatus现象是否在全球各地均存在尚有争议,其在西北地区的表现及特征缺乏深入研究。本文基于1960—2019年气温地面观测数据,利用累积距平曲线、Mann-Kendall突变检验、滑动t检验及Yamamoto检验进行气候突变分析,结合线性倾向估计进行气候变化趋势分析,对西北地区气候变化中的Hiatus现象及其特征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① 西北地区年均气温在1986年、1996年和2012年分别突变,1996年突变升温后在1998—2012年间保持高位震荡;② 1998—2012年间西北地区年均温变化率为-0.20 ℃/10a,呈现明显Hiatus现象,分季节看,冬季降温幅度最大,夏季仍保持升温,春季均温比秋、冬季提前1年开始和结束停滞期,从空间上看,西北地区东南部降温最显著,青藏高原不存在Hiatus;③ 2012年Hiatus结束后西北地区气温普遍快速升高,季节上以冬季升温最快,空间上以南疆升温最快。综合来看,1998—2012年的Hiatus现象在除青藏高原外的西北地区表现明显,停滞后的快速升温值得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6.
采用1953—2010年南岳高山站逐日气象资料,运用线性回归、突变分析和小波分析方法,对该站平均风速、气温和降水的气候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与平均风速变化密切相关的气温和降水进行了年际变化特征比较.结果表明:1)年和四季平均风速均呈明显减小趋势,在20世纪90年代前后风速有由大到小的突变,年平均风速存在显著的准2 a和准4 a周期;2)年平均气温、最低气温、最高气温均呈明显升高趋势,气温存在显著的准2 a和准4 a周期,且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前后气温有由偏低向偏高的突变;3)年降水量呈下降趋势,存在显著的准2 a和准3 a周期;4)风速与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呈负相关关系,均通过0.01显著性检验,风速与降水的相关性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但风速与降水的变化趋势在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70年代中期到21世纪初有较好的反相位变化.  相似文献   
7.
文章采用1961—2013年威海市所辖4个气象站地面观测气温资料,统计分析了威海市近53a气温变化特征,并利用Mann-Kendall法对年平均气温突变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威海市年平均气温明显呈增暖趋势,气候变化趋势倾向率为0.3°C/10a,年平均最高、最低气温气候变化趋势倾向率分别为0.2°C/10a、0.3°C/10a;近53a威海市年平均气温在1987年发生了由冷转暖的突变,增暖趋势自1992年开始趋于显著。  相似文献   
8.
利用山东88个气象站1961—2019年夏季6—8月逐日最高、最低气温观测数据,分析了山东各地极端热昼、极端热夜、极端高温日三个极端热事件的时空演变规律和突变特征。结果表明:1)山东夜间出现极端热事件及白天和夜间同时出现极端热事件的天数增多、强度增强、占比增加。历年极端热昼出现天数和占比均呈不同程度的减少趋势,平均强度呈减小趋势,其中占比减少最明显;极端热夜、极端高温日出现天数和占比均呈不同程度的增加趋势,平均强度呈增强趋势。2)山东内陆和沿海地区各极端热事件变化差异明显。内陆地区极端热昼各指标减少、减小趋势更显著,大部分地区变化趋势通过了0.0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半岛南部和东部部分区域则有增加、增强趋势;中西部地区极端热夜各指标增加、增强趋势更显著,大部分地区变化趋势通过了0.0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中东部区域尤其是半岛地区极端高温日各指标增加、增强趋势更显著,大部分地区变化趋势通过了0.0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3)各极端热事件不同指标的突变情况迥异。极端热昼历年出现天数没有发生突变,平均强度在1970年前后发生突变,突变发生后,平均强度明显减小;极端热夜出现天数和平均强度均在1994年前后发生突变,突变发生后,出现天数明显增加、平均强度明显增强;极端高温日出现天数和强度分别在1994年、1973年前后发生突变,突变发生后,出现天数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9.
文章主要通过利用牙克石市1957—2011年(历年1—3、11—12月)的低温气候资料进行分析,找出牙克石市近55a来的低温气候变化特点。得出了低温天数的年、月变化以及与极端最低气温的对应关系,牙克石55a来共计出现低温天气673d,低温日数年际变化大,最长为47d,最少为1d,低温出现的高峰期在历年的1月份,低温强度最大值也在1月份。55a中≤-37℃低温最长连续日数长达17d,其次是13d。文章还利用Mann-kendall检验方法对低温年际变化进行了突变分析,分析发现在1984年发生了明显的突变,突变呈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文章分析了1949—2010年发生在西北太平洋上的热带气旋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利用趋势分析、小波分析和滑动t检验方法分析了热带气旋的年际变化特征、季节变化特征、周期特征和突变特征。结果表明: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多生成于5~25°N,110~170°E的海域。频数的年际变化存在三个阶段,月际变化明显,集中出现在7—10月。整个时域上10~15a的波动明显,并经历了三次突变过程。62a间强热带风暴生成最多,台风次之,热带风暴最少。热带气旋强度的年变化不明显。热带气旋强度越强,频数最大值的月份出现越晚。亚洲季风和西太平洋副高对热带气旋的产生起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