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7篇
海洋学   2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开平市近50年雷暴的气候统计特征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利用开平站1959-2008年雷暴资料,通过数理统计、小波分析方法,得出开平市雷暴天气的气候变化特征:开平市属于雷暴多发区,50年平均雷暴日72.9d;雷暴日年际变化大,总体呈下降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8048d/年;各月均有可能发生雷暴,主要集中在4-9月;日间任何时次均有可能发生雷暴,13:00-17:00为高峰期;初、终雷平均日期为3月4日和10月13日,80%保证率下初雷出现在2月11日-3月27日,终雷出现在9月24日-10月29日;年际变化存在9-13年左右的长周期振荡。  相似文献   
2.
采用对比分析方法,对开平及周围台站历年各气象要素进行分析,考虑了全球气候变化以及周围环境城市化的影响,总结出开平站的观测场搬迁到5层楼顶,对气象数据有较严重的影响:使气温更偏高,大约使年平均气温偏高约0.25 ℃,也令年极端最高、最低气温出现异常、湿度减小约2%、蒸发量增大、霜日急剧减少及地温变幅增大.  相似文献   
3.
分散型村落遗产的保护利用——以开平碉楼与村落为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陈耀华  杨柳  颜思琦 《地理研究》2013,32(2):369-379
以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为例,从空间结构入手探讨了"分散型村落"这一特殊遗产类型的概念及其空间布局分散、村落格局完整、主题载体连接、片区特色鲜明和整体价值突出的五大特点,并阐述了这些特点对遗产地带来的不利于统一管理与统筹利用等方面的影响。在分析开平碉楼与村落遗产地保护和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比和借鉴其他类似"分散型村落"遗产地保护利用经验,针对分散型村落遗产的独立性、差异性和不可分割性,提出了该类遗产整体保护、统筹规划、区域联动、统一形象、各显特色、纽带连接等保护和发展的对策,达到在保护村落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的同时使遗产地实现可持续发展。这对我国众多村落遗产及历史村镇如何在快速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既要严格保护珍贵的遗产资源,又要有效发展当地社会经济有较好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4.
庄晓平  尹书华  朱竑 《地理学报》2018,73(8):1571-1585
中国古村落是一个相对稳定和封闭的微社会,但当古村落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地得到旅游开发后,新的经济方式的介入以及大量游客的进入,对古村落村民的思想、生活等产生了重大冲击。研究发现,世界文化遗产地开平碉楼群随着旅游开发程度的不同,所在地村民呈现出公民性的差异。研究借助所建构的“公民性”指标,在证明旅游作为3个已开发古村落的主要经济驱动力的情况下,指出旅游开发越充分的古村落,村民的公民性越强。从而揭示出旅游作为一种改变古村落经济模式的主要驱动力,在中国3个地理位置毗邻、治理模式一致、风土民情相似的古村落中,因其发展带来了“公民性”普世伦理的出现。该研究回答了“公民性”这一普世的人类文明标尺在中国传统社会中产生的过程和机制,研究价值层面或对中国尚显薄弱的道德地理学的发展具有一定裨益。  相似文献   
5.
开平煤田深部9煤层是重要的战略后备资源.对煤厚预测的可靠程度,是准确估算资源量的关键。根据该煤田沉积环境、赋煤规律及构造发育特征,选择了3条不同方向的剖面,建立了以煤层厚度及煤层厚度预测点与煤层露头之问距离的线性回归模型、多项式模型及波动模型,并利用Matlab数学建模软件,对各种数学模型进行拟合。根据该煤田沉积特点,对拟合结果进行分析与对比,在此基础上选择最佳数学模型,对开平煤田深部9煤厚度进行预测。拟合结果显示,深部9煤的煤厚变化规律明显,符合多项式拟合公式,其中三次多项式预测模型的置信度较高,能较好反映深部9煤厚度变化。  相似文献   
6.
