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16篇
海洋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西北地区黄土层中的脉管水规模较小,定位困难,视电阻率λ比值在水平及垂直方向均有很高的分辨率,能够准确地确定脉管水的空间位置。  相似文献   
2.
3.
西安地区黄土含水率变化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徐芹选  赵景波 《现代地质》2002,16(4):435-438
通过对西安地区黄土剖面的野外观察、颗粒分析和含水率的测定 ,系统地研究了黄土层含水率的变化特点 ,初步认识到在同一黄土剖面上 ,黄土含水率从上到下呈波动变化 ,其峰值位于古土壤层内 ,而波谷处于黄土层内 ,并呈波动增加的趋势。在具有结核层的黄土层中 ,其含水率从上部到下部呈由大变小再变大的趋势 ,其峰值位于结核层之上 ,CaCO3 结核层具有隔水作用 ;在古土壤层中 ,从上向下 ,其含水率呈由小变大再变小的规律 ,其峰值出现在古土壤的中、下部位 ,即粘土化最强的部位。土壤质地是决定含水率大小的重要因素 ,在包气带中 ,黄土含水率的变化与粘土颗粒含量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彬县水帘洞煤矿工业场地西侧黄土高边坡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帘洞煤矿工业场地西侧黄土高边坡为老滑坡的后壁,在边坡的脚下有老滑坡体残留物。地表水沿黄土垂直节理、裂隙下渗,逐渐在边坡的顶部形成落水洞;边坡还受黄土层理、倾角(5~10)和古土壤层位置的控制,地表水下渗至古土壤层,古土壤层是良好的隔水层,加上黄土层理倾向沟谷,在古土壤层面位置(半山腰)易形成与边坡顶部落水洞贯通的落水洞出口。受长期降水或短期强降水的影响,导致边坡失稳。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在黄土层中施工70m以内仰斜排水孔用设备,钻具组合,钻进工艺参数、滤水管制作和下管工艺以及施工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6.
武汉地区1:5万区调第四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汉地区1:5万区域地质调查以第四系研究为重点,通过地面调查、物探、钻探等多种调查手段,尤其是通过钻孔和露头剖面测量,在原阳逻砾石层内部发现分布稳定的沉积间断界面,并以此将其分为两套明显差异的砾石组合,反映了物源区侵蚀作用的变化过程;发现武汉长江以南地区存在早更新世堆积,取得了较明确的时代依据,确定了其属山间近源带状洪...  相似文献   
7.
对西宁地区具有不同厚度黄土场地内的黄土土层进行地震动反应分析,得到场地有效峰值加速度随黄土层厚度的增加而产生变化;峰值速度和峰值位移随着黄土层厚度的增加而缓慢减小;随着黄土层厚度的增大,加速度反应谱峰值点向长周期移动,厚层黄土场地具备软弱土场地的某些特性。以上结论可为该地区今后开展地震危险性分析及建筑抗震设防工作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8.
黄土塬地质条件非常复杂,是地震勘探中的困难区域。宁夏南部六盘山盆地属于典型黄土塬地貌的沉积盆地。该区勘探程度低,勘探潜力大,但该区表层沉积了巨厚黄土层、深层不同构造单元差异大,在采集上需克服地表和地下的双重影响。笔者详细分析了该区地质条件以及勘探难点,并结合该区的攻关实际资料和应用的新技术、新方法,总结出一套针对该区的地震采集技术系列,可以指导该区后期地震勘探工作。  相似文献   
9.
宁夏南部六盘山盆地属于典型黄土塬地貌的沉积盆地,该区表层沉积了巨厚黄土层,深层不同构造单元差异大,在地震数据采集上需克服地表和地下的双重影响。分析了该区地质条件以及勘探难点,结合实际资料并应用新技术和新方法,总结出一套针对该区的地震数据采集技术,可以指导该区后期地震勘探工作。   相似文献   
10.
Many yellow silt layers have been identified in the Holocene sediments in the last lake of Lop Nur (playa), Xinjiang, northwestern China. Statistics of drill-hole cores have revealed more than one hundred layers, which exhibit regularity in time sequence. Study has further verified that these yellow silt layers were deposited through eolian processes. The time-frequency distribution diagram shows an obvious peak occurring at about 8200 a B.P., 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the dry, windy and cold climate event occurring at 8200 a in other places around the world. Therefore, this event is regarded as a response to the global climate chang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