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5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中国地图藏南地名的表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该文针对1958年之后,中国地图上西藏南部有一片地区只标志寥寥无几地名的历史状况,以中国地图上藏南地区编制方法的历史状况为纽带,搜索相关历史事实,重现1958年针对藏南地区地图问题引发的两国交流,认清地图对于国家领土主权确认的重要性,推动标注藏南地区地名标注工作的进行。  相似文献   
3.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土壤中的硒含量与人体健康关系密切。调查土壤硒含量分布特征、圈定富硒土壤资源分布区、查明土壤硒含量影响因素,对于推动富硒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发展富硒农牧产业、预防地方疾病等均具有重要意义,也可为土壤硒背景值研究提供参比资料。土壤硒是当前热点研究领域,国内外对土壤硒研究已有很多,然而西藏地区有关土壤硒方面研究资料非常有限。本文选择西藏自治区隆子县重点耕地区为研究对象,系统采集表层土壤、垂向剖面、岩石样等样品,采用原子荧光光谱法(AFS)、容量法(VOC)、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OES)等方法测定土壤中的硒、有效硒、有机质、全磷等含量指标,利用统计方法对研究区土壤硒、有效硒等地球化学含量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初步探讨。结果表明:(1)研究区表层土壤硒含量范围为0.14~1.51mg/kg,中位数为0.44mg/kg,是西藏土壤硒平均值(0.15mg/kg)的2.9倍和中国表层土壤Se平均值(0.26mg/kg)的1.5倍,表明研究区表层土壤中全硒含量较高;研究区表层土壤中有效硒含量范围为0.8~26.8μg/kg,中位数为9.2μg/kg,土壤有效硒占全硒...  相似文献   
4.
利用西藏地区26个气象观测站1971 2010年逐日雷暴资料,采用REOF检验等统计方法分析了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西藏雷暴事件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日益加剧,近40年西藏雷暴事件存在4个异常空间型,即:西部型、北部型、中部型和东部型,且这4个空间型雷暴事件以0.3~9.0次·(10a)-1的速率在减少,其中,中部和东部型减少趋势尤为显著。西藏雷暴出现频数存在13年和22年两个显著周期,20世纪70年代和90年代为雷暴高发期,目前正处于雷暴低发期。  相似文献   
5.
王伟  解超明  李才  王明  欧珠平措 《地质通报》2018,37(8):1472-1476
最新区域地质调查发现,西藏工布江达县松多乡存在天然非金属矿——黑曜岩。该矿源地处青藏高原冈底斯板块上,发育于新生代年波组中。"球泡"状黑曜石清晰可见,部分达到宝石级别。初步研究显示,该黑曜岩是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冈底斯成矿带上成矿种类以多金属为主,松多黑曜岩的发现不仅初步圈定了一个非金属矿点,还为区域后续找矿工作和考古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6.
1981-2010年西藏霜冻日数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西藏38 个气象站点1981-2010 年的逐日最低气温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累积距平、信噪比和R/S 分析等气候统计方法,分析了霜冻日数的年际、年代际、异常、突变等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西藏霜冻日数都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减少趋势,减幅为3.3~14.6 d/10a(37个站P < 0.01);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霜冻日数减幅在增大。在10a 年际变化尺度上,大部分站点霜冻日数20 世纪80 年代为正距平、21 世纪初为负距平;90 年代霜冻日数以正距平居多。有8 个站点霜冻日数存在突变点,发生在20 世纪90 年代,以1997 年居多。特多霜冻日数发生频数为0~3 次,多发生在20 世纪80 年代;特少霜冻日数频数介于0~4 次,以21 世纪初居多。特多霜冻日数发生频次与经度、纬度和海拔高度的关系不密切,而特少霜冻日数发生频次与海拔高度呈极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选取1992~2018年Landsat(TM\ETM\OL_TRIS)和高分1号(GF1-WFV2)卫星遥感数据和1970~2018年气象观测资料,基于1975年地形图数据,分析鲁玛江冬错湖面面积变化规律,研究该湖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情况.结果表明:(1)1975~2018年鲁玛江冬错湖面面积总体呈增长趋势,扩张了55.8...  相似文献   
8.
回顾西藏自治区地震监测台网发展历程,介绍西藏测震台网、地球物理台网和GNSS台网的建设与发展现状,并对西藏地区测震台网、地球物理台网和GNSS台网的未来发展提出建议,建议进一步优化各类台网布局,提升西藏地区地震监测能力和地球物理参数获取能力,为防震减灾工作和地球科学研究提供高质量观测数据。  相似文献   
9.
近40年西藏地区雷暴事件的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西藏地区26个气象观测站1971 2010年逐日雷暴资料,采用REOF检验等统计方法分析了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西藏雷暴事件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日益加剧,近40年西藏雷暴事件存在4个异常空间型,即:西部型、北部型、中部型和东部型,且这4个空间型雷暴事件以0.3~9.0次·(10a)-1的速率在减少,其中,中部和东部型减少趋势尤为显著。西藏雷暴出现频数存在13年和22年两个显著周期,20世纪70年代和90年代为雷暴高发期,目前正处于雷暴低发期。  相似文献   
10.
青藏高原地-气过程动力、热力结构综合物理图象   总被引:40,自引:2,他引:40  
根据第二次青藏高原大气科学试验(TIPEX)3个边界层观测基地(改则、当雄。昌都)及相关的卫星、探空、地面等加密观测(IOP)资料,综合分析了青藏高原地-气物理过程及其动力学模型,揭示了高原边界层动力学特征和高原湍流运动规律;发现高原边界层低层风向、风速具有多层次变化特征,高原边界层对流混合层较为深厚,高原边界层大气密度远小于平原特征相联系的高原湍流运动“强浮力”效应。高原深厚边界层Ekman螺线及高原边界层动力“抽吸泵”效应。研究了高原近地层局地水汽静态分布状况和水汽的侧边界平流输送特征。分析了高原近地层与边界层异常热力结构,其中包括高原强辐射现象、高原中部地面强热源特征等。综合上述青藏高原近地层与行星边界层动力、热力结构特征,提出了描述高原边界层湍流与对流混合机制的综合物理图象。揭示了显著影响中国长江流域洪涝的青藏高原对流云团的生成、发展和移动的特征,给出与高原“爆米花”云系频发相关的湍流运动和对流泡动力、热力结构概念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