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地质学   11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9 毫秒
1.
2.
从区域环境到矿化阶段的系统论述,其用意是强调区域环境的深部构造热作用是成矿的热动力基础,多种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场(晕)叠置区是成矿区的标志。火山-岩浆演化是热源的积累.先钼后铀的矿化作用基础,碱性流体交代蚀变和氢交代铀富集成矿等综合因素决定了居隆庵是一个具有较大潜力的铀资源地段。  相似文献   
3.
以产于碎斑流纹岩中的铀矿化蚀变为例,对居隆庵铀矿床蚀变分带及其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将该区蚀变分成5个带。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围岩蚀变过程中元素迁移、富集有明显的规律;常量元素(Ca、Mg、K、S)、微量元素(Cu、Pb、Zn、As、Sb、Th、Mo、W、F)和稀土元素(REE)有明显富集;亲硫元素是铀成矿作用的指示元素;成矿过程至少经历了两次热液活动;成矿流体具有还原性和深源性。  相似文献   
4.
5.
新疆蒙其古尔铀矿床成矿流体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对新疆蒙其古尔铀矿床成矿流体中的包裹体、酸解烃和镜质体反射率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矿床的成矿流体主要为层间含氧含铀水和还原性烃类;石英裂隙中存在的流体包裹体主要是次生的富液盐水包裹体和液烃包裹体。测得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为50~67℃,平均66℃;w(Na Cleq)为1.40%~14.04%,平均4.49%;成矿流体密度为0.98~1.04 g/cm3,平均1.01 g/cm3;说明成矿流体为低温低盐度流体,有机质热演化形成的甲烷等烃类参与了成矿过程。  相似文献   
6.
晶质铀矿是花岗岩中广泛产出的副矿物,其铀离子价态的变化及比例关系,对于岩浆氧逸度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笔者利用硅酸盐熔浆中U~(6+)-U~(4+)的平衡关系,推导出花岗岩副矿物——晶质铀矿的氧逸度计热力学计算方程,以及氧逸度(f O2)、温度(T)和不同价态铀离子比值(U~(6+)/U~(4+))的对数关系。以赣南五里亭花岗岩体为例,借助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获得U~(6+)与U~(4+)的比例关系(U~(6+)/U~(4+)=0.30~0.46);利用晶质铀矿氧逸度计热力学方程,计算出该岩体形成时的平均氧逸度(为FMQ+0.58)。在温度(T)与氧逸度(lg f O2)协变图中,该结果靠近矿物反应缓冲线(FMQ),显示岩浆为弱还原性。因此,晶质铀矿U~(6+)/U~(4+)氧逸度计算结果能够代表岩浆源区的氧逸度特征,可作为常规氧逸度计算方法的一种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7.
通过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煤岩学、有机地球化学及成矿模拟实验的研究,首次阐明临沧盆地大寨超大型煤中锗(铀)的有机成矿机理:初始锗来源于赋锗的花岗岩风化产物;在泥炭化阶段通过微生物对陆生高等植物降解和改造,经有机质吸附和生成锗络合物等环节构成富锗泥炭层。当富锗泥炭层形成褐煤时,未成熟有机质从含锗的粒间孔隙水中富集锗形成褐煤锗矿层;在表生氧化阶段中,褐煤锗矿层中锗被含氧地下水淋滤、迁移、叠加再造形成富大锗矿体。为进一步探讨锗矿的有机成矿机理进行了包括浸出、吸附、络合的锗矿预富集,以及锗重新迁移和聚集实验,来表述和证明上述有机成矿机理。  相似文献   
8.
相山沙洲铀矿床产于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中。本文采用诱发裂变径迹方法,对矿区花岗质围岩及其蚀变岩石中铀 的存在形式和分布状态进行了研究,共区分出围岩中铀的五种存在形式,即副矿物中的类质同像铀、显微或超显微粒状铀 矿物、造岩矿物中的吸附铀、包裹体中的铀,以及简单铀氧化物矿物,并根据来源将蚀变岩石中的铀划分为来源于花岗岩 原岩的继承铀和来源于成矿流体的叠加铀两类。经过交代蚀变作用,造岩矿物中的铀含量明显降低,大部分含铀副矿物消失。 铀被带出并进入热液流体,后主要聚集在蚀变矿物周边和沿裂隙分布,或被新生矿物吸附。交代蚀变作用改变铀的存在形式, 造成铀在岩石中的迁移和预富集,从而有利于铀的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9.
张玉燕  刘红旭  修晓茜 《地质学报》2016,90(12):3508-3518
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中微生物参与成矿现象和微生物活动证据越来越多,表明微生物对当今我国主攻的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的形成起重要作用。本文利用分子生物学、活菌培养和实验室模拟等方法对新疆十红滩和蒙其古尔两个典型砂岩型铀矿床中微生物与铀成矿作用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不同地球化学环境带岩石中主要微生物类群的分布特征不同,表现出明显的生物地球化学分带性,从氧化带到还原带,喜氧菌数量逐渐减少,厌氧菌数量递增,各带细菌的分布受容矿层中有机碳含量、铁的存在形式及含量、所赋存地下水的溶解氧和硫酸盐含量等的控制。微生物对铀成矿的影响是综合性的,同时也受到各种环境因素的制约,微生物之间也存在着共生、互生、竞争和拮抗的关系,从而影响着矿床的发育。该类铀矿床微生物富集铀的机制是以间接的非代谢性生物吸附为主,而代谢性富集机制则是次要的。  相似文献   
10.
骆效能  李子颖  张玉燕  何升 《地质论评》2019,65(Z1):165-166
正1地质背景研究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北部的伊蒙隆起区内,区内地层比较平缓,为向西南缓倾的单斜地层,倾角通常小于3°。出露的地层主要为侏罗系和白垩系,赋矿层位主要为中侏罗统直罗组下段的灰色中-粗砂岩。根据地层的岩性、颜色以及蚀变特点,可以将直罗组划分为两个岩性段:上段(J_2z~2)和下段(J_2z~1),其中下段又可以分为上亚段和下亚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