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5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24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6年   1篇
  1949年   1篇
  1947年   1篇
  1944年   1篇
  1942年   1篇
  1941年   1篇
  1939年   1篇
  1934年   1篇
  1931年   1篇
  192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陈彦瑾  蒋艳 《地质学刊》2008,32(4):F0003-F0003
2008年10月30日,江苏徐霞客研究会丁文江研究分会(筹)学术研讨会在宁举行。省徐霞客研究会部分常务理事、理事和来自南京、北京、上海、无锡、江阴、湖南的专家、学者和丁文江研究爱好者50余人出席了研讨会。  相似文献   
2.
中国人自己执教办地质教育,是从章鸿钊1911年由日本学习地质回国之后逐步开始的。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地质教育事业的发展经历了下列四个时期:Ⅰ.草创时期(1912—1916):1913年,章鸿钊、丁文江、翁文灏开办了地质研究所—我国第一所地质专科学校。Ⅱ.成长时期(1917—1927)Ⅲ.发展时期(1928—1937)Ⅳ.艰苦时期(1938—1949)。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后,地质教育事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飞速发展。  相似文献   
3.
《西部资源》2012,(4):75-75
本世纪以来,我国一些重要的锡矿区都做过一些程度不等的地质调查。比较重要的有:1898—1910年M.Lecrele及J.Deprat、1914年丁文江对个旧的调查;1934—1940年孟宪民等对个旧进行了1∶5万—1∶1万地形地质和坑、硐地质调查;早在公元前3700年埃及人就已用锡。公元前1800年,中国就有了青铜制品。我国商代后期是青铜器极盛的时代,是青铜工艺发展的第一个高峰。1939年出土于河南安阳武官村的我国著名的司母戊大鼎,就是这个时期的产物,重达875kg的司母戊大鼎是我国目前出土青铜器中最大的,也是世界青铜器中所罕见的。  相似文献   
4.
C.C.YOUNG   《地质学报》1923,2(Z1):121-123
Mr. H. C. T'an (谭锡畴), geologist to the National Geological Surveyof China, during a recent trip (March-May, 1923) through eastern Shan-tung has made an immense collection of fossile from the Jurassic andEocene rod beds. Of special interest are the fossil insects, reptiles, and  相似文献   
5.
2011年11月13日,江苏省徐霞客研究会丁文江研究分会主办的"丁文江纪念馆建设"专家座谈会在江苏泰州泰兴市黄桥镇丁文江故居召开。江苏省政协常委、省徐霞客研究会会长张永康,江苏省国土资源厅执法局局长袁晓军,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副院长、省徐霞客研究会秘书长詹庚申等出席了座谈会。泰州市国土资源局,泰兴市委、市政府、市国土资源局、市文广新局、市文联、黄桥镇党委及政府,丁文江纪念馆等有关领导以及来自北  相似文献   
6.
正岁月,从1926年走到2016年还不足百年,很短,时间的长河在向前延伸着;人生,从1岁走到90岁尚不满百岁,不长,生命的历程在向前行进着。在冯增昭教授九十华诞到来之际,我们在追寻他脚步的同时,也在追寻着他的梦想,追寻着他的高度,仰望一位年近九旬的老人,仍在为梦想而奋斗的辉煌历程。志在清华学地质,负笈征程终始一冯增昭先生是抗战胜利后才有机会走进大学校门的。中学地理老师"走万里路,读万卷书"的教导对他影响很大。他十分景仰著名地质学家丁文江、翁文灏、李四光等,并立志要像他们那样探  相似文献   
7.
《国土资源》2016,(4):58-61
正为纪念中国地质调查工作百年,4月17日,"筚路蓝缕看山林,共为地学启朝暾——中国首批地质学生毕业百年实习报告展"在中国地质调查局机关大厅正式拉开帷幕。100年前,由地质研究所培养的首批也是唯一一批地质学生,进入地质调查所工作,由此开创了中国地质调查事业的新纪元。此次,全  相似文献   
8.
朱庭祜 《地质论评》1949,14(Z2):101-104
叶良辅先生字左之浙江杭州人。一八九四年八月一日生。在杭州盐务小学毕业后,就考进了上海南洋中学。他最喜欢数、理、化等学科,这就奠定了终身从事地质学研究的基础。丁文江先生当时任南洋  相似文献   
9.
Mr. H. C. T'an (谭锡畴), geologist to the National Geological Surveyof China, during a recent trip (March-May, 1923) through eastern Shan-tung has made an immense collection of fossile from the Jurassic andEocene rod beds. Of special interest are the fossil insects, reptiles, and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