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5篇
  免费   217篇
  国内免费   96篇
测绘学   17篇
大气科学   26篇
地球物理   332篇
地质学   150篇
海洋学   42篇
天文学   12篇
综合类   23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5篇
  1979年   2篇
  1974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2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光照、温度对小球藻(Chlorella sp.)吸收~(60)Co和~(137)Cs以及对生长的影响。实验是在~(60)Co,~(137)Cs混合示踪条件下进行的,结果表明:(1)小球藻对~(60)Co有着很高的累积能力,而对~(137)Cs的累积能力较低;(2)光照无论对藻吸收~(60)Co还是吸收~(137)Cs的浓缩系数的影响都是全光照>半光照>黑暗;(3)温度升高藻吸收~(60)Co的浓缩系数增大;(4)小球藻在全光照、28℃时的生长最好,而在黑暗、35℃时的生长最差。  相似文献   
2.
三角褐指藻细胞密度对累积和排出 65Zn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所在渤海湾污染调查中发现河口区沉积物已受到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如Zn在大沽河口外表层底质中的浓度已达131.5ppm~1)远高于本底值(70ppm)。渤海湾由于水质肥沃、饵料丰富,因而是我国北方海区的重要渔场之一。为研究近海河口区饵料细胞密度与污染物  相似文献   
3.
根据佩枯错-普莫雍错480余公里长地震剖面上纵、横波波场特征识别的来自Moho界面反射及壳内界面反射震相, 通过正演拟合解释藏南地区近东西向剖面地壳纵、横波速度与泊松比结构. 结果显示: 该区地壳厚度东西向变化显著, 分别以定日西、定结东为界呈现“块体三分”格局, 西段Moho界面埋深为71 km, 中段约76 km, 东段约74 km; 上地壳底部深度20~30 km左右处存在一低速层, 其厚度沿东西向急剧变化, 即从西段的20 km减薄至东段的6 km左右; 地壳内纵、横波速度变化剧烈, 在东西方向上呈现出跳跃式周期性变化. 下地壳物质低波速与3条近南北向活动正断层的存在可能是伴随印度与欧亚板块碰撞、下地壳物质“拆沉”、地壳增厚与物质东西向“逃逸”耦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中国东部1974年和1979年溧阳地震是两次中强地震,但属破坏性地震。第一次地震(M_s=5.5)于1974年4月22日发生在人口密集的地区。第二次地震(M_s=5.7)于1979年7月9日几乎在同一地区发生。两次地震震中位于两断层的交汇附近,在晚中生代到晚第三纪的沉积拉张盆地内。本文利用2°和90°之间的长周期P波、SH波及短周期远震PD波波形,确定两次地震具有逆冲分量的走滑震源机制。这一机制与较早用P波初动解得到的结果有明显不同。后者得到两次地震的走滑分量和正滑分量。本次研究的结果是,1974年地震机制是走向126°,倾角71°,滑动角33°。震源深度、地震矩和应力降分别为12km,8.4×10~(23)dyne-cm(1dyne=10~(-5)N)和41bar。1979年地震机制是走向41°,倾角64°,滑动角147°。震源深度、地震矩和应力降分别为7.5km,1.6×10~(24)dyne-cm和152bar。地震学资料与实地调查表明,1974年地震是WNW走向断层破裂所致。1979年地震的断层面很难求解。溧阳地震的逆冲断裂,在中国东部的较大地震中是很少见的。这可能表明在现代的E-W到ENE-WSW向压应力场作用下,构造盆地下方断层重新被激活,而且发生逆转。  相似文献   
5.
6.
Introduction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eismological observation technique and deep-going of seismicdata application fields, especially the digitization of data in earthquake station networks, theimprovement of the precision, the data quantity increases as geometric order, which bringdifficulty to saving and transfering these data. To keep all information, seismic data, like medicalimages, should be compressed without error in many applications. In generally, traditionalcompression meth…  相似文献   
7.
由于地震数据的特殊性,在某些情况下需要进行无损压缩. 本文通过应用提升方法构造的整数小波变换无损压缩地震数据,与传统的无损压缩算法相比可以较好地提高压缩率. CDF(2, n)系列双正交小波可以较好地消除数据间冗余,集中数据特征,比其它CDF系列、SWE和CRF双正交小波有更好的压缩效果. CDF(2,n)系列双正交小波更适合作为整数小波变换无损压缩地震数据的小波函数.   相似文献   
8.
电磁式可控震源-大地耦合过程中的非线性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液压式可控震源的线性模型在电磁式可控震源的应用上已不再适合, 故电磁式可控震源-大地耦合模型研究对实现有限激励能量向大地的最佳传输至关重要. 由于可控震源基板中含有大量高频谐波, 在耦合模型中引入非线性恢复力, 并通过用多尺度法对系统进行了非线性振动分析. 对振动过程中的超谐共振现象为能量传输过程中谐波的产生给出了合理的解释, 并为可控震源地震勘探中互相关参考信号的选取提出了改进方案, 通过野外实验, 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9.
Introduction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arthquake observation technology, increasing ofobservation stations and improvement of observation instruments which are digitalized and con-nected by network, a great deal of data is recorded, to some extend, which brings difficulty for usto manage and store them. It leads to traditional methods, which use the file system to managemass data, could not satisfy our requirement, and it is necessary to find a new method in place oftradit…  相似文献   
10.
朗读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教学方法,其具体方式很多,如大家齐声朗读、分组对抗朗读、个人美声朗读、快速朗读、慢速朗读、同一内容反复朗读等等。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挖掘朗读功能,善于运用朗读手段,会使课堂充满生机,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