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5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24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篇
天文学   3篇
自然地理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上海市热岛演变看城市绿化的重要意义   总被引:15,自引:6,他引:15  
丁金才  周红妹  叶其欣 《气象》2002,28(2):22-24
近40年来,上海城市热岛面积扩大了7-8倍,强度增强了一倍,导致了高温灾害的增加。上海热岛的迅速扩张和增强始于20世纪80年代,与上海城市的建设有明显的对应关系。如何合理规划城市建设,减缓热岛效应影响,以保证上海城市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近几年来显示出的上海中心城区热岛强度减弱趋势表明,城市绿化建设对减缓城市热岛效应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利用水汽总量资料诊断入梅时间的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梅雨期是江淮流域从春季到夏季一个重要的过渡时期。传统诊断入梅的方法主要根据雨日和温度及副热带高压位置等来确定。由于雨日的不连续, 天气形势的多变, 常会引起诊断入梅日期的分歧。利用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基GPS网所反演的连续的大气水汽总量 (GPS/PWV) 资料详细分析了长江三角洲地区2002—2005年入梅情况, 发现GPS/PWV资料可以反映出入梅前后大气中水汽发生显著季节性跳跃的特征, 总结出利用大气中水汽变化特征来诊断入梅时间的方法 (PWV方法)。采用1980—2000年的历史探空资料计算的大气水汽总量 (PWV) 资料, 对该方法进行了检验:21年中有13年的入梅日期与历史上传统方法诊断的入梅日期相吻合; 对两种方法诊断的入梅日期相差较大的3年的入梅情况进行的分析表明, PWV方法诊断出的入梅日比原定入梅日更合理。该方法在2006年入梅诊断的应用也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3.
GAIM电离层同化方法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离层是复杂的空间层结,其变化受太阳活动强度、地球磁场等因素影响。随着空间技术发展的需求,电离层天气变化成为目前空间天气预报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最近10年,人们利用卫星在电离层观测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尤其引人注意的是:无线电掩星观测技术正走向应用的新阶段,加上已经建立的全球大量的地基GPS观测网,它们不仅为电离层动力学模式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电离层资料,而且为电离层预报提供了很好基础。因此,电离层天气预报成为当前重要的、前瞻性的研究方向,电离层资料同化是电离层预报最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该文系统介绍这方面国际动态,重点是美国的USC/JPL和犹他州大学开展全球电离层同化模型研究、全球电离层同化研究的进展,以及在电离层天气预报中应用的初步成果。  相似文献   
4.
应用GPS探测的可降水水汽资料Pwv对上海地区2002~2005年强对流的水汽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每30分钟一次的GPS/Pwv资料能直观地、及时地反映大气中水汽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变化;GPS/Pwv资料随时间的演变特征与降水有较好的对应关系,不同的季节及不同的降水类型有着不同的分布特征;GPS/Pwv的散度资料可以反映大气中水汽的辐合、辐散分布情况。文章还给出了不同季节产生强对流天气的GPS/Pwv阈值,表明GPS/Pwv资料在强对流天气预报方面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上海地区GPS/STORM试验与结果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了进一步验证地面GPS连续实时探测可降水汽量,提供恶劣天气气象预报的可能性,于1997年8月天气变化剧烈的两个时段在上海地区进行了两次GPS/STORM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地面GPS可提供近实时的、连续的,高精度(内部精度可达1-2mm)的可降水汽量,并与实际降雨和天气变化的过程有很好的对应关系。GPS可降水汽量(PWV)与无线电探空(Radiosonde)结果间的系统差小于1mm,由于地面GPS高精度,高分辨率探测可降水汽量变化的能力。可成为恶劣天气气象预报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地面GPS探测大气的最新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述了利用地面GPS站探测大气的技术,包括基本原理,方法,应用,最新进展和结果的介绍以及存在于该技术的误差源的讨论。从地面GPS站的观测和表面气象参数可得出天顶湿延迟的估计,再由它和可降水汽量之间的转换关系就可得出PWV估计。这种方法求得的PWV时间序列不仅能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度而且有助于气候变化的研究和数值天气预报模型的改进,这就是新兴学科GPS气象学形成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区域GPS气象网反演的可降水量资料(GPS/PWV)对提高灾害性天气的监测和预报能力,改进数值天气预报精度已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我国许多省市相继计划建设区域的GPS气象网。在区域GPS气象网中如何科学合理地布设GPS站就成了大家关注的问题。结合长江三角洲地区GPS气象网的情况,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水汽通道,PWV分布的气候统计、GPS反演PWV资料的有效半径和在数值天气预报中资料同化的最大影响半径等4个方面,讨论了区域GPS网站点的分布和间距的几点依据:重点沿区域的水汽通道和强对流天气主要路径上布站,经向(南北向)的站点密度应大于纬向密度,站点的最大间距小于60km才能使反演的PwV的有效代表性和对数值预报的影响覆盖整个区域。 距  相似文献   
8.
简要介绍了上海GPS综合应用网(SCGAN)情况,分析了该网从2002年6月投入正常运行后,获取的2002年入梅前后长江三角洲地区高分辨率可降水量(PWV)资料,描述了PWV所反映的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入梅过程和特点,以及把GPS/PWV同化到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初始场中的试验。  相似文献   
9.
上海地区盛夏高温分布和热岛效应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6,自引:2,他引:64  
根据1997~1998年的7~8月高温加密观测资料和卫星遥感资料,应用自然正交函数分解技术(EOF),对上海地区盛夏高温分布的气候平均场和第一特征场进行了分析.上海地区盛夏平均高温场分布具有显著的城市热岛效应特征.作者详细讨论了市区建成面积、土地利用类别、人口密度和人为热等都市化因素对热岛效应范围和强度的影响,并做出定量的估计,提出了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若干对策.第一特征场分析表明,风向是影响上海地区热岛效应范围和强度变化的最主要的气象因子.  相似文献   
10.
地面GPS观测探测大气可降水汽量的方法和前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利用地面GPS观测探测大气可降水汽量(PWV)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及其在气象学和天文定位上的应用.地面GPS测量的PWV估计的主要误差源来自天顶湿延迟的估计.为了提高天顶湿延迟的估计精度,根据大气湿分量随时间变化的特性,天顶湿延迟的估算可采用确定性参数估计和随机模型估计.采用这些方法能有效地提高GPS精密定位中高程测量的精度,且其估算的PWV的精度可达1-2mm,足以满足天气预报和气候研究的需要.简述了大气分布的非球对称性对PWV估计的影响并评述了利用地面GPS测量探测PWV的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