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质学   9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6 毫秒
1.
对黄海中、古生界地质构造特征及油气远景的新认识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近两年来开展了新一轮大调查,根据长排列多道地震资料显示,北黄海在印支-燕山运动形成的隆起背景下,分布着4个中,新生代拗陷,最大沉积厚度8000m,其中晚侏罗-早白垩世沉积厚度6000m,是拗陷中主要的生储油层,局部构造类型主要为断块,断背斜,潜山及反转背斜等,具有形成中小型油气田的潜力。南黄海是下扬子后加里东台地的主体,于中部隆起及其两侧,广泛分布着厚度大于5000m的较稳定的晚古生代-早中生代海相地层;中生代以来,在中部隆起南侧发育了裂谷型盆地,可与苏北盆地对比;其北侧,则在苏胶造山带与中部隆起之间形成前陆盆地,其面积约4万km^2,古生代及中,新生代沉积厚度可达15000m,具有海相及陆相多层系,多类型的成藏系统,局部构造类型多,晚期成藏条件好,具有形成大中型油气田的潜力。南黄海的“黄北前陆盆地”是本区最有远景的战略勘探区。对中部隆起区,应加强研究,以期在非构造圈闭油气田方面有新的发现。  相似文献   
2.
南海礼乐盆地沉降史模拟及构造演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8,自引:7,他引:1  
通过对礼乐盆地构造沉降和总沉降变化的分析,结合盆地地质构造发育的特点,将盆地构造沉降幕式变化与盆地构造演化紧密关联起来,认为盆地的三幕构造沉降与盆地三个构造层的特点和形成演化的三个阶段相对应。同时,论述了区域构造运动与盆地构造沉降、构造特征、形成演化、沉积特征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了构造活动对沉积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南黄海构造样式的特征与含油气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的地震资料揭示,南黄海不同构造层内发育各具特色及多种类型的构造样式,主要表现有压缩、伸展和反转构造样式,分别有基底卷入型的压性断块和冲断构造、挤压背斜构造、潜山构造、穹隆构造、张性断块构造以及断层扩展反转褶皱构造、盖层滑脱型褶皱反转构造、单条冲断系负反转构造等。本文着重从剖面形态和平面展布分析各构造样式的特征,追溯它们在时、空上的相互联系和叠置关系,阐述印支、燕山和喜马拉雅运动对构造样式的作用,认为这些构造样式是地壳挤压、伸展和走滑联合作用的结果,并探讨了油气赋存的规律。  相似文献   
4.
以最新的地质 地球物理资料和北黄海盆地构造几何学特征为基础,采用盆地反演模拟与宏观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系统解析了北黄海盆地的构造运动学特征。研究表明,北黄海盆地在中、新生代时期经历了水平伸展、水平挤压、相对平移(走滑)以及垂直差异升降等几种运动型式,其中,水平伸展运动和垂直差异升降运动是北黄海盆地构造运动及形成演化的主体。水平伸展运动可以划分为J3-K1、E2和E3三个主要“伸展事件”,并控制着盆地的成盆演化,其南北向伸展强度均东强西弱,东西向最大伸展强度自中生代到新生代由东向西迁移。水平挤压运动主要有晚白垩世和渐新世末-中新世初期两期。相对平移(走滑)运动伴随水平伸展运动和水平挤压运动发生,使多数NNE向、NW向断裂具有相对压扭或张扭平移(走滑)性质,其中尤以NNE向断裂更为明显。垂直差异升降运动具有“幕式”渐进之特点,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始新世、渐新世以及中新世中晚期以来为沉降期,其中尤以始新世的沉降速率最大,晚白垩世、古新世、中新世早期为抬升剥蚀期;盆地的中、新生代沉降作用具有明显的自东向西迁移规律:东部坳陷以中生代沉降作用最为显著,中部坳陷主沉降期为始新世,而西部坳陷的快速沉降主要发生在始新世,并一直持续到渐新世。  相似文献   
5.
南沙海域西南部具有上始新统-下渐新统、上渐新统-中中新统、上中新统三套油气源岩,其有机质类型属ⅡB-Ⅲ干酪根。根据DavidA.Wood(1988)计算不同地层的777值和R0值,确定了研究区的生油门限深度,万安盆地南部为1700-3500m,曾母盆地西北部为1500-3500m,并分析了有机质成熟度的热演化史。研究区发育有三类储集层:渐新世-晚中新世砂岩、中-晚中新世台地灰岩或礁灰岩和前第三纪裂  相似文献   
6.
南黄海盆地和北黄海盆地地震速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概述南黄海盆地和北黄海盆地区域地质背景的基础上,介绍了横跨2个盆地的HHQY05-1测线的位置和地层属性。通过对2个盆地(主要是HHQY05-1测线)的速度谱、平均速度以及层速度的分析对比,认为2个盆地的地震速度差别较大,南黄海盆地的平均速度总体上小于北黄海盆地的速度,主要是由于2个盆地在地质构造、岩性、地质年代等方面的差异所引起。因此,利用地震速度可以初步了解盆地的构造特征和地质属性。  相似文献   
7.
南黄海不同构造层内发育各具特色及多类型的构造样式,主要表现有压缩,伸展和反转构造样式,分别对应基底卷入型的压性断块和冲断构造,挤压背斜构造,潜山构造,穹隆构造,张性断块构造以及断层扩展反转褶皱构造,盖层滑脱型褶皱反转构造,单条冲断系负反转构造等,认为这些构造样式是地壳挤压,伸展和走滑联合作用的结果,并探讨与油气赋存的规律。  相似文献   
8.
针对礼乐盆地含油气组合静态地质要素的分析表明,盆地内主要发育中生界、古新统一中始新统和下渐新统3套烃源岩,并以中、下两套源岩生烃潜力最好;砂岩、碳酸盐岩和生物礁是盆地的主要储层类型,砂岩储层在中、新生界内广泛发育,而碳酸盐岩和生物礁储层则主要发育于上渐新统一第四系;盆地总体上缺少广泛发育、封盖性能良好的区域性盖层,但局部性盖层发育,且封闭性能良好。盆地主要存在3套含油气组合:中生界含油气组合,这是盆地内较有远景的一套含油气组合;古近系含油气组合,这是盆地最主要的勘探目的层系;新近系含油气组合,该套组合在盆地中部隆起难以形成良好的油气组合关系,而在盆地坳陷区,尤其是南部坳陷则可形成良好的油气组合关系。  相似文献   
9.
南沙中部海域油气地质条件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南沙中部海域发育了古新统--下渐新统(上渐新统)、上渐新统(下中新统)--中中新统、上中新统--上新统三套油气源岩,其有机质类型以Ⅱ-Ⅲ型为主。根据David.A.Wood(1988)所提出的TTI值和计算方法及R0值的关系,确定研究区生油、气门限,并分析了有面质成熟度的热演化史。在研究区发育有古新世-晚中新世砂岩、晚渐新世-中新世(或上新世)碳酸盐岩两大类型的储集层,在南部、中部西南侧、西北部均具有良好的区域性盖层,并发现有断块、断背斜、断鼻、背斜、台地生物礁(礁隆)等地层圈闭类型,因此研究区内具有良好的油气地质条件。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