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测绘学   2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6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甘肃黑方台为灌溉诱发的静态液化型黄土滑坡发育地区,这类滑坡变形破坏具有明显的突发性,2015年黑方台东北侧的陈家8~#滑坡发生了3次滑动,在前方沟谷内形成了4.4×10~4 m~3黄土堆积体。通过野外调查和位移监测,获得了陈家8~#静态液化型黄土滑坡的完整变形曲线,其滑坡变形过程可分为前期稳定、匀速变形和加速变形3个阶段,位移具有明显的突发性,滑前坡体底部饱水黄土的静态液化是诱发滑坡连续发生的原因,而滑坡弧形凹槽产生的汇水作用是使3次滑动呈渐进后退式的重要因素。有效的地表变形监测和宏观上地下水渗出规律的识别是预警这类滑坡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他什店煤田地质构造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他什店煤田位于库尔勒市东北十八公里,焉耆中新生代沉积盆地西南缘.盆地南北两侧为东西向构造带所限,西南和东北两侧为北西西向构造带所截,形成一个轴向呈北西向延伸的菱形山间盆地.其中沉积了三叠系、侏罗系、第三系和第四系.新生界与侏罗系呈不整合接触.侏罗系主要出露于盆地西南侧,在哈满沟、他什店一带,元古界变质岩系直接掩覆其上.中生代以来,该区经过多期构造变动,不同期次的构造彼此迭加,相互干扰,构造较为复杂.该区经过几年的地质勘探工作,对煤田内出现几组不同期次、不同方向的构造形迹进行了研究,初步搞清构造分布规律,扩大了煤田范围,证实勘探区是一个大型煤田.  相似文献   
3.
论天山旋回有关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天山地区地质研究程度不断地提高,广大地质工作者给我国地质学的宝库积累了丰富的资料。当然,在大地构造学方面也增添了不少很有参考价值的内容。近年来,以尹赞勋教授为首的提出了天山旋回的概念,并建议以它作为中国晚古生代阶段的构造运动,从而取代长期统治我国构造地质领域的华里西(海西)旋回。继后,新疆地质局编写组和罗发祚分别发表了《中国天山地质构造特征》和《漫谈天山旋回》。为了使天山旋回更臻完善,笔者发表如下意见,以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4.
短路线岩石地球化学测量在地质找矿工作中是一种简便、快速、经济的方法之一,应用范围广,对解决某些地质问题能发挥较好的作用。此方法在构造地球化学与地质找矿中被实际应用,具有简便、快速经济等特点。  相似文献   
5.
宋文涛  林峰  方哲宇  朱星 《海洋学报》2010,32(10):6921-6926
利用扫描近场光学显微镜观测并分析了两种表面等离子体激元纳米结构对表面等离子体激元(SPP)的激发和聚焦现象. 用线偏振光照射有半个周期相位差的环状沟槽结构与有半个周期位相差的环状狭缝结构,得到了单点的SPP聚焦. 有限时域差分法的模拟结果验证了实验中观测的现象. 这两种相位错位的表面等离子体激元纳米结构,突破了由于干涉导致的线偏振光不能得到单个聚焦点的限制. 与采用径向偏振光激发而得到单个聚焦点的方法相比,线偏振光不需要聚焦,也不需要将光束中心对准纳米结构的几何中心即可得到单点聚焦.  相似文献   
6.
范杰  朱星  胡桔维  唐垚  贺春蕾 《岩土力学》2022,43(4):1009-1019
裂纹监测对岩石损伤演化的认识至关重要。为研究岩石裂纹扩展及损伤变形特性,开展了含不同倾角(0°~90°)预制裂隙的标准细黄砂岩样的单轴压缩试验。利用三维数字图像相关技术(3D-DIC)获取岩样三维空间坐标下的应变分布,并结合声发射从光学与声学的角度监测了裂纹的扩展演化。由此提出了一种裂纹主应变的计算方法,定量表征岩石劣化的损伤变量D值。最后,探讨了由声发射与损伤变量D值确定岩样特征强度的影响因素。结论如下:(1)裂纹主应变反映了岩样受荷过程中同源裂纹在时间上的变化速率与空间上的扩展趋势,能较好地表征岩石的开裂行为;(2)声发射适用于确定岩样的起裂应力,不适用于损伤应力的确定,损伤变量D值所确定的起裂应力滞后于声发射,但适用于损伤应力特征值的确定;(3)结合声发射与DIC技术确定的归一化起裂应力范围为0.63~0.94、归一化损伤应力的范围为0.83~0.99;(4)预有裂隙会影响岩石的材料力学性能。随着倾角的增加,岩石的起裂应力、损伤应力及峰值应力呈增长的趋势,由于难以形成局部应变场聚集,裂纹的萌生与起裂更加困难。结果表明,3D-DIC技术的利用可以提高对岩石开裂行为的理解,对岩石的损伤监测与判识更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详细阐述了一种以Sallen—Key滤波器为基础的新型数字高斯成形的方法。运用二阶微分方程建立高斯成形数学模型,在模型解算过程中利用数值微分算法得到一个通用的输入信号与输出信号的数值递推解,从而实现了核脉冲信号的数字高斯成形。通过标准指数信号的模拟以及实际测量信号的模拟,确定了数字高斯成形的参数。  相似文献   
8.
9.
朱星  刘汉香  胡桔维  范杰 《岩土力学》2022,(S1):164-172
通过对砂岩岩石试样开展单轴加载压缩下的声发射试验,测试岩石试样在单轴多级加载条件下受力变形全过程的声发射参数,建立时间-荷载-声发射参数关系曲线,分析岩石变形破坏全过程的声发射特征及变化情况,对岩石变形破坏过程声发射特征的自相关系数和方差变异性进行深入分析,揭示岩石变形破坏的临界慢化现象,探索岩石临界破坏的声发射前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1)岩石在逐级加载过程中产生明显的声发射现象,声发射振铃计数随着加载级数增加越来越高,在岩石试样破坏时刻达到最高;(2)利用声发射RA(上升时间/峰值幅度)与AF(平均频率)特征分析,岩石试样在整个过程中以张拉破裂为主,加载后期剪切破裂逐步增多;(3)通过声发射振铃计数率、上升时间、峰值频率、RA主要特征时间序列的方差和自相关分析,发现其分析结果均在岩石破坏前存在突变性,即表明出明显的临界慢化现象,可作为岩石破坏灾变的前兆特征;(4)峰值频率和RA的方差变异可作为岩石损伤破坏的关键前兆指标。鉴于此,将临界慢化现象分析用于脆性岩石破坏过程的研究,对深入认识岩石临界破坏状态和灾变前兆具有非常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10.
天山构造带自中生代以来,除在其南北两侧形成规模巨大的塔里木北缘的库车山前坳陷和准噶尔盆地南缘的乌鲁木齐山前坳陷外,还在构造带内部形成了一系列山间盆地,包括吐一哈、伊犁、巴音布鲁克、耆焉等盆地.这些山间盆地是在天山华力西中、晚期褶皱带基础上形成的.天山构造带实际上是由东西向构造带、北西西向和北东东向构造带联合组成的一个复杂构造带.这三组不同方向、不同时代的构造带,不仅对晚古生代沉积盆地的分布起控制作用,而且对中新生代盆地亦起控制作用(图1).由于盆地受三组不同方向构造所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