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49篇
地质学   12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0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邢台唐山地震前震中附近的地温演变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就唐山、邢台2次大震前地温的异常进行了具体分析、论述,以探讨利用地温异常进行地震预报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浅层地温强震前的异常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浅层地温指地表至地下3.2m深处的地温。通过数十年浅层地温变化与强地震活动关系的研究,指出了强地震发生前一段时间0.8m地温与地表温度的相关系数为历年同期最低值;0.8m、1.6m和3.2m地温连续6个月以上为正距平,且平均距平值分别大于0.8、0.7和0.5即认为地温有升温异常;在此时段内地温有历年同期最大值或次大值;做半年尺度或以月为简单的0.8m地温、地表温度平均距平等值线图,等值线的分布圈  相似文献   
3.
邢台震源区波速比异常与地震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忻州─泰安人工地震测深剖面P波、S波的联合解释,得到沿剖面不同地质单元隆起区与裂陷区、震源区与非震区的速度和波速比结构.鲁西隆起和太行、山西隆起为较均匀的成层构造,地壳厚度分别为32km和40-43km,波速比为1.74.中段裂陷区构造变化较大,地壳厚度约30-33km,波速比为1.75-1.77.邢台地震区上地壳下部和中地壳出现高波速比1.77的异常,与裂陷区东的1.73形成明显的差异.由此推测,地震的发生不仅与震源区的构造有关,更主要是与震源区岩石的性质有关。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邢台及邻区永年台应力的计算和对余震、余震频度关系的分析,表明邢台强烈地震发生后,震中区应力稍小于外区应力;应力的变化和余震频度、强余震关系较明显.  相似文献   
5.
河北省邢台县谈话石墨矿地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北邢台谈话石墨矿含矿岩组大和庄组分为四个岩性段。石墨含矿(矿化)层位为大和庄组二段及四段下部和中部。石墨含矿(矿化)层(段)有7条,分属上述三个矿化层位。石墨矿体有两个,分属两个含矿层,均属大和庄组四段下部的含矿层位。1号矿体长约400m±,斜伸约55m±,均厚2.40m;2号矿体长约560m±,斜伸约55m±,均厚2.50m。矿石类型有两种:斜长石型块状矿石,属1号矿体,品位2.02%~2.93%;蓝晶石型片状矿石,属2号矿体,品位2.40%~5.46%。两个矿体中可综合利用成分均为金红石和蓝晶石。窑子沟村周边大和庄组三段中石榴石含量较高,推测有一定资源量。  相似文献   
6.
吴鹏  李相平  高原  石玉涛  刘立申 《地震》2017,37(1):73-81
邢台地区处于华北平原地震带中南段, 是华北地区活跃的地震活动区。 本研究根据该地区的构造环境, 采用SAM方法研究地壳各向异性特征, 通过对邢台地区台站的数字波形进行分析, 初步得到邢台地区的剪切波分裂参数, 该地区的快剪切波平均偏振方向为73.9°±40.2°, 慢剪切波平均时间延迟为(2.74±1.54) ms/km。 结果表明, 快剪切波平均偏振方向与华北区域最大主压应力场方向基本一致, 但是受到局部断裂的制约, 部分台站下方的快剪切波的偏振方向显示为NWW方向。  相似文献   
7.
对山东及邻区中强以上地震的双震现象进行了研究,结果是:M4.0现象以上中等地震双震,主要集中在渤海海峡和邢台地区及其构造附近;M5.0级以上中强震双震,主要分布在渤海海峡、邢台、临沂、菏泽这些历史和现今7级以上强震震中区附近。分析认为:双震现象可能主要与上地幔隆起、断层发育、构造复杂和高应力背景有关。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1966年邢台5次地震的静态库仑应力触发情况发现,前2次地震对后面的地震有较好的触发,而MS7.2以后地震的触发不理想。从而认为,随着地震的发生和震源深度的增加,岩浆活动对地壳介质的影响越来越大,地壳介质弹性性能越来越弱,即该区域浅部可以用均匀弹性半空间来近似,而深部在岩浆等因素的影响下,用均匀弹性半空间来近似存在较大的误差,不适合用弹性位错理论计算地震的触发关系。这从侧面反映了该地区岩浆活动的剧烈性和超壳断层存在的客观性。  相似文献   
9.
方连育  康清普 《地球学报》2000,21(2):155-159
在简述邢台市东部平原地质构造、地层、地热地质模型、地质变异常区分布特征基础上,对邢台市东部平原地热开发远景进行了分析探讨,并提出了在邢台市东部平原进行地热资源开发的合理化建议。指出地热异常区内的远景开发区应优先开发;准地热异常区的地热资源开发应引起足够重视;在不具备完整地热地质模型的地热异常区内也有地热资源存在的可能。  相似文献   
10.
对1966~1984年邢台地震目录进行了整理,应用基于MATLAB的Z-MAP软件分析了地震目录的完整性,将目录划分为地震活跃时段、地震活动过渡时段、地震活动相对稳定时段。主要分析了各时段地震深度b值、沿断层深度剖面扫描b值,根据深度b值变化对邢台地震演化特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