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9篇
大气科学   15篇
地质学   3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次梅雨锋降水系统三维风场双、三雷达对比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海光  王玉彬 《气象》2003,29(5):13-17
2002年,“我国重大气候和天气灾害的形成机理与预测理论研究”项目首次启用三多普勒天气雷达组网对暴雨系统进行同步观测,作者使用MUSCAT技术对6月24日梅雨锋雨带上的一个中β系统进行了双、三多普勒雷达三维风场对比分析,表明大气中低层辐合线是此次暴雨系统的一个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2.
A type of new conserved quantity deduced from Mei symmetry of Appell equations for a holonomic system with unilateral constraints is investigated. The expressions of new structural equation and new conserved quantity deduced from Mei symmetry of Appell equations for a holonomic system with unilateral constraints expressed by Appell functions are obtained. An example is given to illustrate the application of the results.  相似文献   
3.
以MM4模式为框架,研制并建立了东海近海热带气旋及天气数值预报系统,将对热带气旋的预报和一般天气的预报统一在一个模式中,并实现了业务自动化控制,自1994年台风季节起投入了业务试验和准业务的运行。结果表明:该系统对东海近海热带气旋路径、风场、降水及江淮梅雨降水具有较好的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4.
<正>《竺可桢全集》第22~24卷收录了第二历史档案馆有关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的函稿藏件,史料价值很大。就我个人历事而言,可以解决中国现代气象学史上的不少悬疑问题。1931年5月,中德(瑞)西北科学考查团气象组主任德国人赫德博士(Dr.W.Haude)第二次来华携带了气象风筝及探空设备等。中国的气象研究所  相似文献   
5.
一次江淮大暴雨过程中尺度系统结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8,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应用观测资料和中尺度数值模拟结果对1999年6月23日发生在江淮地区一次梅雨锋暴雨过程进行研究,揭示了影响这次暴雨过程的物理条件、云团的演变特征及与中尺度系统的关系,分析表明,在暴雨生成和发展过程中,多个中尺度云团在相继生成和移动发展,暴雨中心是几个发展较强的中尺度对流云团造成的,西南风低空急流为暴雨提供了水汽输送,并且通过强垂直运动向对流层中上层输送水汽,这次暴雨与中尺度系统发生发展有直接关系,西南涡分裂出一系列的小涡旋,这些小涡旋边向东移边减弱,并且同时在地面上引发小低压,这些中尺度低压增强低空水平辐合,成为触发不稳定能量的机制,低空急流中心与雨区相互对应,且急流风速增强,风速水平切变梯度增大的过程对应着强降水过程。  相似文献   
6.
1991年江淮早梅及其与过赤道气流异常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讨论了1991年江淮早梅现象及其形成机制。结果表明:5月第4候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出现第一次北跳,夏季风影响到江南,江淮地区入梅,比常年早二十多天;这与120—130°E间异常地出现较强的过赤道气流有关。  相似文献   
7.
长江中下游梅雨锋暴雨的结构和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应用国家气象中心HLAFS模式计算的物理参数,对1996年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期一次持续性大暴雨过程形成的物理条件进行了诊断分析,给出了梅雨锋强暴雨的风场,垂直环流及其有关的物理场结构和分布特征,所得结果有利于实时预报业务和科研工作。  相似文献   
8.
梅雨期高层流场对低层急流及中尺度系统影响的数值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翟国庆  高坤  孙淑清 《气象学报》1997,55(6):714-725
用中尺度模式对一次江淮流域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试验,并研究了对流层高层青藏高压东侧偏北大风的强弱与低层流场及中尺度系统发生及至降水过程的影响。试验不仅较成功地模拟了本次暴雨过程及相应的系统,而且揭示出较强的高空偏北大风将引起对低空急流的加强。而更为重要的是低层切变线的出现以及其上中尺度涡旋的发生。上下风场所构成的垂直反环流圈大大有利于对流的发展,特别是在切变线地区的上升支,带有明显的中尺度特征。  相似文献   
9.
1999年上海梅雨异常的环流特征及其成因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姚建群  张家澄  陈永林 《气象》2000,26(9):31-35
对1999年上海地区入梅早、出梅迟、梅雨期长、梅雨量超历史纪录的环流特征和原因作了初步统计分析,其中分别讨论了西太平洋副带高压强度及脊线位置、东亚夏季风强度经指数及爆发迟早、低续热带地区对流活动、台风的频数及移劝路径等天气气候因素与1999年上海地区梅坏处主异常的关系,结果表明:1999年副热带高压强度偏弱、主体位置偏南、偏东,东亚夏季风爆发早、强度指数偏弱,ITCZ赤道辐合带)不活跃,台风位置偏  相似文献   
10.
2007年梅雨锋降水的大尺度特征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陶诗言  卫捷  张小玲 《气象》2008,34(4):3-15
2007年6-7月在华南、长江中下游以及淮河流域先后出现东西走向静止锋暴雨,引起粤东和淮河流域洪涝灾害.分析了这3个地区静止锋暴雨的动力学、热力学结构的异同点.2007年7月引起淮河洪涝的主要强降水是7月8-9日的暴雨,分析了引起这场强暴雨的大气环流特征以及梅雨锋深厚的锋生过程和气旋生成过程.主要结论为:(1)华南前汛期降水、长江梅雨期降水以及淮河强降水出现时东西向静止锋在动力学和热力学的结构相同,可通称为"梅雨锋".(2)2007年淮河静止锋暴雨的出现,是由于中国东部上空有深厚高空槽发展,诱导梅雨锋上气旋生成过程和深厚的锋生过程.气旋生成过程和锋生过程使梅雨锋上出现强烈的上升运动,形成了致洪暴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