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8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62篇
测绘学   81篇
大气科学   32篇
地球物理   61篇
地质学   135篇
海洋学   79篇
天文学   11篇
综合类   16篇
自然地理   2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This paper briefly reviews the formulations used over the last 40 years for the solution of problems involving tensile cracking, with both the discrete and the smeared crack approaches. The paper focuses on the smeared approach, identifying as its main drawbacks the observed mesh‐size and mesh‐bias spurious dependence when the method is applied ‘straightly’. A simple isotropic local damage constitutive model is considered, and the (exponential) softening modulus is regularized according to the material fracture energy and the element size. The continuum and discrete mechanical problems corresponding to both the weak discontinuity (smeared cracks) and the strong discontinuity (discrete cracks) approaches are analysed and the question of propagation of the strain localization band (crack) is identified as the main difficulty to be overcome in the numerical procedure. A tracking technique is used to ensure stability of the solution, attaining the necessary convergence properties of the corresponding discrete finite element formulation. Numerical examples show that the formulation derived is stable and remarkably robust. As a consequence, the results obtained do not suffer from spurious mesh‐size or mesh‐bias dependence, comparing very favourably with those obtained with other fracture and continuum mechanics approaches. Copyright © 2006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2.
平面无结节网衣水阻力系数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玉成  桂福坤 《海洋学报》2006,28(5):145-151
通过物理模型试验,统计分析得到了无结节网衣的水阻力系数在不同状态下随雷诺数、倾角和布置状态的变化规律,并通过网衣沉子的组合试验验证了所得经验公式的正确性和适用性,为深水网箱等渔具的水动力计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4.
5.
6.
分析了TIN在土地整理中的地面整平(切割面水平或有一定坡度)、河道(或水渠)开挖及筑堤中的土方量计算和水域容积中体积计算等方面的应用。阐述了利用TIN进行体积计算的原理,结合地面整平与河道开挖介绍了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7.
结合一次暴雨过程,将自适应网格技术应用于中尺度模式MM5中进行数值试验,同时对比自适应网格方案和固定网格方案的优劣,对模拟结果作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对于此次降水过程,自适应网格模拟的效果取决于一些参数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介绍使用计算机制作专题地图的工艺流程,及计算机制图在印刷前的生产制作的工作步骤和方法,指出了在制作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对出版高质量的地图在各环节如何加以控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两结构高效阻尼控制体系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模拟地震动振动台试验,研究了两个相邻结构模型的地震响应,结构模型采用一种高效阻尼装置(High Efficient Damper for Multi—Structure System即HEDMS)连接。非线性时程分析与振动台试验结果都证明了该阻尼装置能高效发挥软钢阻尼器的耗能能力,从而显著减轻两结构模型的地震响应。同时,研究还指出了进行阻尼装置设计时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0.
大跨度切眼锚网锚索支护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吴添泉 《岩土力学》2004,25(Z1):141-143
全煤大跨度切眼传统的支护方式是钢棚支护,为解决无轨胶轮车直接进入工作面,提高工作面设备安装效率,课题组进行锚网锚索支护试验与研究。该项目的试验成功,为矿井高产高效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