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大气科学   9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采用液态二氧化碳对冷雾进行人工引晶催化,使其产生降雪以消耗近地层过冷水,从而减小雾滴的数密度,提高能见度,试验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3.
北京地区冷雾的天气气候特征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利用北京观象台 1981~1996 年的资料:1)给出了北京地区冷雾(成雾时气温 T≤0℃)的年、月际分布和地理分布等气候概况;2)对成雾时的温湿度特征及其配置,冷雾时的风,冷雾形成、消散、维持时间等进行了统计分析;3)利用探空和部分低空探测资料分类对其形成雾时的边界层(1000 m 以下)的温湿层结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对形成雾时的时空剖面上的风的分布进行了分类;4)简要说明了形成冷雾时的大尺度环境场  相似文献   
4.
5.
人工消除冷雾的个例模拟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何晖  郭学良  李宏宇 《大气科学》2011,35(2):272-286
本文在中尺度数值模式MM5的Reisner2方案中引入了液氮粒子与云相互作用的过程,在中尺度模式MM5中实现了催化功能.利用加人催化方案的中尺度模式针对2007年12月26日北京地区的一次冷雾天气过程进行了消雾的数值模拟研究,探讨了消雾的效果和机理,并针对催化剂的播撒量和播撒位置进行了两组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在此次模...  相似文献   
6.
冷雾的边界层温湿层结特征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宋润田  孙俊廉 《气象》2000,26(1):43-45
以1981~1996年58次冷雾(成雾时T≤0℃)为样本,利用高空和部分低空探测资料,对其边界层的温湿湿度层结分层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所得结果不论对人工消除过冷雾的研究还是对提高预报水准都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7.
液氮消冷雾微结构的演变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庚  关立友  苏正军 《气象》2006,32(3):27-31
液氮已广泛用于外场的人工增雨和消雾,是“十五”人工影响天气攻关研究和推荐的催化剂之一;其优势在于价廉,对环境无污染,资源丰富,-8℃以上成冰率高于AgI。文章介绍用液氮在首都机场的消雾试验,讨论和分析了消雾前后雾微结构的演变。对地跨北京14个区县,持续48h,能见度最低时达20~30m的气团平流雾连续播撒液氮,35min后下风方4.8km的测立占出现冰雪晶,形状以柱状为主,平均浓度为0.35个/cm^3。冰雪晶的出现破坏了雾的胶性稳定性,能见度很快得以改善,水平能见度增加到300~600m。  相似文献   
8.
液态二氧化碳(LC)播撒装置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液态二氧化碳(LC)的播撒问题, 给出了其播撒装置的基本特征、播撒率及主要影响因子;用FSSP-100 、2D-C粒子测量仪、三用滴谱仪及能见度仪等设备测定了LC播出物的相态、粒子形状和尺度谱。测定表明:LC播出物为液、固、气态二氧化碳三相共存混合物。液态、固态粒子存在时间约100~101s, 粒子尺度10-1~102μm, 播出物流束中单位体积质量可达3.6 g·m-3。这些测定结果为使用LC作为冷云催化剂提供了可靠依据, 为国内在较暖云顶层状云中开展人工增雨作业提供了合适的催化技术。  相似文献   
9.

采用液态二氧化碳对冷雾进行人工引晶催化,使其产生降雪以消耗近地层过冷水,从而减小雾滴的数密度,提高能见度,试验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