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24篇
地质学   15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15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冬闲时节,清冷干燥,万物蛰伏,却是开展土地开发整理的好时机.今年冬天,大地分外热闹,人和机器都没有闲着,轰轰作响的大型工程机械在田间地头不停地奔跑着,高冈地被削平,低洼地被抬高,排灌水渠被硬化,田问道路笔直整齐.看着眼前的一切,在工地上做工的当地农民有时会停下手中的活计,脸上荡漾着由衷的微笑,或许心中想到的是来年的丰收景象吧!  相似文献   
2.
大气CO2浓度升高对土壤中不同粒级碳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不同粒级土壤中的碳有着不同的周转规律,在高CO2浓度条件下,它们含量的变化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土壤碳是累积还是减少,对明确土壤碳的变化趋势有重要意义.采用田间培养试验初步模拟研究在高CO2浓度条件下土壤不同粒级碳的分布.结果表明,加入秸秆培养1年,由于CO2浓度升高的原因导致在低氮(LN)、常规氮(NN)和高氮(HN)水平下土壤中碳分别增加0.01、1.10、1.22g/kg,表现为粒级〈53μm土壤颗粒中碳分别增加1.53、2.19、2.70g/kg.粒级〈53μmm土壤颗粒碳量的增加,主要是由于其重量分配百分数显著增加36.2%,碳浓度增加5.4%;粒级〉250μm和250~53μm土壤颗粒部分虽然其碳浓度分别增加20.8%和17.3%(P〈0.05),怛由于重量分配百分数分别显著降低22.8%和36.1%,结果碳量降低.试验表明高CO2浓度导致不同粒级土壤的分配及碳浓度的变化;高氮施肥水平下有增加土壤碳量特别是小粒级土壤碳量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自1979年3月至1996年11月,历时18年。1995年1月列为中国气象局科技课题,主持单位为喀左县气象局,参加单位有喀左县科委、喀左县植保站、辽宁省气象学校及有关乡镇农业站、气象哨技术人员,先后有15名同志参加课题试验和田间调查及技术推广。本项研究包括收集整理资料、调研分析、田间试验、模式设计计算、应用效果等几个阶段,涉及高粱蚜虫发生和天气、气候及生态环境关系,发生程度的定量分析和数学方法预测及防治实用技术推广。  相似文献   
4.
土壤表面蒸发阻力模型与田间测定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邦杰 Blac.  PS 《地理学报》1997,52(2):177-183
土壤表面蒸发阻力是计算土壤蒸发率的关键参数。本文讨论土壤表面蒸发阻力的概念,一层,二层理论模型与经验模型,并以在澳大利亚进行的田测定为例,说明田间测定与计算方法,并以计算沟中的蒸发率为例,介绍其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5.
中子仪测定土壤湿度田间标定方法初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康桂红 《气象》1996,22(10):42-43
《农业气象观测规范》规定:应用中子仪测定土壤湿度前必须进行田间标定,在实践中发现其标定方法时间局限性强,工作难度大,且存在客观误差,而采用分段标定时间,改变标定地点的方法,有效地解决了上述不足。  相似文献   
6.
每逢三夏三秋,农田中常见狼烟四起。有报道,全国年产7亿吨秸秆,利用的只有约一半,其余大多在田间焚烧。烧秸秆不仅污染空气,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交通安全和飞机航班起降,容易引发火灾,还有更严重的后果。  相似文献   
7.
站在田间,望着一望无际的等待收获的星星草、羊草,双城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张玉波的脸上洋溢着春天般的笑意。  相似文献   
8.
手捧那颗粒饱满的金色稻穗,沉醉于空气中散发的湿润气息;穿行于粗高节长的绿色蔗林,倾听着阳光中流淌的甜蜜歌声……桂中,过去这片十年九旱的土地,干渴的禾苗令人愁眉不展。如今,清水顺着田间渠道滋润禾苗,绿油油的庄稼一望无际……"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农村新",美丽的新桂中,山也在唱,水也在唱。这是  相似文献   
9.
辽宁农田土壤田间持水量的空间变异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常规统计方法、地统计学方法及GIS空间分析技术,分析了辽宁5—50 cm土壤田间持水量的空间变异性。结果表明:10—50 cm各层次土壤田间持水量以辽东地区最大、中部地区次之、辽西地区最小;30 cm以上各层次土壤田间持水量,辽北地区大于辽南地区,而30cm以下则相反;5 cm土壤田间持水量与其他层次差异较大,40 cm和50 cm土壤田间持水量最接近,30 cm有可能是土壤田间持水量的分界层;5 cm土壤田间持水量的空间分布格局与其他层次亦差异明显,存在3个高值中心,分别为辽西西部、中部和辽东地区。10—50 cm土壤田间持水量的空间分布格局基本相似,低值分布在辽西东部和沈阳北部地区,高值中心分布在辽东地区。  相似文献   
10.
不同粒级土壤中的碳有着不同的周转规律,在高CO2浓度条件下,它们含量的变化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土壤碳是累积还是减少,对明确土壤碳的变化趋势有重要意义.采用田间培养试验初步模拟研究在高CO2浓度条件下土壤不同粒级碳的分布.结果表明,加入秸秆培养1年,由于CO2浓度升高的原因导致在低氮(LN)、常规氮(NN)和高氮(HN)水平下土壤中碳分别增加0.01、1.10、1.22g/kg,表现为粒级<53 μm土壤颗粒中碳分别增加1.53、2.19、2.70 g/kg.粒级<53 μm土壤颗粒碳量的增加,主要是由于其重量分配百分数显著增加36.2%,碳浓度增加5.4%;粒级>250μm和250~53μm土壤颗粒部分虽然其碳浓度分别增加20.8%和17.3%(P<0.05),但由于重量分配百分数分别显著降低22.8%和36.1%,结果碳量降低.试验表明高CO2浓度导致不同粒级土壤的分配及碳浓度的变化;高氮施肥水平下有增加土壤碳量特别是小粒级土壤碳量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