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08篇
  免费   508篇
  国内免费   522篇
测绘学   389篇
大气科学   386篇
地球物理   483篇
地质学   1522篇
海洋学   369篇
天文学   20篇
综合类   267篇
自然地理   302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74篇
  2022年   104篇
  2021年   94篇
  2020年   94篇
  2019年   117篇
  2018年   145篇
  2017年   93篇
  2016年   85篇
  2015年   85篇
  2014年   209篇
  2013年   151篇
  2012年   130篇
  2011年   145篇
  2010年   138篇
  2009年   133篇
  2008年   169篇
  2007年   136篇
  2006年   167篇
  2005年   104篇
  2004年   104篇
  2003年   82篇
  2002年   98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83篇
  1999年   79篇
  1998年   74篇
  1997年   97篇
  1996年   72篇
  1995年   83篇
  1994年   62篇
  1993年   78篇
  1992年   75篇
  1991年   69篇
  1990年   46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3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4篇
  1958年   8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然资源档案管理是一项内容较为复杂且不断发展的工作,随着国土资料的日益丰富,它对管理工作人员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新时期背景下,如何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是每一位管理工作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就目前自然资源档案管理效率,谈几点看法和建议,希望对做好自然资源档案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对大洋27航次在西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挑战者深渊获取的3个多金属氧化物样品进行了X射线矿物衍射分析、穆斯堡尔谱分析及地球化学元素分析,研究其矿物、地球化学特征差异。结果表明,所取样品处于多金属氧化物发育的初始阶段,具有独特的矿物地球化学特征:(1)相较于太平洋CC区及中太平洋海盆获取的多金属结核样品,本研究样品的矿物组成中含有异常高的石英、斜长石以及黏土矿物,而水羟锰矿和钙锰矿含量较低。(2)样品中铁相矿物主要为正方针铁矿(91.6%),另含少量纤铁矿(8.4%),推测是纤铁矿向更加稳定的正方针铁矿衍变的结果。(3)由于样品中深海黏土组分以及氧化物核心物质的混入,加上吸附金属氧化物时间较短,导致SiO2和Al2O3含量均高于正常结核,而Fe、Mn、Cu、Co、Ni等其余金属元素含量较低。(4)由于形成时间较短,样品中稀土元素含量相对较低,ΣREE仅约为0.4×10-3(一般太平洋CC区及中太平洋结核中稀土含量均大于1.0×10-3);加之海水氧化还原作用的降低以及研究区海底热液活动的影响,Ce元素未表现出多金属结核中常见的正异常。  相似文献   
3.
总结李丹丹教授从脾论治疗焦虑症的临床经验。李教授认为现代焦虑症与脾密切相关,重视从脾论治,临床上凡是因思虑、劳累过度引起的焦虑症均以益气健脾、兼以疏肝为基本治疗原则,选用归脾汤加柴胡、白芍为主方治疗,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4.
源于北大西洋的末次冰期千年尺度波动的Heinrich事件在东亚地区不同气候记录中得到较为广泛的识别。但是,哪一次事件对东亚乃至北半球影响最显著还不清楚。山西临汾盆地作为中国东部的山间盆地保存了较为广泛的黄土沉积。本次研究对山西洪洞县洞峪沟剖面末次冰期厚10.5m的黄土进行光释光测年,0.5cm间距的粒度测量、磁化率测量。结果显示,该剖面跨越67.7~13.0ka,粒度和磁化率记录所反映的气候特征可以以H5事件(47.3ka)为分界点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其中,早期(67.7~47.3ka)粗粉砂(20~63μm)和砂含量(63μm)整体较低而磁化率较高,反映该时期亚洲冬季风较弱而夏季风较强;晚期(47.3~13.0ka)粗粉砂含量和砂含量整体较高而磁化率较低,反映该时期亚洲冬季风明显增强而夏季风明显减弱。山西洪洞以H5事件(约47.3ka)为分界点的末次冰期气候演化模式在东亚、东地中海乃至北美均可以对比,可能是北极地区冰量在这一时期得到显著发展,导致东亚乃至北半球气候向寒冷方向发生显著变化。这一认识对理解东亚MIS3气候演化趋势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对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作出重点部署,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要举措,是破解当前慈溪市国土资源素质性、结构性、体制性矛盾,推动实体经济做大做强的关键之举。推进慈溪市国土资源供给侧改革,优化要素支撑,要围绕创新活力之城美丽幸福慈溪建设的定位目标,深入分析国土资源工作在新时代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从优化规划空间,提升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强化耕地保护,  相似文献   
6.
