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52篇
  免费   2131篇
  国内免费   2978篇
测绘学   102篇
大气科学   9624篇
地球物理   298篇
地质学   1934篇
海洋学   438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259篇
自然地理   998篇
  2024年   89篇
  2023年   304篇
  2022年   347篇
  2021年   375篇
  2020年   326篇
  2019年   409篇
  2018年   296篇
  2017年   331篇
  2016年   293篇
  2015年   386篇
  2014年   550篇
  2013年   511篇
  2012年   461篇
  2011年   552篇
  2010年   488篇
  2009年   524篇
  2008年   515篇
  2007年   580篇
  2006年   493篇
  2005年   549篇
  2004年   467篇
  2003年   583篇
  2002年   518篇
  2001年   494篇
  2000年   424篇
  1999年   304篇
  1998年   352篇
  1997年   360篇
  1996年   331篇
  1995年   305篇
  1994年   274篇
  1993年   205篇
  1992年   175篇
  1991年   195篇
  1990年   119篇
  1989年   108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55年   2篇
  1943年   2篇
  1942年   6篇
  1941年   7篇
  1938年   2篇
  1937年   1篇
  1936年   6篇
  1935年   2篇
  193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基于2012年6~8月的实测水汽同位素数据及相关气象数据,对黑河中游夏季昼夜的同位素基本特征、水汽来源方向及潜在蒸发源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空气水汽线斜率白天大于夜晚和水汽过量氘值白天大于夜晚,综合说明白天局地蒸发较夜晚强烈;夏季受西风水汽影响显著。其中,6月主要受西风水汽和北冰洋水汽影响,7、8月主要受西风水汽和东南方向水汽影响,且8月受东南方向水汽影响最为明显;水汽运移路径上下垫面地形和气压带移动会影响水汽后向轨迹高度,西北方向上水汽输送通道较顺畅,风速较大,有利于水汽的输送;水汽蒸发源地主要集中在研究区周围及以东、以北部,其次是西北部。绿洲是主要的水汽蒸发源地,其次是城市和河流,白天较夜晚局地蒸发强烈且面积大。  相似文献   
2.
在回转椭球状降水粒子的假设下求出了降水粒子的散射截面,并且考虑了粒子轴线铅垂和随机取向两种重要的典型情况;推导了双极化雷达的回波方程以及降雨量公式。该方程除包含降水粒子的信息外,关于雷达与降水粒子间的几何关系都以雷达天线仰角及雷达与降水粒子间的距离表示,同时还考虑了地球的球面效应和大气折射效应。由于采用了并矢方法,使推导简捷明了  相似文献   
3.
《国土资源》2004,(11):50-50
全国唯一的国家级地质公园——陕西洛川黄土国家地质公园10月23日正式开园。200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科院院士刘东生为公园题词:“洛川黄土是认识全球气候环境变化的三大支柱之一的标准地点,对它进行保护对世界的科学研究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5.
钱塘江流域的水文规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冯利华 《地理科学》1990,10(2):177-184
  相似文献   
6.
《国外铀金地质》1997,14(4):319-327
产于达拉德变质带黑云带中变质期后石英脉由三种主要类型组成:含黄铁矿的他形成英型,含赤铁矿的他形石英型和含赤铁矿或金红石的柱状石英型。他形石英脉中的氧化矿物由先存硫化物氧化而成,金在此氧化过程中被活化。成分相似的晚期柱状结构石英晶体经历了相分离的流体形成。脉中石英的氧同位素比值不等。成矿流体含有大量大气降水的成分,其同们素组成和化学成分随着水-岩相互作用而逐渐变化。金的活化转移与再沉积在片岩地层中随  相似文献   
7.
8.
农业自然资源据其在农业利用过程中的地位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生成农业自然资源的环境,另一类为可资直接利用的自然生成物(即狭义的农业自然资源)。陕西秦巴山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点是:复合山体高峻庞大,地跨暖温带和北亚热带,垂直分异明显。区内有:森林、草场、野生生物、林特产与农作物等多种农业自然资源。据此,提出了本区农业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途径。  相似文献   
9.
10.
Efficiency and sustainability of grain production are now important in China. In this study, the grain production systems of Jiangsu and Shaanxi Provinces were compared, to analyze their efficiency and sustainability in terms of utilization of natural resources, inputs of purchased energy and materials, and outputs. Flows of energy and materials between environment and human society were identified, and the natural and human work involved in generating inputs as materials or energy were valued in terms of equivalent amount of solar energy required for their production using emergy method. The results showed environmental resources were continually playing a less important role in the systems, when inorganic subsidiary emergy inputs increased drastically while organic ones decreased or increased little. Deterioration of input emergy structure affected the systems‘ efficiency and sustainability, resulting in emergy investment ratios and environmental loading ratios increasing while yield ratios and sustainability indices decreasing. In general, efficiency and sustainability of grain production in Jiangsu are worse than those in Shaanxi. This analysis also suggested that inorganic subsidiary emergy should be introduced properly, and peasants in Jiangsu should utilize natural conditions wisely while those in Shaanxi pay enough attention to soil and surface water conserv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