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质学   8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冷家沙三段砂岩成岩序列与孔隙演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笔者以辽河盆地冷家地区冷94井为例,通过铸体薄片、电镜扫描、能谱 阴极发光等分析和实验手段,对沙三段砂岩的成岩历史、成岩序列与孔隙演化及发展趋势刊物, 出成岩阶段可划分为同生期→早成岩阶段早期→早成岩阶段晚期→晚成岩阶段早期。孔隙演化主要在压实作用,粘土矿物的包膜作用,方解石、白云石的胶结作用,长石溶蚀作用、石英的次生加大和微晶石英的沉淀作用等方面进行了研究,阐述并总结了它们互相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2.
3.
于1996年4-5月,在山东即墨市田横镇对虾育苗场,以包膜维生素C和维生素C磷酸酯镁两种类型的维生素C添加饵料饲喂中国对虾蚤状幼体和糠虾幼体,以便研究在饵料中添加不同类型的维生素C对中国对虾早期幼体生长与存活的影响以及适宜的添加量。结果表明,添加包膜维生素C饲喂蚤状幼体的效果优于维生素C磷酸酯镁,其最适添加量为2mg/g饵料;添加维生素C磷酸酯镁饲喂糠虾幼体的效果优于包膜维生素C,添加量为1-5m  相似文献   
4.
黄,东海水体中的有体包膜及其沉积作用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杨作升  高文兵 《海洋与湖沼》1992,23(2):222-226,T001
  相似文献   
5.
黄河口毗邻渤海陆架区悬浮体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扫描电镜配合能谱分析、X射线衍射及光学显微镜分析表明,黄河口毗邻的渤海陆架区悬浮体主要由矿物、浮游生物和有机包膜三类成分组成。在悬浮体中鉴别出23种矿物,主要是石英、长石、云母、方解石和粘土矿物(依次为伊利石、蒙皂石、绿泥石和高岭石),特征矿物是云母、方解石、蒙皂石和角闪石。辨识出21种藻类,大多数是硅藻,少数为钙藻和鞭毛藻。生物成分主要集中在水体上层。首次在渤海悬浮体中发现了有机包膜。并讨论了悬浮体成因及其沉积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高品质储层形成机理和优势渗流通道的预测,在系统调研国内外高品质储层形成机理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讨论了异常高孔、渗带形成机理研究的现存问题和未来趋势.结果表明:①机械和化学压实作用是孔隙度和渗透率降低的主要成因机制;②形成于成岩作用早期阶段,且具有最佳厚度的绿泥石和微晶石英包膜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胶结作用的进行,伊利石包膜次之;③成岩作用早期阶段的流体超压可通过抑制机械压实作用保护储层孔隙度;④早期油气侵位可通过干扰胶结物的来源(物质供应)、运输及沉淀等过程,对石英和碳酸盐等胶结作用产生抑制性;⑤次生溶蚀作用及其所产生的次生孔隙最大值与流体性质、流量、传输机制及岩石矿物类型、含量等因素密切相关.从石油地质学的角度出发,结合交叉学科特色优势和研究手段是定量研究不同地质因素控储作用差异性和互补性的重要发展趋势,为建立有效识别、模拟及预测不同地质因素在不同地质时期差异控储作用的量化模型提供重要支撑,促进了不同学科优势技术方法的交叉融合.  相似文献   
7.
为制备高水分散性金红石型钛白产品,以硅酸钠和铝酸钠作为包膜剂,利用化学液相沉积法对金红石型钛白初品进行了硅铝双包膜。本文重点研究了不同硅包膜条件下对产品性能的影响,得到最佳的包膜pH、温度、包膜剂浓度及包膜时间等工艺条件。双包膜中的优化工艺条件为:TiO2浆料的浓度为150g/L,包膜剂浓度为50g/L、pH值为4.5,温度为70℃,包膜时间70min。经过包膜样品的分散性和稳定性等性能得到了明显改善,白度提高了3%。  相似文献   
8.
绿泥石包膜在国内外碎屑岩储集层中常有发现,其对石英次生加大的抑制及对储集层物性的影响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本文回顾了绿泥石包膜的研究历史,总结了其研究成果,包括微观赋存状态、形成时间和机理、控制因素、对石英次生加大的抑制和对储集层物性的影响等。结果表明:(1)储集层中绿泥石包膜主要偏富铁,具连续生长的双层结构,符合“Ostwald”熟化过程,始于早期富铁黏土包膜,早成岩期转化为平行或斜切颗粒表面的内层包膜,逐渐向外生长为垂直颗粒表面的孔隙衬里绿泥石,并可在埋藏成岩过程持续生长;(2)富含铁镁矿物的火山物质(火山岩岩屑和火山灰)及暗色矿物(黑云母和角闪石等)是形成绿泥石包膜的主要物质来源,并主要富集在三角洲入海(湖)的高能水动力相带,如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及河口坝等沉积微相中,烃类充注影响孔隙衬里绿泥石的生长形态;(3)中低温环境绿泥石包膜明显抑制石英次生加大的生长,高温环境抑制效果减弱;(4)绿泥石包膜的发育有利于粒间孔隙的保护,但易降低孔隙喉道的连通性。最后指出了绿泥石包膜在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9.
李维华 《四川气象》1997,17(3):49-50
达川地区是农业大区,农业生产长期沿用传统耕作方法,其生产力较低,水稻采用氧力粉包膜直播法,不仅利于机械化操作,减轻劳动强度,而且由于氧力粉的效用,使之苗齐、苗壮,根系发达,有效稳多,从而达到稳产高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包膜蛋氨酸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幼虾生长性能、饲料利用和代谢的影响,在蛋氨酸含量占干物质0.54%的基础饲料(G1)中添加包膜蛋氨酸,配制5组等氮等能的饲料,饲料中蛋氨酸含量分别为干物质的0.54%(G1)、0.72%(G2)、0.93%(G3)、1.07%(G4)和1.33%(G5)。选取初始体质量为(0.75±0.01)g的凡纳滨对虾,在室内养殖系统中进行为期42 d的养殖实验,实验结束后分析包膜蛋氨酸对对虾生长性能、饲料利用、消化酶活力及抗氧化力的影响。研究显示,G3组对虾的末均质量和增重率显著高于G1和G5组(P<0.05),且G3组的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G1组(P<0.05)。G3组的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G1和G5组(P<0.05)。G3组的饲料系数显著低于G1组(P<0.05),G3组的蛋白质效率和脂肪沉积率显著高于G1和G5组(P<0.05),G3、G4和G5组的饲料蛋白质和干物质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G1和G2组(P<0.05)。G3组的胰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G5组(P<0.05),G3组的脂肪酶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