现行黄河三角洲地貌演化已使河口动力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但黄河改道清8汊后,现行河口以及废弃河道清水沟河口动力环境如何变化尚不清楚。基于1976、1995和2002年黄河三角洲实测水深数据,应用Delft3D模型对清水沟流路不同时期冬夏季河口动力环境进行了数值模拟,定量研究了黄河三角洲地貌演化对动力环境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黄河现行三角洲地貌演化导致河口动力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1976年河口动力环境弱,随着河嘴向海突出,1995年河口处涨、落潮最大流速较1976年增长了约60%~90%,潮致剪切力增大约2倍,冬季大风条件下浪致剪切力较1976年增加1个数量级,2002年黄河改道清8汊入海后,现行河口处涨、落潮最大流速较1995年减小约20%,潮致剪切力减小1/3,冬季大风条件下浪致剪切力是1995年的1~2倍,而废弃河道河口处涨、落潮最大流速较1995年减小约20%~40%,潮致剪切力减小约20%。黄河三角洲动力环境变化也显著影响了入海泥沙的搬运与沉积,造成清水沟河口呈"南肥北瘦"形态,且废弃后侵蚀速率不断降低。同时,地貌形态与动力环境之间的耦合关系对黄河三角洲冲淤模式的转变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基于16S rRNA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对毛乌素沙地小叶锦鸡儿(Caragana microphylla)、柠条锦鸡儿(Caragana korshinskii)根系微域(即根系、根际土、根区土、灌丛间空白土)间的细菌群落多样性和结构差异性进行表征。本研究对各根系微域间细菌群落的Alpha多样性指数进行了单因素方差分析以及基于OTU水平的PCA分析,探究其在根系微域间Alpha和Beta多样性的层级变化,证实了有关植物根系微域生态位分化的报道,并发现锦鸡儿属植物根系微域间细菌群落的多样性和结构组成随着4个微域类型由外及内呈现出显著的层级差异性(P<0.05)。通过对优势细菌群组的结构组成分析,发现锦鸡儿属植物对特定细菌群组具有显著的向根系内筛选富集的作用(P<0.05)。这种植物通过根系微域对特定细菌群组的逐级筛选富集作用,是导致锦鸡儿属植物灌丛下不同生态位间细菌群落结构和组成发生层级变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对涪江上游流域地貌特征及其与断裂活动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有助于深入理解青藏高原东缘晚新生代以来的地貌演化过程,也可为该区域构造活动和河流发育历史研究提供参考依据。基于经空间叠加处理的海拔高程数据和地势起伏度数据,在涪江上游流域划分出15种地貌形态组合,在此基础上结合区域断裂活动状况,从研究区地貌类型、海拔高程、地势起伏度、干流下切深度、河道水平扭错等方面探讨流域地貌特征对断裂活动性的响应,结果表明:(1)虎牙断裂和龙门山断裂带逆冲活动驱动区域性间隙抬升使中海拔地貌区成为涪江上游流域地貌类型的主体;(2)虎牙断裂逆冲作用导致位于上盘的西侧块体具有更高的隆升幅度和海拔高程,并加剧了外营力侵蚀,形成了相对较高的地势起伏形态;龙门山断裂带三条主干断裂的上盘叠瓦式向上推移,使虎牙断裂东侧区域海拔高程和地势起伏度均自北向南逐级降低;(3)涪江上游流域一系列逆断层的差异活动导致位于断裂上盘区域的河道下切深度、下切速率总体上大于下盘区域。涪江干流对流经区域地表的切割,内、外营力的贡献比值大致为1.95∶1;(4)横跨断裂的涪江河道因断裂平移走滑而沿断裂走向发生同步弯曲,龙门山断裂带的区域性右旋作用使涪江干流及其支流的流向在龙门山地区发生系统性转变。  相似文献   
9.
赵亮  何凡能  杨帆 《干旱区地理》2020,43(5):1337-1347
随着全球变化加剧,世界各地自然灾害的频发,国际社会为应对自然灾害进行了不懈努 力,历届世界减灾大会不断强调对应急管理全流程的研究,恢复重建作为应急管理的重要环节而 得到广泛重视。积极开展灾区恢复重建后效评估有利于保障灾区恢复重建实施与区域可持续发 展。灾区恢复重建后效评估研究时间较短,首先比较分析了国内外恢复重建的内涵,明确了恢复 重建后效评估的基本概念,并梳理了灾区恢复重建后效评估的在中国的发展演变。由于灾区恢复 重建内容复杂多样,本文结合灾区恢复重建后效评估的发展历程、研究范围与关注时段,分别从项 目、要素与可持续性三个关键视角对后效评估的理论方法等展开评述,结果表明:(1)项目后效评 估在灾区恢复重建后效评估中起步较早,现有评估多集中于居民住房、基础设施、公共设施等工程 质量的评估,但缺乏对项目设计过程中社会居民参与度、公众满意度以及社会经济效益等的评 估。(2)要素后效评估在灾区恢复重建后效评估中涉及范围最广,具体包括社会、经济与环境等要 素,这些要素的评估受政策绩效影响较大,后期需要构建综合的评估体系以开展科学评估。(3)可 持续性后效评估以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与地方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为基础构建评估框架, 有利于促进灾区的可持续发展。通过综合分析《仙台减轻灾害风险框架》中“重建的更好”(BBB)理 念,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以及《巴黎协定》适应全球变化等诉求,结合当前灾区恢复重建 后效评估现状进行展望,以期为灾区恢复重建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个更为系统、综合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0.
对山东半岛南部近岸海域的106个表层沉积物样品及大沽河、五龙河和乳山河的94个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碎屑矿物分析,系统地研究了碎屑矿物的分布特征及物源指示。研究区共鉴定出40种重矿物和13种轻矿物,重矿物以普通角闪石、绿帘石、黑云母和自生黄铁矿为主,轻矿物以石英、斜长石、钾长石和风化云母为主。根据碎屑矿物组合特征,将研究区分为4个矿物区:Ⅰ区为胶州湾口至崂山头的附近海域;Ⅱ_1亚区为丁字湾和鳌山湾附近水深约15m以浅的海域,Ⅱ_2亚区为研究区东南部水深20m的远岸区;Ⅲ区处于Ⅱ区和Ⅳ区的过渡带;Ⅳ区为乳山口西南部近岸海域。Ⅰ区和Ⅱ区的矿物组合均为普通角闪石-绿帘石-石英-长石,Ⅰ区和Ⅱ_1亚区受大沽河、五龙河和乳山河输入的物质及沿岸基岩、岛屿风化碎屑的影响较大,Ⅱ_2亚区主要为晚更新世低海平面时形成的陆架残留沉积。Ⅲ区矿物组合为普通角闪石-石英-长石-片状矿物,Ⅳ区矿物组合为云母类-自生黄铁矿-普通角闪石-石英,Ⅲ区、Ⅳ区物源多样,黄河物质对两区贡献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