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质学   2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赛     
《海洋世界》2013,(9):2+1
马赛是典型的地中海式气候,每年的5月至10月是旅行的最佳季节。马赛一年有300天的充沛阳光,夏季日照时间非常长,几乎要到晚上22点才会天黑。马赛港分老港和新港,老港在城市的港湾,如今成了游艇的码头。新港区在城市的西面,在欧洲仅次于荷兰鹿特丹港,是欧洲排名前五的港口。我们所熟知的《马赛曲》即诞生于此地,它同时还是几千年来东方货品输入西方世界的重镇,所以马赛  相似文献   
2.
基于重庆地区34个气象台站19612010年的日照时数、平均气温数据,结合该区域唯一的沙坪坝辐射站总辐射数据,分析了重庆地区气温、总辐射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50年间,重庆地区气温呈上升趋势而总辐射呈下降趋势。两者在年际变化上显著正相关,而在年代际变化上则表现波动。空间上重庆西部、东南部偏南地区以及东北部大部地区增温显著,而总辐射减少最多;2)由沙坪坝辐射站数据分析,晴空指数与日照百分率高度相关,可以利用日照百分率数据,推算其他台站辐射数据,用于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3.
本文是通过10个月的日射、日照资料对比观测、统计的乔唐、康氏和光电式日照计记录阈值的平均值和标准偏差,分析了乔唐日照计进光孔径、涂药方式对感光迹线的影响,测定了感光药的吸收光谱,并根据日出日没时直接日射辐照度的平均变化率,估算了由阈值的不确定度引起的日照时数的误差,从而为我国几十年的乔唐日照资料的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日照时间的地形影响与空间尺度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广泛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改进的、基于DEM数据的、起伏地形条件下的日照时间计算模型,在以往计算模型的基础上引入地球曲率修正因子Q,提高了模型的计算精度。并在此基础上,计算了全国6个典型地貌类型区,在春秋分日、夏至日和冬至日,两个空间分辨率下(500m和1km)地面日照时间的空间分布。应用数理统计、数学模拟和比较分析的研究方法,对模型修正前后计算所得的地面日照时间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对所得地面日照时间从不同地貌类型和不同空间尺度两个方面进行了地形与空间尺度效应研究。阐明了区域日照时间随地形地貌和空间分辨率变化的规律,对应用中计算地面日照时间的DEM空间分辨率选择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模拟计算了大理州山地日照时间的时空分布,结果显示,除了日照百分率外,坡度、坡向和地形之间的相互遮蔽对日照时间的分布有很大的影响。冬季太阳高度角较小,地形遮蔽对日照时间的影响很大,夏季相对较小。遮蔽系数4月最大,12月最小。一年中的任意时刻随着坡度的增加日照时间减少。坡向对日照时间的影响有很强的...  相似文献   
6.
《地理教学》2008,(10):46-46
据荷兰媒体报道,荷兰国家气象局日前发布报告说,该国气候正以两倍于全球平均水平的速度变暖。由于气候变化,近年来荷兰雨量增大,日照时间增多,农田旱涝灾害更加频繁。  相似文献   
7.
贺兰山——乌鞘岭——日月山——布尔汗布达山——昆仑山一线以西和以北的广大土地,为我国西北内陆区。这个地区深居亚洲大陆腹地,远离海洋,受山岭层层阻挡,海洋暖湿气流很难到达,其气候具有干旱少雨、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冷热剧变和风多风大等特点。这种气候使西北内陆区的盆地和平原变成为干旱荒漠,形成大面积的沙漠戈壁和一些奇特的风沙造型地貌景观。  相似文献   
8.
贵州高原起伏地形下日照时间的时空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由于坡度、坡向和地形之间相互遮蔽等局地地形因子的影响, 实际起伏地形下的日照时间与水平面上的日照时间有一定差异。该文建立了一种基于数字高程模型 (DEM) 的起伏地形下日照时间的模拟方法, 计算了起伏地形下贵州高原100 m×100 m分辨率日照时间的时空分布。结果表明:坡度、坡向、地形遮蔽对日照时间的影响较大, 实际起伏地形下日照时间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地域特征。1月太阳高度角较低, 坡度、坡向的作用非常明显, 地形遮蔽面积较大, 日照时间的空间差异较多, 日照时间为16~142 h, 最大值约为最小值9倍; 7月太阳高度角较高, 地形遮蔽面积相对较小, 日照时间的空间差异相对较少, 日照时间为133~210 h, 最大值为最小值1.6倍, 但由于7月日照时间相对较多, 局地地形对日照时间影响仍明显。4月、10月日照时间及其变化幅度介于1月和7月之间。  相似文献   
9.
赵文初 《广西地质》2009,(11):56-56
距我的老家村庄北面约3公里的地方,有两座对立的山峰,两山之间是一条缓平、宽阔的大槽,由于湾度相当大,状似农家砍猪菜的砍槽,自古以来人们都称这里为大槽湾。大槽湾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因日照时间长,气候温和,所以无论种什么庄稼都长势良好,早熟早收。  相似文献   
10.
墙面太阳辐照的理论计算与模式估计——以上海为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倾斜面和墙面的太阳辐射和日照状况对于农林生态、建筑环境工程以及城市气候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充分利用水平面日照与日射的丰富资料以得到倾斜面和墙面相应变量的细致分布规律,本文将理论计算与模式估计相结合的方法具体应用到一个平原城市(上海)。在倾斜面直接辐射计算中,本文以倾斜面与水平面天文辐射月值的比值(R_b)取代各月代表日的(R_(bo))在倾斜面日照时间的估计中,本文提出利用水平面日照百分率的简单方法。在倾斜面辐射与日照的时空分布规律方面主要突出其随方位与随季节(月份)的变化。 作为例子,本文计算分析了上海市每月各方位墙面上的天文辐射与可能日照时间,对相应的实际日照时间进行了估计。并在计算给出的(R_b)值的基础上,利用散射辐射各向同性与非各向同性模式研究了上海各月墙面直接辐射与总辐射随方位的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