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4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40篇
测绘学   45篇
大气科学   20篇
地球物理   58篇
地质学   61篇
海洋学   122篇
天文学   36篇
综合类   86篇
自然地理   2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计算机制图(CAC)和电子出版系统的普及和推广,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地图生产工艺。本文结合制图实践,讨论了应用Coreldraw图形软件编辑出版专题地图的适应性、系统条件和工艺流程,并总结了一些制图经验和应该注意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2.
J. Teemu T. Mäkinen 《Icarus》2005,177(1):269-279
As a part of a project to study the cometary particle environment, a self-consistent ballistic rigid body particle colliding simulator, capable of producing fractal aggregates of icy particles modelled by hard or soft (metaball) spheres has been developed, to be used for creating test particles in future statistical studies of the cometary coma-particle interaction. Instead of a predefined sticking probability, actual surface interactions are modelled and a method for calculating internal stresses and fragmentation of an aggregate during the accretion phase is described. Simulations suggest that taking fragmentation into account has two major consequences, increase in the fractal dimension of resulting particles and a noticeable change in the mass spectrum of an ensemble.  相似文献   
3.
公用微机硬盘信息保护的一种有效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一种保护公用微机硬盘信息的有效方法.不仅可以预防各种计算机病毒,更重要的是可以防止人为操作对硬盘信息的破坏。适用于学校等开放性微机实验室的信息安全与保护.  相似文献   
4.
设计两种计算数据域特征值的算法。此特征值通常是用线性反馈移位寄存器(LF-SR)组成的特征分析器得到的.在数据已按字节存放和速度要求不高的场合下,本算法将是十分方便和有用的.  相似文献   
5.
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的宿主调查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4  
用地高辛 (DIG)标记的WSSVDNA探针斑点杂交与原位杂交技术 ,在中国对虾、斑节对虾、南美白对虾、刀额新对虾、脊尾白虾、天津厚蟹、日本大眼蟹体内检测到了WSSV ,它们是WSSV的天然宿主 ;在经人工感染的哈氏美人虾、短脊鼓虾、克氏原螯虾、肉球近方蟹、滕壶体内检测到了WSSV ;在球形侧腕水母、病虾池的桡足类等浮游生物、卤虫无节幼体以及人工浸泡感染卤虫成体体内没有检测到WSSV。经原位杂交检测 ,虾类的甲壳下上皮、胃上皮、附肢、造血组织、鳃等组织器官均可被WSSV侵染 ,其中甲壳下上皮和鳃对WSSV敏感 ;蟹类的甲壳下上皮和鳃对WSSV敏感 ;在中国对虾、南美白对虾、脊尾白虾、注射感染的克氏原螯虾的精巢中 ,精荚的结缔组织细胞和血细胞呈阳性 ,在中国对虾、脊尾白虾以及注射感染的短脊鼓虾的卵巢中 ,结缔组织细胞和滤泡细胞被WSSV感染。  相似文献   
6.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在海洋地球化学循环,特别是微生物环研究方面的发展现状,探讨了浮游植物,细菌,病毒相互之间的关系及其对海洋地球化学循环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利用牙鲆鳃细胞系分离和培养淋巴囊肿病毒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本文利用牙鲆鳃细胞系进行了养殖牙鲆淋巴囊肿病毒的分离及培养 ,并通过电镜对培养细胞中淋巴囊肿病毒的形态及感染循环进行了初步研究。将病鱼的淋巴囊肿组织无菌滤液接种牙鲆细胞系 ,细胞出现了明显的细胞病变 ( Cytopathic effect,CPE)。电镜观察在培养细胞的胞质中有病毒的包涵体 ,胞质中散在 6角形、5角形或圆形的病毒粒子 ,大小为 10 0~ 140 nm之间。在感染细胞的线粒体中也存在大量的病毒颗粒。  相似文献   
8.
养殖杂色鲍暴发病超微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1999年至2002年在中国南方沿海许多养殖场的杂色鲍(Haliotis diversicolor Reeve)出现了严重的疾病,该病可感染各种规格的鲍,死亡很快,死亡率高。病鲍的外观症状表现为外套膜收缩,腹足表面变黑,肌肉变得僵硬。通过电镜观察,在肝胰腺、外套膜、肾、鳃及肠等组织中发现了一种球状病毒。病毒粒子大小为100~130nm。该病毒一般存在于间质细胞的细胞质中,为双层质膜所包裹。染病鲍细胞器如滑面内质网扩张、线粒体崩解,糖原粒、核糖体减少,核膜松疏、溶解、消失,核质边缘化。病毒的病原性通过对健康鲍的感染试验得到证实。  相似文献   
9.
病毒是非常微小的简单生物, 不能独立生存, 必须借助宿主细胞完成自身的繁衍。病毒侵染进入细胞后, 通常借助于微管通过黏稠的细胞质运动到特定的复制位点。然而, 有关病毒依赖微管运动行为的精细动态研究还比较少。石斑鱼虹彩病毒(Singapore grouper iridovirus, SGIV)为虹彩病毒科蛙病毒属的一个新种, 是海水养殖鱼类的重要病毒性病原, 对海水养殖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利用单粒子示踪技术实时追踪了SGIV病毒粒子沿微管运动的行为, 观察到SGIV在细胞边缘至微管中心之间的双向运动, 最高瞬时速度约0.2μm·s-1, 均表现为主动运输。病毒粒子运动至微管交叉位置会减速迂回, 而后或受限于此, 平均运动速率约0.008μm·s-1, 或通过交叉处继续快速运动, 最高瞬时速度为0.2μm·s-1。同时, SGIV感染会影响微管的形态结构, 随着SGIV感染, 微管逐渐围绕细胞核和病毒加工厂形成环状结构。研究结果初步揭示了SGIV病毒和细胞微管之间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 丰富了我们对虹彩病毒胞内生命活动的认识, 有助于深入地理解海水鱼类虹彩病毒感染致病机理。  相似文献   
10.
The working group Mathematical Geology of the Freie Universität Berlin was formed in 1971. We review quantitative methods used by the working group since 1983 to treat mineral exploration problems. The methods applied vary from elementary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multivariate exploration data to optimal strategies for selecting favorable targets, and from multiobjective decision-making for additional drill hole locations to expert systems in exploration.The methods applied are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level of information at each stage of the exploration process. Special emphasis was placed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nd evaluation of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data. Case studies illustrating the various methods are presented for different kinds of mineral deposits and exploration environm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