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9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14篇
海洋学   2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8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都市旅游为推进城市现代化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已成为城市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城市建设与都市旅游结合起来,寻求二者的共同点,既可促进都市旅游的发展,又有利于现代城市的建设。通过对贵阳市发展建设和旅游开发条件的分析,从理论和实际结合上探寻贵阳“山水城市”建设与都市旅游资源开发的完美结合点,实现城市建设和旅游发展的双赢。  相似文献   
2.
国外都市农业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国外都市农业发展较早,积累了相当多的经验,而我国都市农业仍属新生事物。笔者简要介绍了日本、德国、新加坡和荷兰发展都市农业的成功做法和经验,进一步分析了都市农业的基本功能,并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六个方面的措施与建议,即: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加强政府对都市农业的支持力度;拓宽投资、融资渠道;提高都市农业的科技含量,扩大都市农业园区的规模;高度重视观光休闲农业的建设和发展;加强宣传,转变观念。  相似文献   
3.
穗港澳都市连绵区的形成机制研究   总被引:48,自引:3,他引:48  
把珠江三角洲与香港和澳门作为一个地域整体,从都市区的界定入手,分析了港澳珠地区都市区的特征,探讨了都市区和都市连绵区的形成机制。有利的国际环境、良好的地区条件、资金的集聚、技术和人才的集中、弱化的行政联系、城市地域的扩展、快速非农化以及城乡一体化成为穗港澳都市连绵区形成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辽宁都市区和都市连绵区的现状与发展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沿海城乡空间格局发生巨变,这些地区已经在在迅速形成类似西方都市区的功能性城市地域和类似Megalopolis的新型城市群体组织。本文以北方大学研究组已有成果为基础,以辽宁为样本,对辽宁都市区和都市连绵区进行了界定和趋势性研究。  相似文献   
5.
郑州市都市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及产业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都市农业的起源和在我国的发展概况,指出了发展都市农业的意义、作用和郑州市发展都市农业的有利条件,进一步探讨了郑州市发展都市农业应采取的产业模式,即:设施农业、生态农业、加工农业、创汇农业、绿化农业和观光休闲农业等.认为郑州市发展都市农业意义重大,时机已基本成熟,必须转变观念,正确选择产业模式,加强理论研究和多学科联合攻关,稳步推进郑州市都市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都市政府和都市议会是发达国家对大都市区和都市连绵区进行宏观管理的重要机构,本文简要介绍了各种类型的大都市政府和都市议会的形成与发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相应的宏观管理机构为城镇密集区政府和都市区规划局,最后,对我国城镇密集区规划管理的可行性与规划管理体系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介绍上海旅游国际研究讨会主要内容并探讨都市旅游的理论  相似文献   
8.
在不起眼的墙门里,走出过多少大名鼎鼎的文人墨客,隔着早已长出鲜苔的黛瓦粉墙,随处都有让人如雷贯耳的名字出现。  相似文献   
9.
主要通过内部比较、横向比较、纵向比较对成都市经济总量、经济运行质量、三次产业占GDP比重、三次" 产业从业人员比重等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对成都市经济总量及产业结构有了大致了解,找到了制约成都市经济总量增长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再考虑国家政策导向及成都市现行具体政策等提出了优化投资结构.优化财政及金融政策,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几条促进成都市产业结构调整及加快经济总量增长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城乡过渡带30~150 m尺度的空间,属变化明显的都市基层空间系统。为描述这一地带的空间演变规律,本文以郑州、杭州、北京的建设用地为例展开了多重分形分析。本文依托广义、典型f(a)-a(q)曲线所划分的3个空间演变子系统,以城乡过渡带院落组级—居委会级空间为研究尺度区间,对之进行了空间多重分形特征的量化分析。分析显示,城乡过渡带的空间演变属宏、中观空间影响下的适应性变化,市场驱动色彩显著。总体上,城乡过渡带基层空间的演变较为复杂,并常会在一定尺度内形成典型、广义的空间多重分形特征,及其相应的斑块密度(q值)分布区。且受多种发展进程等因素的影响,多种空间子系统的演变强度常会不同,其在各尺度上的空间复合也会呈动态变化,进而城乡过渡带空间演变的“情景性”较强。但都市城乡过渡带的基层空间却不存在依中小城市→传统性特大城市→现代化特大城市→超大城市的必然演替过程,其变化更多应与各都市在城市体系中的地位、城乡融合的具体情景密切相关。本文根据满足全局性、局域性指标的情况,把多重分形的典型特征分布区拓展到了更广域的特征过渡区及退化区,进而增强了对现实地理空间真实发展状态的非线性描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