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27篇
  免费   220篇
  国内免费   83篇
测绘学   2561篇
大气科学   53篇
地球物理   112篇
地质学   380篇
海洋学   177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75篇
自然地理   171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75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116篇
  2020年   75篇
  2019年   128篇
  2018年   87篇
  2017年   113篇
  2016年   104篇
  2015年   140篇
  2014年   217篇
  2013年   172篇
  2012年   229篇
  2011年   204篇
  2010年   169篇
  2009年   180篇
  2008年   186篇
  2007年   182篇
  2006年   168篇
  2005年   150篇
  2004年   138篇
  2003年   150篇
  2002年   133篇
  2001年   105篇
  2000年   69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猛  刘焰  何延波  魏东 《地质科学》2008,43(3):603-622
利用GTOPO30和SRTM3数字高程(DEM)数据,提取了喜马拉雅山脉(造山带)的数字高程模型并对其进行了地质地貌的初步分析。从SRTM3数字高程数据提取出坡度数据,初步分析了喜马拉雅山脉坡度和高程的特征。数字高程和坡度图清楚地展现了喜马拉雅大型断裂带(构造边界)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了中国气象局下属的西藏、青海、四川和云南4省区气象观测台站55年来的年平均降水量观测数据、喜马拉雅山脉南坡的年平均降水量数据、喜马拉雅DEM和裂变径迹数据,发现喜马拉雅山脉从东至西,年平均降水量逐渐减少,地形起伏逐渐变小,而高程渐次升高,与此同时剥蚀速率降低;从北至南,年平均降水量逐渐增加,地形起伏增大,高程快速降低,而剥蚀速率则急剧升高。这充分说明了喜马拉雅年平均降水量大的地区,地表剥蚀作用相对较强,年平均降水量小的地区,地表剥蚀作用则较弱,即:在喜马拉雅地区,长周期的地表剥蚀过程(可长达数个百万年时间尺度)和短周期(仅仅50年)的降水量观测是耦合的。  相似文献   
2.
利用GTOP030和SRTM3数字高程(DEM)数据,提取了喜马拉雅山脉(造山带)的数字高程模型并对其进行了地质地貌的初步分析。从SRTM3数字高程数据提取出坡度数据,初步分析了喜马拉雅山脉坡度和高程的特征。数字高程和坡度图清楚地展现了喜马拉雅大型断裂带(构造边界)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了中国气象局下属的西藏、青海、四川和云南4省区气象观测台站55年来的年平均降水量观测数据、喜马拉雅山脉南坡的年平均降水量数据、喜马拉雅DEM和裂变径迹数据,发现喜马拉雅山脉从东至西,年平均降水量逐渐减少,地形起伏逐渐变小,而高程渐次升高,与此同时剥蚀速率降低;从北至南,年平均降水量逐渐增加,地形起伏增大,高程快速降低,而剥蚀速率则急剧升高。这充分说明了喜马拉雅年平均降水量大的地区,地表剥蚀作用相对较强,年平均降水量小的地区,地表剥蚀作用则较弱,即:在喜马拉雅地区,长周期的地表剥蚀过程(可长达数个百万年时间尺度)和短周期(仅仅50年)的降水量观测是耦合的。  相似文献   
3.
BTOPMC模型与新安江模型在史河上游的应用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钦  任立良  杨邦  刘晓帆 《水文》2008,28(2):23-25
介绍了一个由TOPMODEL发展而来的基于栅格的分布式水文模型--BTOPMC模型.选取史河流域黄泥庄水文站以上集水面积为研究区域,在空间分辨率为30秒的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基础上构建数字流域水系,基于IGBP全球陆面土地覆被数据以及FAO全球数字土壤数据运用BTOPMC模型和新安江模型分别对黄泥庄站1982年到1987年的日径流过程进行模拟.采用模拟与实测洪量比和确定性系数对两个模型的模拟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两个模型都能很好地模拟日径流过程,新安江模型有更好的模拟效果.  相似文献   
4.
多波束数据的海底数字地形模型构建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提出大批量多格式原始多波束数据的DTM构建方法,以满足大区域、大比例尺海底地形制图的需要。在多种格式原始多波束数据接口和系统内部标准数据结构的基础上,通过对数据文件、数据种类和数据运算量的有效组织管理,实施边读入、边权重配赋的网格插值,分析了高斯、指数和距离平方反比权重函数的适用性,及最小值、最大值和平均值的实用性。在权重配赋网格插值基础上,提出分形fBM和张力样条配合使用的方程式插值方法,保证DTM数据的有效外延和地形分辨。整套算法效率高,并能有效保证DTM的精度,对存储在外部介质的数据遍历一次即可完成网格插值。  相似文献   
5.
大地测量中数值逼近模型可分为两类:函数模型与统计模型,两种类型各有优、缺点。函数模型逼近一般求定逼近场的系统性或某种规律性趋势。统计模型逼近的主要特点是计算灵活,尤其对稳态随机过程的逼近效果较好。试图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便充分利用函数模型逼近的规律性和统计模型逼近的灵活性,从而提高待求量的精度和可靠性。并通过实际算例证明将两者结合起来可有效改善拟合效果。  相似文献   
6.
采用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纯化大叶藻类囊体膜 ,经 1 0 %SDS增溶后 ,用蔗糖密度梯度超速离心分离其色素蛋白质复合物。经稳态光谱分析、DCIP光还原活性测定及P680 、P70 0 差示光谱检测结果表明 ,2 0 %蔗糖层的CP3和 40 %蔗糖层 (上 )的CP4为PSⅡ复合物 ,具有光化学活性 ;40 %蔗糖层 (下 )的CP5为PSⅠ复合物 ,其P70 0 特征吸收峰位于 695nm处。CP3和CP4的DCIP光还原活性 :CP3为 34.2 7微电子当量 /(mgchl·h) ,CP4为 7.2 9微电子当量 /(mgchl·h)。  相似文献   
7.
李薇 《海洋测绘》2003,23(3):10-10
在近日揭晓的 2 0 0 2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评选中 ,国家中尺度基础地理信息工程与空间辅助决策项目获二等奖。该项目由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国务院办公厅秘书局、四川测绘局、陕西测绘局、黑龙江测绘局共同完成。该项目的总体目标是 :建立国家 1∶2 5万中尺度基础地理信息平台 ,形成基础地理数据库管理与应用体系 ,建设面向政府机关的空间辅助决策技术体系 ,自主开发空间辅助决策软件系统 ,用于支持政府机关的数字化、网络化与可视化决策。经过科研人员的努力 ,建成了全国 1∶2 5万中尺度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 ,包括地形…  相似文献   
8.
深度基准面     
《海洋测绘》2003,23(3):F003-F003
深度基准面  相似文献   
9.
浙江省海塘塘顶高程的确定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介绍了浙江省海塘塘顶高程确定时所涉及的波浪爬高,越浪量等的计量,同时分析了1997年后浙江省海塘塘顶高程确定的方法,由已建海塘的塘顶高程分析可见,在背水坡和塘顶有保护措施的情况下,采用允许最大越波流量来控制海塘塘顶高程,可适当降低塘身高度。  相似文献   
10.
江苏岸外条子泥二分水滩脊的沉积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陈君  张忍顺 《海洋通报》2003,22(3):23-30
2000年1月16日在江苏岸外条子泥沙洲二分水滩脊选取三条断面,进行底质沉积物采样及滩面高程测量。共采集样品27个,对其用激光粒度仪进行粒度分析,发现沉积物的粒度参数、粒度组分及其分布均具有一定的变化规律,且与滩面高程变化具有很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