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17篇
  免费   2610篇
  国内免费   1945篇
测绘学   1303篇
大气科学   865篇
地球物理   2826篇
地质学   5404篇
海洋学   848篇
天文学   106篇
综合类   598篇
自然地理   422篇
  2024年   145篇
  2023年   460篇
  2022年   571篇
  2021年   665篇
  2020年   426篇
  2019年   564篇
  2018年   402篇
  2017年   433篇
  2016年   425篇
  2015年   485篇
  2014年   650篇
  2013年   507篇
  2012年   589篇
  2011年   484篇
  2010年   467篇
  2009年   448篇
  2008年   447篇
  2007年   434篇
  2006年   388篇
  2005年   330篇
  2004年   311篇
  2003年   315篇
  2002年   252篇
  2001年   216篇
  2000年   216篇
  1999年   195篇
  1998年   195篇
  1997年   221篇
  1996年   209篇
  1995年   152篇
  1994年   114篇
  1993年   139篇
  1992年   114篇
  1991年   85篇
  1990年   100篇
  1989年   78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4篇
  1977年   3篇
  1964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1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俞志尧 《天文学进展》2002,20(3):256-264
自从在活动星系核NGC4945的视线方向上发现第一个河外H2O超脉泽源以来,迄今为止已发现了19个河外H2O超脉泽源,对与活动星系核成协和河外H2O超脉泽源及分子谱线的观测和研究是探测和研究活动星系核核区中央源,拱核气体和尘埃环性质的非常有效的工具,主要评述对河外H2O超脉泽源及与其相关分子谱线的搜索,观测和理论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2.
平衡剖面的制作流程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平衡剖面技术是地质思维和计算机技术的结晶,使对断层构造的研究提高到定量阶段,其依据是在垂直构造走向的剖面上,地层长度和面积(2D)或体积(3D)是均衡的。在此原理基础上利用数学手段对盆地的构造发育史进行正演和反演模拟,直观地再现地下构造的原始几何形态,迅速提供地震剖面的构造解释方案,并对解释结果进行检验(不平衡的剖面其解释一般有问题),为深刻认识构造发育史、分析油气运移及聚集规律提供依据,提高了工作效率。其结果也为盆地模拟、油藏模拟、定量计算构造伸缩量等地质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  相似文献   
3.
用双三次样条函数和GPS资料反演现今中国大陆构造形变场   总被引:38,自引:20,他引:18  
将中国大陆现今构造变动视为一种连续的地壳变形,利用双三次样条函数模拟了近期GPS测定的大陆内部及周边地区412个测站速率,反演大陆地区自洽的构造变动速度场和应变率场.模拟结果显示: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挤压是构成中国大陆内部岩石层水平形变的主要驱动力.印度板块在东喜马拉雅构造结深深插入青藏高原,造成地壳大规模的缩短和抬升.青藏高原东南部的喜马拉雅带、拉萨和羌塘地块以及青藏高原东南边的川滇地区,内部构造活动强烈,其内部的构造变形包含地壳碎片的冲断、褶皱和侧向逃逸.大陆地壳(或岩石圈)的增厚,尤其是喜马拉雅山脉南北向的快速缩短和青藏高原东西向的缓慢拉张,大约吸收了印欧板块会聚量的85%,西藏中东地区东西向的拉张速率达到了(16±2.0)mm/a,且顺时针方向扭转明显.印度板块相对欧亚板块运动的欧拉极为(29.7°N, 19.3°E, 0.392°/Ma);华南地块相对于欧亚大陆向东(102°±7.4°)南的运动速率是(11±1.54)mm/a,华南块体相对欧亚板块运动的欧拉极为(62.25°N, 126.56°E, 0.141°/Ma);塔里木地块相对较稳定,其西部运动速度高于东部运动速度,作顺时针方向旋转.总体上讲,中国大陆运动方向为北偏东呈辐射状,从西部近南北方向的运动转向东部地区东南方向的运动,绕东喜马拉雅构造结有一顺时针方向的旋转.横穿喜马拉雅构造带及青藏内部的南北向压缩速率为(19±2.0)mm/a,横穿西天山构造带的南北向压缩平均速率为(13±1.5)mm/a,横穿东天山构造带的南北向压缩平均速率为(6.0±1.4)mm/a.阿尔金断裂带的左旋走滑速率为(6±1.2)mm/a.  相似文献   
4.
