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8篇
大气科学   56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3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2.
露与是水汽在地面及近地物体上凝结、凝华而成的水珠和冰晶 ,两者形成的天气条件相似 ,均易在晴朗微风湿度大的夜间形成 ,所不同的是温度条件 ,温度高于 0℃时形成露 ,低于 0℃时形成。在每年秋冬之交和冬春之交的一段时间内 ,由于地表温度常在0℃上下 ,会出现前半夜有露、后半夜有 (水汽凝华或露珠冻结而成 )的情况 ,此时应先记露 ,后记 ,而不应记录其中一种现象。但需注意 ,清晨时由融化成的水珠 ,不可记作露。勿漏记出现前的露@信志红$东营市气象局!山东东营257091  相似文献   
3.
在无灌溉水和降水的情况下 ,因土壤蒸发、作物蒸腾等原因 ,农田土壤湿度一般来说是随时间不断下降的。但初冬季节德州气象局测量农田土壤湿度时 ,发现有本次测量数值大于前次测量数值的现象。本人对此现象进行了分析 ,发现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的影响。初冬晴好天气的早晨 ,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冷却 ,易形成。上午随着阳光的照射 ,气温上升 ,融化后渗入土壤中 ,使得上层土壤水分得到补充。二是“倒浆”现象的影响。冬季农田土壤深度越深 ,土壤温度越高 ,就像大气中的对流现象一样 ,使深层土壤中的水汽升到上层土壤中来 ,且上、下层温差…  相似文献   
4.
是由于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直接在温度低于 0℃的地面或近地面物体凝华而成。对此 ,按理说 ,只有温度记录低于 0℃ ,才会出现 ,否则不会。但是 ,在秋末冬初及冬末春初时 ,笔者却多次在地面最低温度记录高于 0 .5℃的情况下观测到。究其原因 ,主要是温度观测记录方面的问题。一方面 ,由于下垫面状况不均一 ,造成地面或近地面物体表面的实际温度不均一 ,从而观测到裸地上的温度表的地面温度高于 0℃ ,而周围如草层叶面地表的实际温度低于 0℃的情况。另一方面 ,与地面温度表的安置与测量方法有关。因为要准确测定地面温度是一件非常困难…  相似文献   
5.
王梦周 《黑龙江气象》1994,(1):11-11,17
在城市,终对农业林业生产都有很大影响,尤其是夏菜露地定植的时间即视终结束的早晚而定。在终结束之前植茄果类、瓜类夏菜,就易遭终的危害,且秧苗冻坏后再重新育苗已来不及。终结束后还迟迟不定植,就浪费积温推迟夏菜成熟和上市时间,减少收入。所以准确的预报好终结束时间,对郊区夏菜露地定植是个关键。林业部门春季育苗也要掌握终时间。因此,搞好终的中、长期预报是城市春季为农、林生产系列化服务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2004年末2005年初,由于受强冷空气的影响,共计有68站次出现了零度以下的日最低气温,和1991年12月28-29日的大范围冰()冻天气的过程环流特征演变及气象要素分析作对比分析,发现这两次过程均有欧亚大陆两槽一脊控制,高空盛行很强的经向环流,西北气流旺盛,冷平流明显,850 hPa温度低,850百帕和地面冷高压强度强,地面气温低、湿度干,露点低等特点。但由于受到西南低压云系东移的影响,700hPa和850 hPa广西的湿度都较大,云容易长起来,同时水汽本身就是一种温室气体,减少了辐射降温,所以虽然最低气温很低,但达到冻的站数都在40个站左右,持续时间不长。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滑县2005年12月两次低湿天气条件下成个例分析发现,在相对湿度较小的晴夜,只要地面或近地物有足够的辐射冷却条件、贴地层有适当的水汽供应,仍可有形成。  相似文献   
8.
浅析地面温度在零度以上时出现霜的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秀珍  张涛 《贵州气象》2007,31(1):43-44
在多年的地面观测中,发现地面温度和气温在零摄氏度以上时,仍有出现,该文从地温表的安置、下垫面状况、地面辐射及物理属性4个方面对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探讨,结果表明:气温在3~4℃,地面温度>0℃时,水汽也能在青草面上凝结成。  相似文献   
9.
华连生  温华洋  朱华亮  张正铨 《气象》2015,41(8):964-969
利用安徽砀山气象站的2001—2013年冬半年(10月至次年4月)的观测资料,探讨生与气温、地温、水汽压和风速等气象要素的相关性,并基于Bayes判别方法,采用逐步判别分析,建立多套生自动判别模型。结果表明:(1)是否出现与日最低及夜间不同观测时次的气温、地表温度显著相关,当夜间气温或地表温度越低,低于点的可能性越大,结的可能性也越大。(2)通过回算性检验和独立样本的预报性检验,基于Bayes判别法的生模型,对未发生的平均判别准确率达到86.5%,对发生的平均判别准确率达到92.7%,其中用日最低地温、当日07时水汽压和当日07时风速所建立的三要素模型最优,对发生的判别准确率可达到90%以上。因此,可以将Bayes生判别模型与图像识别技术相结合应用于的自动化观测。  相似文献   
10.
范娟  金培  朱泽伟  张育慧 《浙江气象》2014,(1):17-19,27
利用1953—2012年地面观测资料和温度资料,对金华本站的气候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研究了初日期、终日期、期分别与月平均温度、月平均最高温度和月平均最低温度的相关关系,以及近59 a冬半年平均气温的变化特点。主要得到以下结论:近59 a金华本站多年平均初日期为11月24日,多年平均终日期为3月8日,多年平均期为105 d;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前期均存在10 a左右的年代际振荡,90年代以来,初日期显著推迟、终日期显著提前、期显著缩短;2005年前后,金华初日期、终日期和期均发生了不显著的突变现象;初日期、终日期分别与当年11月、次年3月的各温度因子的相关性最好;20世纪90年代以后,冬半年的平均气温显著增暖,突变点是1994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