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7篇
测绘学   25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32篇
地质学   17篇
海洋学   10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阐述研究空间数据质量问题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进而依据GIS数据流程系统分析了产生数据质量问题的各种因素;并重点介绍了空间数据质量问题中基本的误差和不确定性分析方法以及常用的误差控制与校正方法。  相似文献   
2.
Water-level fluctuations may be used to promote the expansion of emergent vegetation along lakeshores. We present the case of the lake Volkerak-Zoommeer in the Netherlands, a fresh-water lake created in 1987 after the enclosure of an estuary. Using an experimental area in which the water level could be manipulated, it was shown that partial summer drawdown of the shoreline created suitable conditions for germination and growth of tall emergent species (in particular Phragmites australis). Plant survival and growth depended on subsequent water-level fluctuations and grazing by waterbirds. Based on the experiment and empirical data, a model was developed to predict the effects of the water-level regime on potential reed bed development. The model was applied for four hydrological scenarios that have been considered for the water-level management of the lake.  相似文献   
3.
Lake Koronia, a Ramsar site, is shallow, polymictic, hypertrophic and until recently was aerially the fourth largest lake in Greece. Although exceeding 5 m in the past, lake depth has declined progressively from 3.8 m in 1980 to < 1 m in 1997, reducing surface area and water volume by 50% and 80%, respectively. Specific conductivityincreased from 1300 μS cm−1 in 1977 to >6000 μS cm−1 in 1991. Increased phosphate concentrations from the late 1970's (8–45 μg L−1) to the late 1990's (100–1000 μg L−1) document that the previously eutrophic system with a limited littoral zone switched to hypertrophy dominated by massive cyanobacteria blooms. Oxygen saturation of the water column increased progressively from about 80% in 1983 to full saturation about 1993, after which it decreased progressively to only 20% saturation in 1997. In spite of cyanobacteria dominance, community metabolism of the lake switched from progressively increasing autotrophy to rapidly advancing heterotrophy associated with progressive water-level reduction leading to fish extirpation in the lake.  相似文献   
4.
本文用一个工程实例说明正确运用数值模拟,可代替现行水文地质勘探阶段的开采性抽水试验,从而可节省资金和缩短勘探及建设工期。文中强调。务使所用数学模型尽可能地逼近和反映水源地所在水文地质单元的原型。否则,模型易失真,必导致资源评价的失败。  相似文献   
5.
文中从地图的自动化生产出发 ,针对印刷网点的扩大特征 ,结合地图设计与出版系统 ,提出了链形网点阶调压缩的公式和各色各阶调网点的修正模型 ,并求出了各色各阶调网点的修正参数。  相似文献   
6.
李守军 《地质论评》1998,44(1):31-34
本文通过对渤海湾盆地下第三系中半咸水化石纵向分布特点研究,并根据新的地层划分方案,利用古生物-岩相综合分析方法绘制了该地区早第三纪水平面升降曲线,发现半咸水生物出现在水进初期,在最大水进期消失,水平面升降曲线一全球海平面升降曲线无直接关系,即水平面的上升示受海平面上升的影响,从而证明此阶段无海侵发生,非海侵观点对于总结我国陆相地层的油气勘探理论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黄土丘陵沟壑第三副区水文地貌关系正确DEM的建立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黄土丘陵沟壑第三副区的藉河流域为研究区,利用ANUDEM软件和1:5万地形图研究了水文地貌关系正确DEM的建立方法,从派生等高线与原始数字化等高线对比等方面对建立的DEM进行了质量评价。并且与传统TIN方法建立的不同水平分辨率的DEM做了比较。结果表明:由等高线、高程点、河流和陡崖线在ANUDEM5.1中生成的DEM质量优于由等高线、高程点和地形特征点用TIN方法生成的DEM。ANUDEM建立的DEM更能精确地反映水文地貌特征。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确定集水面积阈值的方法,通过在Arc/Info环境下运行AML程序自动提取了基于水文地貌关系正确DEM的流域特征。  相似文献   
8.
从影响合理库存的诸多因素中,利用数理统计的思想,找出若干主要指标,通过建立神经网络模型,进行模拟仿真,寻求一种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把库存调整到理想的状态。  相似文献   
9.
雷达定量估测降水的亮带自动消除改进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层状云降水中,0 ℃层融化效应会引起雷达反射率因子局部增大,若不进行订正,则会高估雷达估测的降水.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新一代天气雷达反射率因子垂直廓线的0 ℃层亮带自动识别与订正算法,以减小因亮带造成的降水高估.本研究首先对降水类型进行分类,在SHY95的基础上增加了垂直方向的反射率因子三维特征,避免亮带的反射率因子高值区被误识别为对流云区;其次,在层状云区识别出一个可能的亮带影响区,在其中查找亮带,采用旋转坐标系法精确的识别亮带的顶、底高度;最后,利用最小二乘法拟合亮带上、下层的斜率,平滑垂直廓线(VPR,Vertical Profile of Reflectivity)的显著突出部分.将该方法应用于北京地区2010—2011年10次包含亮带的降水过程,得到的亮带订正后的均方根误差ERMS、平均绝对误差ERMA、平均相对误差BRM值较初值均有显著减小(分别减小1.538 mm,0.417和0.468).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识别与订正亮带,使得定量测量降水精度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0.
三种验潮方法水位观测性能比较与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水尺、压力式验潮仪与验潮井验潮仪是海道测量水位控制和水位观测的主要手段。通过6日6个时间段的同步比对试验,计算了三种方法获取水位观测数据之间的潮时差和潮高差,分析了三种观测手段的水位观测性能以及产生差值的可能原因,提出了使用方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