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77篇
  免费   836篇
  国内免费   743篇
测绘学   3818篇
大气科学   552篇
地球物理   1093篇
地质学   2547篇
海洋学   439篇
天文学   74篇
综合类   624篇
自然地理   409篇
  2024年   48篇
  2023年   158篇
  2022年   176篇
  2021年   251篇
  2020年   158篇
  2019年   223篇
  2018年   170篇
  2017年   230篇
  2016年   224篇
  2015年   293篇
  2014年   456篇
  2013年   361篇
  2012年   430篇
  2011年   438篇
  2010年   331篇
  2009年   370篇
  2008年   415篇
  2007年   330篇
  2006年   320篇
  2005年   327篇
  2004年   345篇
  2003年   408篇
  2002年   345篇
  2001年   375篇
  2000年   263篇
  1999年   219篇
  1998年   234篇
  1997年   263篇
  1996年   222篇
  1995年   162篇
  1994年   172篇
  1993年   147篇
  1992年   137篇
  1991年   168篇
  1990年   132篇
  1989年   112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5篇
  1978年   5篇
  1948年   5篇
  1943年   5篇
  1937年   4篇
  192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城市规模不断扩张的当下,自然资源档案的数据量飞速增长,内容日趋多元,传统模式下的档案管理手段方法已较难满足时代发展需求。为此,杭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江干分局紧紧围绕职能机构改革这一重要契机,全面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迭代升级,以数字化转型为引领,不断构建制度规范化、采编智能化、运用便利化的服务体系。近年来,该局通过不懈努力,在业务档案方面实现了100%数字化覆盖,连续十一年档案年检考核优秀,2021年被浙江省档案局评选为“示范数字档案室”。  相似文献   
2.
李国华 《测绘通报》2020,(8):117-121
地形地貌随着时间的推移时刻发生变化,以高精度数字高程模型(EDE)数据制作坡度图,进而计算田坎系数,更精准地进行耕地面积计算及统计。以2 m格网点云数据生成的DEM数据为基础,按照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的相关技术要求,根据耕地坡度分级要求进行分级,生成坡度分级栅格数据图。对坡度分级栅格数据图进行矢量化,生成坡度分级矢量化数据。对矢量化数据进行图斑综合、界线平滑、拓扑重建、数据裁切等处理,制作完成调查区域坡度图及相关属性数据制作。并对生产的坡度图成果进行分析,找出不同尺度格网生产的坡度图的技术差异,并对高精度坡度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国产卫星传感器类型日益丰富,使用自主可控的国产卫星影像进行生产和研究的需求越来越大,多源国产卫星影像联合平差的精度分析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针对在立体测图生产中,资源三号卫星影像在时相较旧、噪声较大、云覆盖和摄影漏洞等特殊困难的条件下,利用天绘一号卫星影像进行补漏生产的情况,最终分析并验证了两者无控联合平差的可行性和成果精度。  相似文献   
4.
引言 图纸由于其直观、准确和可复测等特性,已成为我们日常工作中经常使用的一种资料,如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中的土地利用现状图、规划图、地籍图、土地勘测定界图、地形图等.生产图纸的关键是要将地面上的点与图上的点一一对应起来,经综合后,用恰当的符号进行表示,为此,需要建立统一的坐标系.由于地球本身是一个椭球体,各国所使用的坐标系都不全相同,如我国主要使用的是1954北京坐标系和1980西安坐标系;同时,由于我国幅员辽阔,许多地方还建立了地方直角坐标系或独立坐标系.从而,因为坐标系的不同而给我们的工作带来许多不便,所以进行不同坐标系间的坐标转换是一项十分重要而又具有实际意义的工作.本文以1954北京和1980西安平面直角坐标仿射转换、二次变换为例进行说明,并进行简单的精度分析.  相似文献   
5.
6.
对"数字地球"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自“数字地球”的概念被提出以来,已引起全球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响应。然而,数字地球在目前还仅仅是一个概念。为了逐步建立“数字地球”,需要就“数字地球”的理论、技术以及实现进行深入地探讨。从“数字地球”的产生背景、基本概念、研究内容、构成框架、关键技术、实施难点和发展战略等方面谈了对“数字地球”的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7.
形变大地测量学的进展、问题与地震预报   总被引:12,自引:7,他引:5  
简要概括了形变大地测量学的革命性进展,研讨了它的科学特色、功能和定义以及对地球科学和防灾减灾的推动。形变大地测量学有助于从根本上击破多年来制约地震预报的“瓶颈”,但也存在不少急待解决的问题。着重研讨了在21世纪前10年,形变大地测量学如何依托多年的学科积累并充分受益于人造卫星和数字化等新技术,开展创新性研究和试验以推进地震预报。为此,对当前的研究工作提出了12条科学技术途径。最后对学科名称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9.
地球化学图册或图集是地质科学的基本图件。其重要意义不亚于地质图。为满足我国出版地球化学图集的要求,研究如何应用计算机技术实现我国各省的多元素地球化学图的编图自动化,形成具有我国特色的、满足国内化探需要的计算机编图系统,使我国的地球化学图件赶上或超过其他国家的水平是很有必要的。一、系统内容 (一)数据的拼接、归位和坐标体系转换目前编制1∶50万或更小比例尺图件是采用1∶20万化探数据。作分省或分片区域性地化图时,是把1∶20万单图幅数据拼接成多图幅整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