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9篇
  免费   181篇
  国内免费   339篇
测绘学   82篇
大气科学   353篇
地球物理   486篇
地质学   751篇
海洋学   159篇
天文学   68篇
综合类   80篇
自然地理   330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91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83篇
  2011年   97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76篇
  2007年   73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44篇
  1990年   57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62篇
  1987年   46篇
  1986年   33篇
  1985年   45篇
  1984年   45篇
  1983年   40篇
  1982年   25篇
  1981年   20篇
  1980年   23篇
  1974年   16篇
  1959年   12篇
  1958年   15篇
  1957年   20篇
  1956年   2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利用乌鲁木齐市4座10层100 m梯度气象塔2013年6月~2014年4月气象观测资料和7个环境监测站[WTBX]AQI[WTBZ]资料,计算并分析了大气混合层厚度和稳定度特征,探讨了大气混合层厚度和稳定度与污染的关系。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市混合层厚度夏季郊区高、城区低,冬季从南郊—城区—北郊随地势降低依次降低;夏季和冬季分别在1 559~1 772 m和526~1 156 m之间。地面至2 km以上每500 m高度间隔统计混合层厚度,500~1 000 m出现频率最多;月变化为6~9月基本在500 m以上,且每个高度区间其概率均超过10%,10月~次年2月1 500 m以上区间概率明显减小;日变化为中午13:00~16:00达到最高值,下午和傍晚迅速下降。白天较大的感热输送提供充足的热力条件,这也体现出白天以不稳定层结为主,夜间则以稳定层结为主。大气稳定度分类结果,夏季郊区和城区不稳定(A~C类)所占比例差不多,冬季北郊稳定(E、F类)所占比较最大、城区最弱。[WTBX]AQI指数冬季最大,从南郊—城区—北郊依次增大,这与采暖期污染物多、南郊比北郊地势高有利于扩散输送有关。总体来看,乌鲁木齐大气混合层厚度空间分布与气象要素、大气稳定度、地形等密切相关,对AQI[WTBZ]指数分布有重要影响,这对近地层大气污染状况预报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解决好新疆环塔里木盆地绿洲城市发展与水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对"一带一路"倡议顺利实施及新疆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基于2004-2017年环塔里木盆地绿洲城市发展与水环境变化状况,构建城市发展与水环境质量的综合评价模型及二者的协调度模型,以探讨环塔里木盆地绿洲城市发展、水环境质量变化及二者的协调关系。结果表明:2004-2017年,(1)环塔里木盆地绿洲城市发展综合指数呈现出逐年稳定上升的趋势,经济发展和城镇空间规模扩大是环塔里木盆地绿洲城市发展的主要形式;(2)环塔里木盆地绿洲城市的水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呈现出逐年降低的趋势,水环境质量形势严峻;(3)环塔里木盆地绿洲城市发展-水环境质量系统的协调度呈现倒U型的稳定发展趋势,但总体上两者的协调度较低,城市发展和水环境质量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相似文献   
3.
在芝加哥,有一位名叫拉姆的女士是化妆品推销员。每天的午饭,必定会有大马哈鱼(即鲑鱼)下肚。将鲑鱼身上涂抹少许奶油,再放到烤炉里不断调节电磁热辐射量,很快就能烹饪出味美色香的精制鲑鱼。拉姆说, “根据补充营养的标准,鲑鱼肉能使人返老还童。”而且她一直在实践鲑鱼的美容效果。由鲑鱼的价值连城而引发  相似文献   
4.
本文回顾了国际构造图的创意及编制历史,揭示了该项工作对地质科学发展的重要性。它既反映了关于地球演化观念之变化,也反映了固定论地槽—造山带—地台说为活动论板块构造理论所取代的过程。 早在18世纪就有了编制地质图的最初尝试,但基本上是没有时代概念的岩性图。19世纪初,随着真正地质图的出现,地质学才真正成为科学。然而,普通地质图不能充分反映地壳构造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导研究细粒粉尘物质(黄地)在对称丘陵背风区沉降特征的风洞实验。注意力集中于黄土顺风越过丘陵的沉积模式是否具有波动的问题(可与著名的Karman 涡旋尾流相比较)。实验结果表明,虽然再生沉积的最大值出现在紧接丘陵背风坡的下游一带,却未见沉积尾流。  相似文献   
6.
The counter-gradient terms in the computations of turbulent fluxes of heat and moisture have been included in the PBL parameterization of a regional model for monsoon prediction. Results show that inclusion of counter-gradient terms has a marginal impact in the prediction of large scale monsoon circulation and rainfall rates.  相似文献   
7.
8.
We report the astronomical identification of the cyanomethyl radical, CH2CN, the heaviest nonlinear molecular radical to be identified in interstellar clouds. The complex fine and hyperfine structures of the lowest rotational transitions at about 20.12 and 40.24 GHz are resolved in TMC-1, where the abundance appears to be about 5 x 10(-9) relative to that of H2. This is significantly greater than the observed abundance of CH3CN (methyl cyanide) in TMC-1. In Sgr B2 the hyperfine structure is blended in the higher frequency transitions at 40, 80, and 100 GHz, although the spin-rotation doubling is clearly evident. Preliminary searches in other sources indicate that the distribution of CH2CN is similar to that for such carbon chain species as HC3N or C4H.  相似文献   
9.
本文着重描述了SGR钻孔处冰盖上的积雪在密实化过程中的特征变化,并对该过程进行了分段的和全面的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冰盖密度随深度增大,但增长幅度随深度减小.作者提出密度变化减小度的概念.计算得出的所研究冰芯钻取点的密度变化减小度为-0.15kg/m~3·m~2,粒雪成冰前的密实速率平均值为4.08kg/m~3·a.本文得到的冰盖密度变化“临界点”与以往报道的有所不同.分析这一现象时,作者强调当积雪还在活动层时冰盖温度的影响,并以此解释密度剖面的异常变化以及离差的回升.特别指出,积雪的密度变化具有气候学意义,它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积雪形成及变化过程中气候变化的某些信息.本文由密度变化确定的钻孔点雪冰转化深度为50米.  相似文献   
10.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impact of emergence of Haryana [India] as a new state in 1966 on its development and concomitant urbanisation process. The analysis is based on data for individual towns for all the post-Independence censuses of 1951 to 1981. It was found that urban growth in the state was far more rapid during the post-1966 period than that during the pre-1966 phase. The spatial picture of urban growth also changed somewha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