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大气科学   9篇
地质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北方冬小麦冬季冻害及播期延迟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全球变暖背景下, 我国北方冬麦区冬季冻害是否仍是主要气象灾害,冬小麦播期延迟是否能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研究表明:1981—2000年北方冬麦区偏北地区冬季冻害指数与冬小麦减产率相关系数为0.62(达到0.001显著性水平),即2000年前冬季冻害是冬小麦减产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2000年后冻害与冬小麦减产率相关不显著,即冬季冻害已不再是冬小麦减产的主要影响因子。2018—2021年的冬小麦分期播种试验分析表明:山东泰安和陕西咸阳主栽的冬小麦品种播期推迟,冬前积温和生长季积温明显减少,导致冬小麦植株高度、地上总干重和叶面积指数减小;播期推迟对产量结构造成不利影响,有效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均分别减少,导致减产,播期推迟10 d平均减产22%,推迟20 d平均减产40%。因此,冬小麦推迟播期并未产生积极效应, 可能原因是当前冬小麦播期和主栽的冬小麦品种已适应当地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2.
TRMM降水数据在气象干旱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针对热带降雨计划卫星(TRMM)的降水数据在气象干旱监测中还未有应用的现状,论文利用TRMM 3843降水数据产品,以2008年10月~2009年2月间我国北方冬麦区气象干旱为监测实例,采用降水距平百分率指数对干旱的空间演变过程进行了监测.监测结果显示:(1)累积降水距平百分率,由于充分考虑了前期降水的累积效应,其气象干旱监测结果与实际情况极为吻合.(2)在2008年10月~2009年2月期间,我国北方冬麦区气象干旱先后经历了一个不断加重到逐渐缓解的过程.其中,2009年1月份的干旱程度最高,干旱核心区主要分布在北京南部,天津、河北中南部,山西大部,陕西北部,山东西部,河南中北部,湖北北部以及安徽北部等广大区域;至2009年2月底,受多次有效降水过程的影响,我国北方冬麦区的抗旱压力则得到极大缓解.(3)TRMM降水数据较地面气象站点观测,具有较好的时空连续性,在全国性及区域性宏观气象干旱监测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2005年1~2月新疆主要天气气候特点是,气温:北疆持续偏低,南疆1月份大部地区略偏高,2月份大部地区较常年偏低;降水:1月份全疆大部分地区略偏少,2月份除南疆西部地区明显偏多外,全疆大部地区接近常年。1月份北疆冬麦区有10cm以上稳定积雪,部分牧区积雪偏厚,月内气象条件对冬麦安全越冬较有利,但对北疆牧业生产及交通运输有一定影响。月内塔城发生雪灾,伊犁河谷发生多起雪崩。2月份北疆冬麦区最大积雪深度基本保持在10cm以上。  相似文献   
4.
1冬小麦2003年秋季,全疆大部地区冬小麦播种偏晚5~18d。出苗至越冬始期,北疆冬麦区气温波动较大,冬前≥0℃积温为236~405℃·d,积温略显不足,大部冬麦未形成分蘖提前进入越冬始期;南疆大部冬麦区冬前光热条件较好,冬麦越冬期偏晚,冬前≥0℃积温为211~650℃·d,绝大部分冬麦带蘖越冬。当北疆冬麦区最低气温降到-24℃以下时,均已形成5cm以上的稳定积雪,有利于冬麦的安全越冬。2004年伊始,全疆冬麦区气温持续偏高,至3月底,全疆冬麦全部进入返青期,大部冬麦返青期较常年提早1~8d。越冬死亡率除伊宁、塔城为20%左右外,其余麦区均在10%以下,返…  相似文献   
5.
王桂萍 《气象》1989,15(6):《气象》-1989年15卷6期-58-61.5页-《气象》-1989年15卷6期-58-61.5页
  相似文献   
6.
强台风“莫拉克”重创台湾,30年罕见秋冬连旱突袭北方冬麦区,50年来最严重春旱困扰黑龙江、内蒙古等地  相似文献   
7.
8.
王胜  田红  张存杰  谢五三 《气象科技》2015,43(2):295-301
干旱是安徽冬小麦生育期主要的农业气象灾害,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均产生重要的影响。利用安徽冬麦区36个气象站1960—2012年逐日气象资料,分别计算冬小麦生育期水分亏缺指数(CWDI)、综合气象干旱指数(CI)、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及降水距平百分率(PA),并对上述指标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及适应性分析。结果表明:冬小麦生育期4种干旱指数得到的干旱日数时空分布趋势基本一致;SPI和PA指数计算相对简便、稳定,但由于没有考虑水分支出,易导致干旱程度跳跃发展,CI和CWDI指数考虑了最近的降水情况,同时考虑了水分的收支情况,能够较好的表征干旱过程发生发展机制及特征,尤其是CWDI考虑到生长季作物系数,能反映作物水分亏缺状况。通过干旱指数与冬小麦减产率的相关分析,进一步表明CWDI在安徽冬小麦生育期干旱监测评估中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9.
1冬小麦2004年秋季,全疆冬小麦播种期除喀什、和田两地区及阿克苏部分地区提早外,全疆其余大部地区偏晚。出苗至越冬始期,北疆冬麦区气温偏低,冬前≥0℃积温为194~466℃·d,略显不足,大部分冬麦未形成分蘖而提前进入越冬始期;南疆大部分冬麦区冬前光热条件较好,冬麦越冬期偏晚,冬前≥0℃积温为212~696℃·d,气象条件能充分满足冬麦冬前分蘖生长及形成壮苗的要求,绝大部分冬麦带蘖越冬。越冬期内,北疆大部麦区温度偏低,积雪偏厚,尤其当北疆冬麦区最低气温降到-24℃以下时,麦区均已形成5cm以上的稳定积雪,有利于冬麦的安全越冬。冬麦越冬状…  相似文献   
10.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