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4篇
测绘学   19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2篇
地质学   38篇
海洋学   5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1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0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A review was conducted on the environmental evolvement and environmental archaeological research since the 1980s in the Yangtze Delta. Former environmental evolvement and environmental archaeological research results can be summed up into 4 aspects: 1)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of the Taihu Lake; 2) Transgression and sea-level changes in the Holocene epoch; 3) Reconstruction of the pre-historical environment; and 4) Impacts of environmental variations on the rise and fall of human civilization (formation of the cultural interruptions). Based on this review, some limitations in the present research methods and possible outcomes are pointed out in this paper.  相似文献   
2.
近20年来中国旧石器考古学的进展与思考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本文记述近20年来中国旧石器考古学研究的主要成果,着重论述早期人类扩散的速度和中国旧石器工业的基本框架:北、南方各存在一个主工业,并存若干区域工业;同时对试验考古研究以及东西文化比较研究等的现状和问题提出孔见。  相似文献   
3.
吴新智 《第四纪研究》2003,23(4):459-459
高星、侯亚梅主编的《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2 0世纪旧石器时代考古学研究》一书已于 2 0 0 2年底由文物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主要包括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旧石器考古学家和他们的合作者在 2 0世纪的代表性著作 ,还附录了该所同仁 2 0世纪旧石器时代考古论著目录和 2 0世纪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大事记。本书对于考古学、古人类学、第四纪地质学和历史学以及有关学科的研究工作者、教师和学生以及业余爱好者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如果从 1 91 3年美国传教士艾德嘉在长江沿岸采集古代人工制造的石器算起 ,我国旧石…  相似文献   
4.
把玉片分别处理之后.按理说可以开始玉衣的修复工作了,但又遇到了玉衣大小的问题。这件玉衣大小尺幅怎么办?是大是小?因为玉衣已被盗墓拆散,玉衣片破碎较多.也不免丢失一些。如何处理玉衣大小.我们就把在发掘过程中采集的两死的骨髂请徐州医学院专家帮助鉴定.找出楚王的头骨、股骨等.测出其身高、年龄通过测试复原了这位楚王的形象。  相似文献   
5.
俄罗斯的人类学家声称能还原古埃及王国(公元前十一世纪以前)三位法老——孟霍特普三世、拉莫西斯一世和梅连普塔赫的相貌。可谁也没见过埃及国王到底是怎么一副模样  相似文献   
6.
Calculations,according to some open-system models,point out that while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screpancy between the results of two U-series methods,^230Th/^234U and ^227Th/^220Th(or ^231Pa/^235U),attests a relatively recent and important uranium migration,concordant dates cannot guarantee closes-system behavior of sample.The results of 20 fossil bones from 10 Chinese sites,19 of which are determined by two U-series methods,are given,Judging from independent age controls,8 out of the 11 concordant age sets are unacceptable,The results in this paper suggest that uranium may cycle into or out of fossil bones,such geochemical events may take place at any time and no known preserving condition may securely protect them from being affected.So for the sitew we have studied,the U-series dating of fossil bones is of limited reliability.  相似文献   
7.
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的环境演变   总被引:60,自引:2,他引:60  
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在10~8.5kaB.P.经历了三次阶段性增暖后进入全新世暖期。8.5~8.0kaB.P.和4~3.5kaB.P.暖期的开始与结束事件中降水变化落后于温度变化300~500a;暖期盛期时的年均温较现代高2~3℃,降水多100mm左右;暖期中存在多次短期寒冷事件,年均温最冷时较现代低3℃以上。3.5kaB.P.以来冷干趋势之上叠加着大致由300a稳定与500a波动构成的约800a的周期性变化。全新世暖期原始农业文化的阶段性发展与暖期内环境波动相对应;暖期结束时发生了由农业向牧业文化转换的事件;暖期以后的冷干期为农牧交错文化时期,农业经济随冷干程度的变化而兴衰  相似文献   
8.
侯家窑遗址位于泥河湾盆地西北部,自发现至今,历经40余年,但遗址年代和古人类生存环境问题仍悬而未决。本文基于地质地貌观测、电阻率测深、高程测量等工作,试图通过遗址区地层结构和古河流发育情况研究,阐释上述问题。结果如下:①伴随着泥河湾古湖的快速萎缩,在侯家窑遗址区发育了一条源自北部熊耳山、宽逾1 km的古河流。它形成于240 ka B.P.前,消亡于晚更新世初,发育历史贯穿了侯家窑古人类生存阶段的始终。②遗址古文化遗存不是埋藏在湖相泥河湾层中,而是埋藏于距今约224~161 ka的牛轭湖沉积层和壤化黏土层内,表明古人类在此倚河而居长达6万年。③遗址区面向东南的宽阔圈椅状地形,为古人类生存造就了相对温和舒适的地理环境;古河流既为古人类提供了水源,良好的流域生态环境也给古人类提供了富足的食物;熊耳山既是古河流源地,也是优质石料产地,古河流将石料搬运至遗址附近,石器制作便利。因此,在寒冷气候条件下生活的古人类,选择生境较好的侯家窑遗址区倚河而居势成必然。④遗址区古河流发育在易遭侵蚀的泥河湾湖相沉积层之上,河水泥沙含量高、浑浊,唯有遗址附近的牛轭湖区水流缓滞、清澈,而且植物繁茂,是各类动物优先猎食和饮水的地方。但牛轭湖独特的地貌特点,使动物们在急迫情况下难以逃脱,古人类此地围猎,远较他地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9.
今年是著名的史前考古学家、第四纪哺乳动物学家裴文中教授诞辰90周年。裴文中教授的研究兴趣甚广,本文仅从周口店早期工作这一侧面来探讨先生对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学乃至对世界史前学的贡献,以志纪念。由于先生刻苦学习,认真工作,潜心研究。求知创新,在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学方法论上和研究思想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有指导性的意见,为周口店地点群在史前学中的科学地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使他成为埋藏学研究的先驱和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学的奠基人。  相似文献   
10.
用考古学方法讨论渭河断陷带现代构造运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韩恒悦  黄亦斌 《地震》1994,(4):73-77
考古学方法为解决地质时期第四纪,尤其全新世的年代问题提供了方便,在地质,地貌等研究中得到应用。本文用较多的考古材料讨论了渭河断陷带现代构造运动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