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2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篇
海洋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汪劲草  常家良 《湖南地质》2000,19(2):117-120,140
江永庵堂岭铅锌银矿床外接触带主矿体属岩溶型矿体,本文预测已知Ⅱ、Ⅲ号岩溶矿体的两侧赋存有Ⅰ、Ⅳ、Ⅴ号岩溶矿体,每组岩溶由上、下两个岩厅及廓道组成,岩溶组之间的间距约120~150m。根据早期充填岩溶的方解石晕并结合其它构造标志,能够有效地在坑下预测隐伏岩溶。地质预测结论与特探激电异常结果吻合。  相似文献   
2.
华北地区中等地震活动非稳态特征及预报效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全时空扫描方法在时空强三维轴上识别华北地区的中等地震活动的非稳态震兆信息.结果表明,在地震孕育过程中中等地震活动有由稳态向非稳态演化的特点.非稳态图像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空区和条带,其空间分布范围较大,一般出现在震前1年左右.以发生在非稳态图像的非开放、非卸载端点(交汇点)的地震作为标志地震,预测其周围(r=100 km)2年内发生Ms≥5.0地震,预报能力评分R=0.573.  相似文献   
3.
为填补滨海旅游灾害防范的空白,文章详细介绍了国家海洋局海洋减灾中心着手开展我国典型滨海旅游区裂流危险评估、安全警示、公众科普等技术工作。归纳总结了地形动力学概化分析、精细化数值模拟、遥感影像分析、现场勘测等裂流灾害危险性评价技术方法;详细介绍了我国海南省三亚、陵水地区重点滨海旅游岸段的裂流灾害风险及安全警示现状的调查评估情况;分析探讨了近期国内频繁出现的海滩裂流溺水事故以及国内裂流灾害公众科普宣传动态;并提出了滨海旅游灾害防范下一步的专业技术工作和科学探索方面可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一次强飑线云结构特征的卫星反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NOAA卫星AVHRR资料,对2006年4月28日山东一次春季强飑线过程进行了分析,重点研究了卫星资料多光谱综合分析的强对流云微物理特征和卫星识别的对流强信号,并与雷达、FY-2C卫星观测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RGB合成图能清晰地显示云顶的结构、纹理、云砧、组成、高度及云厚等信息,是一种很方便的分析工具。(2)多光谱综合分析归纳出卫星探测对流强信号:云顶的对流结构和纹理突出,有明显的云砧,云顶以小粒子为主,粒子有效半径Re随高度增长缓慢,云团上部存在明显的Re随高度递减带,云顶Re和-dRe/dT能定量指示对流的强弱。据此,卫星识别出强中心A比实际降雹提前了近1h,比飑线发生提前了2.5h,比多普勒雷达监测提前了近2h,特别是识别出的强中心B比实际降雹提前了近4h。卫星探测为强对流天气的监测预报和预警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