胶东南部沿海中生代断裂花岗质岩浆带包含了五个岩石系列。根据各岩石系列的Rb-Sr全岩和矿物等吋线年龄(122—220Ma)可将它们划分为三个岩浆亚旋回(三叠纪、晚侏罗世和早白垩世)。利用锶同位素提供的信息与华北地区太古代变质岩系进行对比,并结合地球物理研究成果讨论各岩石系列的源区,强调岩浆是分别来自上地幔顶部和地壳深部麻粒岩相及角闪岩相岩石的部分熔融。  相似文献   
5.
太阳微波脉冲事件中原区加热的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对具有一定空间分辨率( ̄4')和高灵敏度(0.004sfu)特性的13.7m射电望远镜,在1.35cm(22GHz)波段上观测到的两个脉冲事件前的周期性脉动和吸收现象进行了分析,并认为这种观测特征,可用源区局部区域的加热得到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6.
日冕物质抛射的中性电流片及边源辐射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日本阳光卫星上的软X-射线望远镜,硬X-射线望远镜和野边山射电日像仪1998年4月23日观测资料,对软X-射线日冕物质抛射和射电Ⅳ型爆发进行了综合研究,获得了下列有意义的结果。在2个磁偶极源之间发现了磁容带和少数的激活源。激活源将磁容带变成磁能带的过程,正是中性电流片的形成过程以及激发能量和发亮物质向它集中的过程。当2个磁偶极源被磁能带接通时,则中性电流片形成,并且发生软X-射线日冕物质抛射。物质抛射不仅从中性电流片处升起,也从整个磁能带上升起。软X-射线日冕物质抛射环具有2个足点,它们正是2个磁偶极源。膨胀环的头总是倾向于弱源的足点,因为它是来自2个足点磁压的平衡点。因此它的轨迹是中性线,由中性线便可确定中性电流片的位置。最后,发现了磁能带上中性电流片的边缘辐射对。  相似文献   
7.
从ROSAT巡天和定点观测结果的对比出发,发现了几个低银纬的巡天源表中的X射线源在定点观测中没有出现.本文计算了在这些位置的定点观测中出现点源的流强上限,发现比巡天源表中这些源的流强值低很多,这表明它们的流强变化很大,可能是X射线双星系统中的一类———X射线暂现源.  相似文献   
8.
提要 本文详细讨论了一种三维重力位场快速正反演方法。作者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对算法作了行之有效的改进,通过对反演中的不稳定因素进行各种理论模型试算,得出保证迭代反演稳定收敛的准则,编制出可在微型机IBM—PC上运行的人机对话式自动正反演程序。本文还对各种不均质模型进行了模似计算并将该方法应用于某含油气沉积盆地的双层界面构造研究,揭示出了储油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9.
今年以来,浚县国土资源局创新矿产资源补偿费征管措施,取得明显成效。至4月底,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额同比去年增长17.5%,提前两个月完成全年任务的51%,创历史新高。  相似文献   
10.
IRAS14122-5947是一颗新发现的变星,其Ic星等的变幅超过5.5,光变周期可能是1935天或3930天,近红外光谱与OH/IR星相似,并具有一个冷的尘埃包层。对SED模型拟合结果表明,它在AGB最终阶段的质量流失率为3.6(-6)M⊙/yr.我们认为它可能是处在AGB的最后阶段,质量流失时而进行时而停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