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11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27篇
地质学   2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Based on the field investigation of the building types and damage caused to them by the Hutubi MS6.2 earthquake on December 8, 2016, we analyzed the damage characteristics and causes for different types of buildings. In conclusion we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restoration and reconstruction in the earthquake affected area in future.  相似文献   
2.
2016年新疆呼图壁6.2级地震前b值异常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2009年以来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地震编目资料,以2016年新疆呼图壁6.2级地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最大似然法进行b值空间扫描计算,获取震前震中及其邻区地震b值的空间图像。研究结果显示,2016年呼图壁6.2级地震发生在震前显著低b值区域,该异常特征可能反映了地震孕育的应力积累过程,印证了b值的物理意义。  相似文献   
3.
新疆北天山中东段呼图壁地区震源深度的重新测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联合Hyposat法、PTD法和gCAP矩张量反演法,重新测定新疆北天山中东段呼图壁地区2010—2017年502个地震的震源深度,并对震源深度剖面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重新测定的震源深度优势分布为15—20km,平均震源深度为16km,呼图壁MS 6.2地震的震源深度为20km;研究区南部和中部的震源深度集中分布在20km左右,与北天山壳内低速体的层位相当,可能是上地壳和下地壳之间的韧性剪切带存在的部位,起到滑脱层的作用,研究区北部的震源深度则向浅部扩展;呼图壁MS 6.2地震的发震断裂可能在清水河子断裂下方的1条隐伏反冲断层上,可能是霍尔果斯断裂向前沿断坡冲断受阻而在相反方向上发育分支反冲断层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利用TerraSAR-X卫星2013-08~2014-08的17景雷达影像,采用小基线集(small baseline subset,SBAS)InSAR技术获取呼图壁(HTB)地下储气库(underground gas storage,UGS)运行期间的地表形变序列,并结合UGS注(采)气井口的压力数据,采用多点源Mogi模型,对HTB UGS的形变场进行模拟。结果表明,整个UGS区域的形变特征为非连续分布,形变与注(采)气压力变化具有较好的相关性;注(采)气期间沿卫星视线向(LOS)的形变峰值分别为10 mm和-8 mm;采用自适应前向搜索法,基于多点源Mogi模型初步模拟注(采)气期间的形变过程,当UGS的注(采)气平均气压为18 MPa和15 MPa时,LOS的形变可达7 mm和-4 mm,地表形变的大小与注(采)气井口密度有关;UGS的储气分布呈非均匀状态,即地下气库结构复杂多变。  相似文献   
5.
呼图壁地区震源机制解及构造应力场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新疆测震台网记录的数字地震波形,运用CAP方法测定呼图壁地区2010-01-15~2017-01-02共50次MS≥3.0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同时结合早期23次MS≥3.0地震的震源机制解数据,应用MSATSI软件反演研究区时空应力场。结果表明,研究区应力结构类型表现为逆断型,整个区域主压应力P轴近NNE向且倾角较小,说明整个呼图壁地区应力场以NNE向水平挤压作用为主要特征。从空间上看,东部的水平挤压作用更为显著;从时间上看,2010~2016年受到更为显著的NNE向应力场控制,反映了研究区在不同时段应力场的调整变化,但没有改变该区域最大主压应力轴呈NNE向的总体特征,说明整个呼图壁地区可能主要受一种较稳定的NNE向应力场控制。  相似文献   
6.
依据呼图壁河青年干渠渠首水文站1979—2005年径流量资料和呼图壁县气象站同期历史气候资料,统计分析了27a来呼图壁河径流的年内分布特征、多年变化规律以及呼图壁河流域气候变化对河流径流的影响。结果表明:径流量年内分配极不均匀,11月—3月几乎无径流产生,而4月—10月径流十分集中,水热同期的气候特点是形成呼图壁河径流年内分配不均的根本原因;径流量的年际变化较稳定,变差系数仅0.14;27a来呼图壁河年径流量表现出较明显的递增趋势,平均增加倾向率为0.157×108m3.10a-1;降水是影响河川径流的主要气候因素,27a来降水量呈增多趋势是导致呼图壁河年径流量递增的主要原因。气温升高,加快了冰川、积雪融水的产生,对增加和稳定径流也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应用原油、天然气及烃源岩样品有机地球化学资料,对准噶尔盆地呼图壁气田油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成藏时间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呼图壁气田原油来源于白垩系烃源岩,天然气来源于侏罗系煤系烃源岩干酪根裂解气,源岩大量生气始于12 Ma左右,天然气成藏时间约在5 Ma.  相似文献   
8.
分别对苍梧M_S5.4地震震前的梧州台和呼图壁M_S6.2地震震前的库尔勒台连续重力观测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次地震前梧州台和库尔勒台分别观测到10个月和7个月左右的重力非潮汐持续性上升变化,月均变化速度分别为5.0μGal/月和5.1μGal/月,累计变化分别约为50μGal和35μGal。经现场核实和理论计算排除环境干扰影响,认为2次地震震前数月的重力非潮汐持续上升变化与孕震过程有关,可为构建连续重力观测地震预测指标体系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9.
利用呼图壁地震台洞体场地水准二期的比对观测数据、呼图壁场地跨断层水准四期的同时间段观测资料以及1987~2012年大丰跨断层测线的水准观测数据,分析了呼图壁红山地震台洞体场地水准观测成果的变化速率与跨断层水准观测成果的年变速率的差异性,判定原地震台使用的Ni004光学水准仪的可靠性,依据分析结果提出合理建议。并根据大丰跨断层水准观测的历史观测成果和呼图壁洞体场地水准观测比对后的分析结果,初步探索研究跨断层水准在研究区域的地形变特征。  相似文献   
10.
The mainshock and aftershocks of the Hutubi MS6.2 earthquake on December 8, 2016 were relocated by applying the double difference method, and we relocated 477 earthquakes in the Hutubi region.The earthquake reloc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aftershocks are distributed in the east-west direction towards the north side of the southern margin of the Junggar Basin fault, and are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western region of the mainshock.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mainshock after relocation and the southern margin of the Junggar Basin fault is obviously shortened. Combined with the focal mechanism and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mainshock and aftershocks, it is inferred that the southern margin of the Junggar Basin fault is the main seismogenic structure of the Hutubi earthquak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