开平凹陷位于珠江口盆地珠Ⅱ坳陷西南部深水油气勘探区,处于南海北部陆缘洋陆过渡带。由于该区构造特征极为复杂,加之油气勘探及研究程度较低,因此针对该区开展裂陷演化及沉积充填特征与烃源发育条件的分析研究,对于油气勘探及其油气地质评价等均具有重要的参考借鉴意义。基于开平凹陷研究区的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重点对该区洼陷结构和断裂体系进行了深入解剖,系统阐述了古近纪断裂展布特征,并对研究区主干断裂活动特征进行了定量分析,探讨了古近纪裂陷期断裂体系演化规律及沉积中心迁移过程,并运用平衡剖面技术,恢复了开平凹陷古近纪以来的裂陷演化过程。研究表明开平凹陷古近系表现出“北断南超”的构造格局,裂陷期发育NE-NEE向和NWW向两组主要断裂,控制了凹陷构造变形及沉积充填特征,其控洼断层具有拆离伸展的断裂特征。尚须强调指出,开平凹陷主干断层活动强度整体表现为早始新世文昌期逐渐增强,晚始新世恩平期减弱并停止的特征,在始新世文昌组-恩平组沉积期发生过多次沉积中心迁移。因此,根据断裂体系展布特征和平衡剖面分析结果,综合判识确定开平凹陷是在南海北部陆缘晚中生代构造变形基础之上形成的新生代伸展断陷盆地,其裂陷演化过程经历...  相似文献   
7.
钟强  钟明 《中国煤炭地质》2014,(3):64-65,74
在河北省开平向斜核部煤田普查区,由于煤层埋藏较深,地层易缩径、压力异常,给钻探施工带来巨大压力。2011年2月19日,本区ZK9-1号钻孔成功完成地质钻探任务,实际终孔深度1950.68m,为国内目前该区采用Φ50mm钻杆施工煤田取心最深钻孔。从设备选择、钻具选择使用及其抗拉强度扭矩校核,泥浆使用、压力平衡钻进、防斜措施等方面介绍了该孔克服深孔地层压力异常、泥岩蠕变钻孔缩径,一次成孔达到设计要求的施工经验,对类似地区的钻探施工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西部资源》2012,(5):41-41
1877年8月,李鸿章拟定《开平矿务局章程》,官督商办,集资招股。开办了开平矿务局,唐廷枢为总办。1881年正式投产,雇工三千,当年产煤3,600余吨;次年38,000余吨;第三年75,000吨;1889年达到24万7千吨;1898年达到73万吨。开平煤矿是大清洋务运动中最成功的民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深部煤层开采底板破坏形态,提出考虑围岩应变软化和采空区接触的FLAC3D有限差分数值方法,以河北开平煤田林西矿2023工作面底板实测导水裂隙带为工程背景,结合朗肯土压力理论定性分析,研究深部煤层底板破坏特征。结果表明:采用应变软化本构关系代替常用摩尔–库伦本构关系能够对围岩塑性破坏后的力学状态更准确表述;采用“应变软化–空–弹性”模型转变的方法,达到模拟采空区顶板垮落后应力传递的效果,弥补了以往煤层开采模拟中采空区垮落后顶底板不接触的固有缺陷;通过采空区顶底板接触与否条件下应力、位移的对比,发现采空区是否接触对数值结果影响巨大,突出考虑采空区接触的必要性;根据模拟结果中塑性剪切应变率的变化,实现了底板滑移面的三维显示,形态为斜向采空区的半包围面状结构;结合朗肯土压力理论将底板塑性区与主动区、过渡区和被动区对应,3个区破坏形式分别为剪切破坏、剪切破坏、拉张与剪切的交互破坏。提出的考虑围岩应变软化及采空区接触的FLAC3D数值方法对煤层开采模拟实现了优化,并可为其他大变形后需考虑接触的工程模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梁雄飞  阴劼 《热带地理》2016,(4):564-571
开平碉楼与村落为例,探索基于景观单元的文化遗产价值认知框架:首先,建立文化遗产数据库,以景观形态为视角,分析文化遗产的空间特征和功能特点,构建景观单元;其次,通过对景观单元内部要素进行评价,采取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甄别景观单元的类型及其特征,得到内陆据守型、村落联防型和要道镇守型3类防御景观单元;最后,利用叠加分析考察各类景观单元的空间分布,梳理景观价值体系,建议甄选并补充典型的内陆据守型防御单元,从类型完整和要素完整2个角度开展文化遗产完整性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