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测绘学   2篇
地质学   3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22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口迁移的时空分异与影响机制一直是人口学研究关注的焦点。本文基于社保关系转移视角,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探究黑龙江省城镇工作人口省内的中长期迁移规律与时空分异特征,并且结合人口推拉理论与OD模型,综合考虑经济和就业政策因素,建立了能够反映以社保劳动关系转移为基础的中长期人口迁移动力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基于社保关系的城镇工作人口迁移符合截断指数幂律分布,呈现列维飞行特点;该省省内人口迁出呈现多层级跨区域分布格局,人口迁入呈现“四核心-环东南”格局,人口迁入与迁出空间格局具有一定程度的类似性;黑龙江省边境城市人口流失情况较为严重;城镇职工迁移行为的无序性不断加大,迁移的频率较高;但是经过通过模拟,该省城镇职工的迁移系统趋向于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2.
《辽宁地质》2011,(12):28-29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说过:21世纪人类最大的两件事情,一是高科技带来的产业革命,另一个就是中国的城市化。然而,今年公布的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城市化的水平大大快于原来的估计,由于计划生育成效显着,中国的人口压力比原来设想的要小。这一现实大大改变了中国城镇人口预期和对建设用地的需求,我们实际上已不需要那么多建设用地和那么大的城市规模,因此应该全面修改全国城市建设规划,停止大规模征地,充分利用好已征存量土地,以保持国民经济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国城市异速增长分析   总被引:25,自引:5,他引:20  
在对国内外城市异速增长方程的讨论进行回顾的基础上,采用1990年、2000年和2005年中国城市建成区和人口普查的城镇人口数据,分析了中国城市用地与城镇人口之间的异速增长关系.在对标度因子的标准值进行充分讨论后.认为1990年中国城市增长是负异速增长,2000年和2005年呈现正异速增长的状态,中国东、西部城市样本也表现出这种规律,而中部城市在1990年,2000年保持了原有的建设用地与人口增长的比例,但在中部崛起的政策下,2005年表现为正异速增长,该结论与中国在流动人口的变化、住房体制改革和开发区快速拓展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
上海市城乡实体地域的划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宋小冬  柳朴  周一星 《地理学报》2006,61(8):787-797
正确的城乡划分,并以此为依据统计城镇人口,是社会经济统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城乡划分方法的研究在理论和现实两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上海市2000年的航空遥感影像和人口普查地理信息系统,作了实验性的城乡实体地域划分。特别对上海市主城区、郊区青浦区、远郊金山区张堰镇三种类型的城镇实体地域,作了较详细的划分方法探讨,以此来分别模拟国内大城市、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实体地域划分。 本文分步骤介绍了各类型城乡实体地域划分的基本过程,同时对每种类型实体地域的多种精度的结果进行比较研究,分别探讨大城市、中小城市和城镇三种类型的实体地域划分在近远期分别应达到的精度。精度合适、操作简便,是本次研究的重点,目的是为了将城镇实体地域划分工作在大范围内推广。  相似文献   
5.
1982年以来中国省级区域城市化水平趋势   总被引:34,自引:2,他引:32  
沈建法 《地理学报》2005,60(4):607-614
城镇人口数据不一致的问题非常严重, 几乎没有系统的省级区域城市化数据。这种情况部分是因为人口普查城镇人口定义的变化,部分是由城镇设置标准的变动引起的。人口普查是全国和各省区城镇人口数据的重要来源。但是由于人口普查的城镇人口定义在不断变化,城镇人口数据很多是前后不一致的,必须进行相应调整。本文首先讨论改革时期新的城市化进程,澄清城镇人口定义的变化,然后概括地说明估计全国和区域城镇人口所用的一个基于双轨城市化概念模式的区域方法。将调整后的1982年和2000年人口普查得到的城镇人口作为计算的基础数据,对1982~2000年中国各省的城市化水平进行估计。在估计结果的基础上,分析1982~2000年中国城市化过程的主要空间特征。揭示了1982~2000中国省级区域城市化发展的主要趋势。本文最后为将来城镇人口的统计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崔凯  李坚 《国土资源》2011,(8):48-51
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的过程。反映城镇化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城镇化率,即一个地区常住于城镇的人口占该地区总人口的比例。城镇化是人口持续向城镇集聚的过程,是世界各国工业化进程中必然经历的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7.
加快小城镇建设的动力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镇化主要表现为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及城镇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这种转化的深刻内涵在于,它不是简单的城乡人口结构的转化,更是一种产业结构及其空间分布结构的转化,是传统劳动方式、生活方式向现代化劳动方式、生活方式的转化。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小城镇建设在“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各具特色、  相似文献   
8.
城镇化是"菜篮子"问题出现的一个重要社会背景.城市规模的扩大、城镇人口的增加、城市生活方式的普及以及由二元社会结构所导致的对"三农"问题的忽视是影响"菜篮子"产品生产和供应的重要因素,同时"菜篮子"问题对我国的城镇化也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关注城镇化和"菜篮子"的相互作用,有助于更好地找到"菜篮子"问题的解决途径,促进我国的城镇化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探讨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教科书第七章“认识省内区域”的一些问题,供备课参考。 一、珠三角我国最发达地区之一 教师教学用书(2003年版)83页提到珠江三角洲是“我国最发达地区之一”。92页提到“珠江三角洲的城镇人口约占总人口的72%”。课本(2002年版)56页提到“我国现在的城镇化水平不到40%”。  相似文献   
10.
城乡地域划分和城镇人口核定研究——以常熟市为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长期以来,我国的城乡地域划分和城镇人口核定缺乏统一标准,不利于客观评价我国的城镇化水平.该研究首先提出了城乡划分的标准和方法,即以居委会、村委会为统计单元,以建设用地占地块总面积之比作为主要判别标准,以相对人口密度作为次要判别标准,结合地块与地块之间的连接状况,判别城乡地域并核定城镇人口.并以常熟市为案例,对上述标准和方法进行检验,全市城镇区用地271 km2,占土地总面积的25.33%,城镇人口53万,占全市总人口的50.33%,符合常熟的实际情况.研究结果表明.这种城乡划分的标准合理,符合客观实际,同时操作简便,具有在大范围推广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