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17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64篇
海洋学   10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5年   2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39 毫秒
1.
介绍了商水县面雨量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对不同方法优缺点的讨论,确定采用面积权重法.  相似文献   
2.
中国晚前寒武纪的宏体化石概观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孟莪 《地质科学》1989,62(3):244-255
本文综述了目前中国晚前寒武纪地层中所发现的宏体化石,从18亿年起直到6亿年左右。蓟县剖面高于庄组(14亿年)中发现Grypanta等大化石,再次证明生物演化大阶段的世界性。包括后生动物实体化石在内的淮南生物群可能是前冰期的,也就是先伊迪卡拉期的。震旦纪晚期的西陵峡生物群,现有伊迪卡拉期的典型分子,又有丰富的蠕虫管和高级的红藻、绿藻类。蠕虫管的大量出现预告了带硬部动物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3.
陈孟莪 《地质科学》1991,(2):120-128
辽南地区晚前寒武纪地层中多层位宏体化石的发现,使序列更完善。根据化石生物机体的复杂程度,可列入前冰期的辽南系,它介于震旦系和青白口系之间。其南关岭组的宏体化石组合类似淮南地区的九里桥组,提高了两区的晚前寒武纪地层的对比度。复州湾沙山村赵家坎子剖面再次证明大连市南、北部晚前寒武纪地史发育的一致性及原区调队等单位对地层叠接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4.
长城系属中元古宇底部,其底界年龄一直存在争议。国内发表的数据在2000-1640Ma之间。通过分析以往数据,并据近年新资料,认为长城系底界年龄划在(1700±20)Ma是比较合理的。  相似文献   
5.
此报告陈述乌普萨拉讨论会期间的活动和取得的一些成果。在会议的最后一天传阅和讨论了此报告的草稿,但其中所提到的观点不一定是每个与会者的观点。此报告偏重于试图确定讨论会取得了进展的领域并对最早期骨骼化石未来的工作提出建议。本次会议汇集了来自12个国家的52位从头到尾出席会议的代表,另外4位仅部分时间出席(参看与会者名单)。大多数与会者带来了供研讨的化石收藏品,这包括自愿提供的材料和应其他与会者的要求或组织者要求而带来的材料。  相似文献   
6.
辽宁复县震旦系高家屯组皱节虫化石的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辽东半岛南部晚前寒武纪地层分布广泛,发育完整,顶、底界线清楚,厚度巨大,生物化石丰富,并为中、外地质学家所重视,但是其地层对比一直是争论的问题。有的认为偏老,属青白口系以下,有的认为偏新,属青白口系以上。微古植物、可疑化石Chuaria、叠层石的研究结果受到怀疑;南关岭组底部所产的后生动物化石“水母”、“海绵骨针”和“遗迹化石”,现被查明是非生物成因的;同位素年龄的数据也是矛盾重重。  相似文献   
7.
 作者对浙江省常山县三里亭北九家坞的上震旦统剖面的碳酸盐系统采集的54个样品,作了碳、氧稳定同位素的分析。其中δ13C除4个外几乎全为正值,平均值2.16%,这与前人提到过的文德期以δ13C负迁移为特征的结论不符。离散变为9.0。最大负峰值出现在剖面近中部的磷块岩层中,可能与海流状况的剧变有关。δ18O除最末两个为小的正值外,几乎全为负值。  相似文献   
8.
我国早期生命进化研究的进展和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中国在晚前寒武纪——寒武纪生物化石群研究多方面(尤其是大化石)的主要成就。其中,近年发现的震旦纪陡山沱期化石生物(包括庙河生物群和蓝田植物群),对植物界的进化说来是个重要阶段;早寒武世澄江生物群(包括软躯体生物和软部保存的带骨骼生物)早于国外著名的布吉斯页岩生物群,逼近了带骨骼动物最初的爆发式辐射期。这些珍稀化石的研究将促进对早期生物进化历程的重新认识。这个研究领域有无可限量的前景。  相似文献   
9.
陈孟莪 《地质论评》1981,27(2):150-156
有关我国磷块岩矿床的形成规律,在五十年代曾有人进行过总结,其中心思想可以概括为“古陆边缘浅水成磷说”,现在看来有些问题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第一,“陆”在何方这一根本性问题需要研究。有人在本区凡邻大矿带的地方都画上古陆。其实此时期本区古地形的形成,先是晋宁运动、后是澄江运动的结果。查一查震旦系下统(包括冰碛岩)的分  相似文献   
10.
本文提出了后生动物早期演化的三阶段概念。除了可能的古老(约10亿年)遗迹化石外,包括由原生动物演化为后生动物及其最早的多样化的第一阶段,现在是并且必定仍然是假说的。这个阶段部分地对应于和受影响于增加着的大气圈氧的水平。第二阶段造成多样化,由现已闻名的埃迪卡拉软躯体动物就可以认识到这种多样化。在第三阶段,矿化组织(介壳和骨骼)的形成成为可能并终于普及。本文研究了这个过程的生物化学演化基础和影响此过程的环境因素,还讨论了介壳和骨骼形成的机能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